丁 晏
綜合性治療在小兒肺炎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丁 晏
目的 對不同方法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小兒肺炎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表法將其平均分成2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患兒實行常規治療,即靜脈滴注頭孢哌酮舒巴坦100mg/(kg·d),1次/d;在此基礎之上,再對觀察組患兒予以0.5~1.0g的頭孢哌酮舒巴坦,霧化吸入,1~2次/d,并對2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對比。結果 通過治療后,觀察組有27例治愈,6例好轉,總有效率達94.3%,而對照組有23例治愈,8例好轉,總有效率達8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時間[(3.50±1.0)d,(6.50±0.51)d]上明顯短于對照組[(5.70±1.48)d,(10.50±1.49)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小兒肺炎患兒及時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可縮短患兒治療的時間,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
小兒肺炎;治療;頭孢哌酮舒巴坦
在臨床上,小兒肺炎是一種極為多見小兒呼吸道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呼吸困難、發熱、咳嗽、氣促以及肺部細濕羅音等,該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會出現,尤其是在春季與冬季,3歲以下的幼兒極易發生小兒肺炎[1]。該疾病極易反復出現,且一旦未對其加以及時有效的處理,就會引發諸多重癥,倘若不對其進行徹底的治療,那么將對患兒的正常發育與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本研究對70例小兒肺炎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上饒市立醫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小兒肺炎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兒均滿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對小兒肺炎的診斷標準,確診為小兒肺炎[2]。按隨機表法將全部患者分成2組,觀察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觀察組,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4~13歲,平均年齡(7.5±1.3)。發病原因:19例受涼,12例支氣管炎,4例其他。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6.9±1.1)。發病原因:18例受涼,15例支氣管炎,2例其他。2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發病原因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對患兒進行吸氧、退熱、止咳、平喘等治療,之后在依據患兒的實際病情,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避免止酸堿平衡發生紊亂[3]。在該前提之下,對2組患兒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其中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性治療,即對患者靜脈滴注頭孢哌酮舒巴坦100mg/(kg·d),1次/d;而對觀察組患者除予以頭孢哌酮舒巴坦靜脈滴注以外,再給予0.5~1.0g的頭孢哌酮舒巴坦,霧化吸入,1~2次/d。在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時間、治療效果等進行密切的觀察。
1.3 療效評價標準[2]依據《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對小兒肺炎的評價標準[2]加以判斷,即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其體征均消失,經影像學檢查發現肺部炎性病灶已經完全消散、吸收;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其體征得到了明顯的緩解,經影像學檢查發現肺部炎性病灶已基本上消散亦或者是吸收;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其體征并未得到任何的改善,經影像學檢查發現肺部炎性病灶沒有消散,甚至出現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94.3%,而對照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88.6%,2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肺炎患兒的治療效果情況比較(n)
2.2 2組患兒治療時間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6.50±0.51)d,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為(3.50±1.0)d,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10.50±1.49)d,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為(5.70±1.48)d,2組患者在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與治療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炎是因各種不同的病原體亦或者是其他因素而引發的肺部炎癥,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氣促、咳嗽以及發熱等,在臨床上,小兒極易出現該疾病。據有關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大約有兩百萬兒童死于小兒肺炎,而在我國,小兒肺炎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全部住院疾病中小兒肺炎的發病率與病死率極高,因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已經把小兒肺炎列為小兒四病防治方案中的首位[4-5]。
一旦小兒患有肺炎,必須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否則將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輕則誘發多種并發癥,例如缺氧性腦病、呼吸衰竭等,嚴重的將對患兒的生命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對小兒肺炎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是至關重要的[6]。在對小兒肺炎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當依據肺炎的基本治療原則,即對癥處理、預防感染、改進通氣功能以及防范并發癥等,對小兒肺炎患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在本次研究中,本研究對2組患兒者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其中,對照組患兒僅予以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該藥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的發生[7]。而在此基礎之上,對觀察組患兒再予以頭孢哌酮舒巴坦霧化吸入,以提升感染部位的藥物濃度,進而進一步強化對炎癥的控制;與此同時,再對患兒實施霧化吸入。霧化吸入作為一種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關鍵性手段,使用簡單、方便,通過霧化吸入能夠確保藥物快速抵達病灶,并且還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低氧癥狀[8]。在治療小兒肺炎的過程中,霧化吸入療法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兩點:(1)利用霧化吸入療法用藥,能夠有效祛痰、止咳、消炎、降低充血水腫、抑制分泌物溢出、緩解支氣管痙攣,進而確保患者支氣管保持暢通[9]。因為人體肺泡的面積相對比較大,所以有比較快的吸收速度,在霧化吸入的輔助下,藥物能夠快速地到達人體肺泡,進而在較短的時間內發揮藥效。(2)和其他用藥方式(口服用藥、靜脈滴注等)相比,霧化吸入能夠降低藥物的使用量,進而將使用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降低到最小。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有27例治愈,6例好轉,總有效率達94.3%,而對照組有23例治愈,8例好轉,總有效率達8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見,對小兒肺炎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之上,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可縮短患兒治療的時間,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
[1] 盧建忠.小兒肺炎的治療效果觀察及體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2):1996-1997.
[2] 江載芳,胡亞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75-1214.
[3] 王琴.小兒肺炎的臨床治療探析[J].醫藥前沿,2013(3):151.
[4] 施周虎.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78例體會進行分析與探討[J].醫學信息,2012,25(9):319-320.
[5] 周石保.100例小兒肺炎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1): 315-316.
[6] 張向陽.小兒肺炎治療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24):57.
[7] 陳玉琴.中醫治療小兒肺炎50例的臨床體會[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8):593.
[8] 虞忠萍.58例肺炎患兒的臨床治療體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223-223.
[9] 張偉萍.小兒肺炎及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236-2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14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饒市立醫院 (丁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