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秀紅
兩種方法治療帶狀皰疹82例療效比較
歐秀紅
目的 研究帶狀皰疹的臨床特點,分析神經阻滯治療與常規治療的療效差異。方法 選取帶狀皰疹患者82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n=42)和對照組(n=40)。研究組采用神經阻滯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對2組疼痛評級情況比較分析。結果 采用神經阻滯治療的研究組疼痛評級情況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神經阻滯治療帶狀皰疹,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對防止患者神經痛等后遺癥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帶狀皰疹;疼痛;神經阻滯
帶狀皰疹是臨床常見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以神經痛和單側集群性水痘為主要臨床特征[1]。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皮損恢復后常見并發癥,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嚴重[2]。本研究選取82例帶狀皰疹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和神經阻滯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遼寧省葫蘆島市龍港區人民醫院皮膚科收治的帶狀皰疹患者82例(男47例,女35例),年齡16~88歲,平均年齡(38.15±11.04)歲。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n=42)和對照組(n=40)。其中尋常型皮損52例,大皰型皮損17例,血皰型皮損12例,壞疽型皮損1例。研究組42例(男24例,女18例),采用神經阻滯治療;年齡
18~88歲,平均年齡(38.22±11.13)歲;其中尋常型皮損27例,大皰型皮損8例,血皰型皮損6例,壞疽型皮損1例。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采用常規治療;年齡16~85歲,平均年齡(38.03±10.86)歲;其中尋常型皮損25例,大皰型皮損9例,血皰型皮損6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常規治療 給予患者泛昔洛韋250mg抗病毒治療(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384),3次/d;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膦甲酸鈉3g靜注(安徽國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863),1次/d。口服呋喃硫胺(丹東醫創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1020848),50mg/d。對有明顯炎癥患者口服沷尼松30mg(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207),2次/d。每天給予布洛芬不超過2.4g進行止痛治療(石藥集團中諾藥業,國藥準字H13021304)。
1.2.2 神經阻滯治療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外用8%利多卡因定量氣霧劑(廣州市香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89)。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酌情實施脈沖射頻(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治療,120s/次,共3次。
1.3 疼痛評分 采用六點行為評分法進行疼痛評分。(1)0分:無痛;(2)1分:可輕易忽視疼痛;(3)2分:無法忽視疼痛但對正常生活無干擾;(4)3分:干擾注意力無法忽視疼痛;(5)4分:可完成真正生理需求,但疼痛對日常生活構成影響;(6)5分:需要臥床休息的劇烈疼痛[3]。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癥治療,所有患者在7d內皮疹均基本減退,7d內治愈54例,21d內治愈24例,4例存在遺留色素沉著。2組均未見3分以上嚴重疼痛患者。采用神經阻滯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疼痛評級情況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疼痛等級評分比較(n)
帶狀皰疹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激活引起的常見皮膚病,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分帶狀皰疹患者皮損前后有存在神經痛癥狀,疼痛可表現為淺表性刺痛、跳痛、灼痛感、感覺異常等[4],可見神經支配區受累,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嚴重[5]。近年來隨著水痘-帶狀皰疹疫苗的廣泛使用,帶狀皰疹在臨床表現上有所影響[6],因此,深入研究帶狀皰疹患者臨床資料,對于發行其發病規律,科學制定治療方案,降低帶狀皰疹神經痛發生率具有積極意義。
神經阻滯治療一般是通過在末梢的交感神經節、腦脊髓神經、腦脊髓神經節等位置進行物理或藥物刺激,實現神經傳導功能阻斷[7]。具有不良反應小、用藥量小、阻滯效果顯著等特點。其中局部神經阻滯往往通過阻滯真皮層和表皮層交感神經感受器和軀體神經感受器達到止痛效果,常用藥物為肉毒素和利多卡因等。硬膜外阻滯多采用咪達唑侖和甲強龍聯合應用,止痛效果顯著,不良反應較小,在臨床也有比較廣泛的應用。脊髓刺激術是一種新型神經阻滯治療手段,通過對脊髓節段的硬膜外間隙的電信號刺激,到達鎮痛止痛作用,在藥物治療效果不夠明顯的患者中可嘗試使用。經皮外周神經刺激術是通過對疼痛外周神經區域進行電極刺激的一種治療方式,當前對其鎮痛機制研究尚不夠明確,一般用于治療髂腹股溝、枕部、眶上等特殊位置受損神經疼痛,具有操作簡單,無副作用等優點,適合存在多種合并癥,其他治療受限的老年患者。同類研究表明,在早期發病時,及時給予常規抗病毒治療和神經阻滯治療,有效抑制神經細胞增生和形成,減少膠原纖維的合成,對緩解患者疼痛,預防帶狀皰疹神經痛具有積極意義[8]。
綜上所述,采用神經阻滯治療帶狀皰疹,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對防止患者神經痛等后遺癥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梅冊芳,朱韶宣.帶狀皰疹600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1,4(9):834-835.
[2] 祁懷山,魯智勇.得寶松局封聯合UVB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249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5,19(3):154-155.
[3] 肖紅,李茜,劉慧,等.神經阻滯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8,5(1):26-28.
[4] 魏巍.帶狀皰疹神經阻滯治療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33):88-89.
[5] 焦健,劉金耀.116例帶狀皰疹臨床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0,29(2):90.
[6]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4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396.
[7] 何倩,楊國良.帶狀皰疹298例初診誤診原因分析[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8,15(1):15-16.
[8] 鄧斌,戴永江,林岷格,等.心理干預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08,19(9):1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38
遼寧 125000 遼寧省葫蘆島市龍港區錦葫路中段龍港區人民醫院皮膚科 (歐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