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濱
腹部B超老年前列腺增生梗阻膀胱形態改變在診斷膀胱出口梗阻嚴重程度臨床價值分析
李海濱
目的 探討腹部B超對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梗阻膀胱形態改變在診斷膀胱出口梗阻程度臨床價值分析。方法 本組83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動力學檢查確診為下尿路梗阻者64例(觀察組),非下尿路梗阻患者19例(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B超檢查,測量其最大尿流率、膀胱質量、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膀胱內前列腺突入程度。結果 觀察組最大尿流率(6.37±4.51)mL/s顯著低于對照組(12.84±7.12)mL/s,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96.87±20.45)P/cmH2O顯著高于對照組(43.74±14.56)P/cmH2O,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膀胱質量(78.36±31.21)m/g及膀胱內前列腺突入程度(10.93±6.14)l/mm顯著高于對照組膀胱質量(54.78±19.25)m/g及膀胱內前列腺突入程度(7.49±6.58)l/mm,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部B超可作為評估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腹部B超;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梗阻膀胱;膀胱出口梗阻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上升,前列腺增生癥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增加,該病常見于老年人,其臨床癥狀表現主要為前列腺增生同時伴有急性尿潴留,若不能給予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軀體及心理健康[1-2]。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是其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學改變,而診斷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標準是尿動力學壓力-流率的測定[3]。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療技術與方法的不斷發展,故而對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診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本文研究主要針對83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應用腹部B超檢查,并對患者最大尿流率、膀胱質量、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以及前列腺突入程度給予測定,探討其臨床意義。現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間在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接受診治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3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0.84±7.64)歲。納入標準:(1)具有完整尿流率檢查資料;(2)年齡60~85歲之間者;(3)伴排尿困難、尿頻及尿潴留等下尿路癥狀;(4)與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者;(5)均已經醫院相關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排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者;(2)年齡<60歲及>85歲者;(3)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功能異常者;(4)曾有泌尿系統感染、前列腺癌以及下尿路手術史者;(5)精神疾病者。本組83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動力學檢查膀胱出口梗阻指數≥40,確診為下尿路梗阻者(作為觀察組)64例,非下尿路梗阻患者19例。
1.2 方法 采用尿動力學檢查儀,記錄患者最大尿流率、膀胱順應性以及最大尿流時逼尿肌壓力,經膀胱出口指數判定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腹部B超:83例患者平臥位,測量于膀胱充盈(150±30)mL開始,B超對患者恥骨上正中膀胱前臂縱切面每間隔1cm的3個層面膀胱壁的厚度,并且計算其平均值作為膀胱壁厚度。膀胱內容量計算按照排尿量與剩余排尿量計算。膀胱壁體積=膀胱壁厚度體積-膀胱內容量體積。膀胱質量=膀胱壁體積×1.0(比重)[5]。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處理分析軟件SPSS19.0進行本文數據處理,其中對于本組數據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最大尿流率與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比較 觀察組最大尿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最大尿流率與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比較(±s)

表1 2組最大尿流率與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t=4.758,aP<0.05;t=10.538,bP<0.05
?
2.2 2組膀胱質量及膀胱內前列腺突入程度比較 觀察組膀胱質量及膀胱內前列腺突入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膀胱質量及膀胱內前列腺突入程度比較±s)

表2 2組膀胱質量及膀胱內前列腺突入程度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t=3.114,cP<0.05;t=2.110,dP<0.05
?
目前,對于前列腺增生發病病因尚未明確闡明。前列腺增生的早期因代償,其臨床癥狀不典型,其癥狀會隨著患者下尿路梗阻的加重而逐漸明顯。目前,采用B超檢查前列腺結構、形態以及前列腺癌常用的檢查方法主要由經腹部超聲與經直腸超聲,而其中經腹部超聲簡單可普及。尿流動力學檢查能夠比較完整地進行客觀評價排尿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指標主要由排尿時間、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等。應密切注意尿量對最大尿流率的影響,從而準確掌握手術時機。若患者下尿路梗阻后,如逼尿肌持續有無抑制性收縮,從而會進展成文高順應性以及低順應性膀胱。
良性前列腺增生能夠引起前列腺尿道長延長,由于其尿道排尿控制面積增加,從而致使尿道阻力上升,故而為其克服尿道阻力而出現肌纖維細胞質中肌絲與內質網增加,代償性肌纖維增粗,并且線粒體體積變大,數目增多,致使膀胱質量增加[6]。研究報道顯示,梗阻后平均膀胱重量增加至對照組的9倍,并且體積與重量能夠表現出形態學改變[7]。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膀胱質量顯著高于膀胱出口無梗阻患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是致使患者下尿路癥狀與并發癥的一重要原因[8]。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最大尿流率顯著低于膀胱出口無梗阻患者,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顯著高于膀胱出口無梗阻患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膀胱內前列腺突入程度顯著高于膀胱出口無梗阻患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腹部B超檢查對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程度評估具有操作簡單、結果可靠、無創、費用低等,使患者經濟負擔明顯減少,故而易于接受,同時還能夠作為尿動力檢查的一種補充手段,故而臨床上對于評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具有重要臨床研究指導意義,可進行進一步推廣應用。
[1] 肖偉,楊科,吳萬瑞,等.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與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比較[J].中國性科學,2012, 21(10):20-23.
[2] 冀陽,胡新生,郭國營,等.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與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1):4638-4640.
[3] 劉陽光,鄭傳龍,畢賂照,等.腹部B超診斷膀胱小梁樣改變在判斷膀胱出口梗阻的臨床價值[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09,14(1):63-64.
[4] 丁超美,丁定全,張軍,等.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在BPH中的應用80例報告[J].當代醫學,2014,20(18):75.
[5] 程文,魯功成.前列腺增生癥尿流動力學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1999,14(1):3-7.
[6] 王國成.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9):67-68.
[7] 楊志剛,劉和,常義,等.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逼尿肌神經生長因子表達及超微結構改變[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0, 15(4):274-276.
[8] 劉培正.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癥狀與良性前列腺增生之間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3):2856-28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41
湖南 425100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B超室 (李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