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成林
術中膽道造影在膽道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裴成林
目的 探究并評定在膽道手術中應用膽道造影的臨床價值。方法 收集292例膽道結石患者資料,觀察經膽道造影后的臨床效果。結果未進行術中膽道造影組共152例,有結石殘余者8例,占5.26%,因殘余結石和膽管損傷需要進行二次手術或其他方法取石12例,占7.90%。行術中膽道造影組140例,無殘余結石、膽道損傷等問題。結論 術中膽道造影在臨床上可以減少術后結石殘余和降低再手術率,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膽道造影;膽道結石;膽道手術;臨床應用
術中膽道造影的應用價值方面,有報道說明10%~20%有膽囊結石或是有膽總管結石。然而,手術中又有一部分患者未被確診為膽總管結石。常規的檢測方式,如B超對膽總管結石的診斷準確率并不精確。針對有膽總管相對探查指征的膽道結石患者,在術中作常規的膽道造影,清晰顯示膽道異常并發現膽道結石是十分方便高效的方法。因其簡便易行,安全度高,效果精確等特點,臨床上對膽道結石患者優先考慮行膽道造影,但在選擇性應用還是進行常規應用,存在分歧。歐美學者大都偏向于實施常規膽道造影,但對于不同的病患情況,可具體確定方案。
1.1 一般資料 收集長沙市東風醫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患有膽道結石患者152例,其中男66例,女86例,年齡24~72歲,病程3~14年,均未行術中膽道造影。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共行肝外膽道手術140例,其中男58例,女82例,年齡25~74歲,病程2~14年。均行術中膽道造影,有殘余結石5例,但在術中及時取出。未傷及任何膽管,無殘余結石不需要進行再手術。
1.2 一般方法 膽道造影方法:將76%的泛影葡胺按照體積比為1∶1的比例用生理鹽水稀釋后備用。膽道造影前行碘過敏試驗。(1)膽囊管殘端插管造影65例,對肝內膽管和膽總管結石診斷可疑者,切除膽囊后,在膽囊管末端插入細硅膠管,外接一次性靜脈輸液針,剪去針頭,將導管修剪為斜面,以便置入。用注射器抽取適宜濃度的泛影葡胺50mL,因濃度偏高會干擾檢測密度較低或小的結石,最好是選用30%濃度的,注入造影劑時為避免產生假性結石負影,盡量排空注射器以及導管內氣體;(2)T管造影28例,造影方法是:先切除膽囊,切開膽總管取石后,放置T管注射造影劑;(3)膽總管穿刺造影22例,在膽囊管變異情況下,可采用針頭穿刺膽總管,抽得膽汁注入造影劑的方法;(4)逆行插管造影25例,在注入造影劑前要先切開十二指腸前壁,從十二指腸乳頭部分插入細管造影。
未經膽道造影的一組,共152例,有結石殘余者8例,占5.26%,因殘余結石和膽管損傷進行二次手術或其他方法取石12例,占7.90%。行術中膽道造影手術,140例,術中膽道造影發現陽性結石75例,其中膽總管結石45例,左肝管結石12例,右肝管結石36例。經膽囊管殘端造影的65例,對膽總管內結石呈陽性的32例,做膽總管探查。行T管造影28例中,切開膽總管探查取出結石并進行T管引流術;其余33例造影呈陰性患者切除膽囊。術中發現殘余結石2例,均及時取出結石。出現2例膽管損傷,但及時進行修補后,無殘余結石和再手術病例。所有患者均完全康復出院,無病例死亡。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分析表[n(%)]
3.1 膽道造影的臨床應用特點
3.1.1 術中膽道造影降低結石殘余發生率 據報道,臨床上的900例肝外膽道手術中,發現肝外膽道殘余結石56例。不能及時發現膽道結石殘余,勢必要進行二次手術。術中膽道造影可快速清晰的顯示膽道殘余結石,在一次手術中便可及時徹底的去除結石,避免進行二次手術。在切除膽囊手術中,常因為膽總管結石小,B超無法精確的檢查出膽總管結石,加之手術中操作等因素,導致膽囊結石掉入膽總管,在不能及時發現的情況下,很容易誤診為單純膽囊結石而不會診斷為膽總管結石,而經過膽囊管造影可精確地做出診斷結果。術中造影可大大降低膽道結石殘留率,還可避免不必要的膽總管探查,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的同時,既經濟有高效[1]。
3.1.2 膽道造影可避免膽道損傷 一般而言,膽管損傷的發生概率在0.2%~0.8%之間。膽道有損傷,修復起來就比較麻煩。通常都是經過手術進行修復,但效果不盡人意。對于萎縮性或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膽囊的解剖引起的膽道損傷,可選擇在手術中經膽囊管造影后再進行手術。對于手術中存在有膽道損傷的問題,可通過膽道造影明確指示出來,在同次手術中及時處理妥當,就可以避免一系列的后續問題。例如,通過膽道造影能全面了解膽道系統,避免膽道損傷,對于膽道解剖結構異常的病例,例如Mirizzi綜合癥,可及時發現并診治[2]。
3.1.3 避免其他病變發生 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后,術中常規行T管造影。除了可避免微小結石殘留造成的膽道損傷外,因在膽總管切開去石后,可以發現除結石以外的膽管病變,常見的像腫瘤等。雖然有術前的檢查,但由于結石的影響,很難發現潛在的膽道腫瘤,經膽道造影,便可以診斷。這個時期發現的腫瘤在臨床上都能有效遏制,可經行手術切除,預后良好[3]。
3.2 術中經膽囊管造影指征 膽道結石患者行術中造影雖然簡便效果良好,且在歐美學者中大受歡迎,但在實際臨床應用上,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性進行術中膽道造影。綜合目前國內外學者的觀點,可大致認為膽總管探查指征為:(1)經B超檢查后,懷疑有膽管結石;(2)膽總管擴張明顯;(3)術前有胰腺炎病史、黃疸或術前無黃疸,但近期內有典型腹痛、發熱及黃疸史;(4)直接造影檢查顯示膽道病變;(5)膽道系統解剖異常,特別是Mirizzi綜合征;(6)膽總管壁壞死穿孔;(7)膽總管內有蛔蟲或結石;(8)膽總管穿刺吸得膽汁呈血性、膿狀,含有色素性結石或吸不到膽汁。一般采取開腹膽囊切除術,去除結石后,做T管膽管造影,可減免不必要的探查[4]。
3.3 術中膽道造影注意幾點 有針對性的對病患選擇術中膽道造影,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提高診斷的準確確率。根據以往經驗顯示,在進行膽道造影時應注意:(1)選擇適宜的造影劑濃度,最佳濃度為30%左右,過高的濃度會覆蓋膽管內小結石形成的影像,造成假像,過低結石影像顯示模糊。(2)注意注入造影劑時的速度,太快,膽道壓力驟增,有可能導致膽汁逆流。若速度太慢,大量造影劑進入腸道,膽道顯影模糊不清。(3)要在回抽膽汁,排盡空氣后才能注射造影劑,避免假陽性結石的出現,同時要控制好推注壓力,以免逆行感染。(4)置管適宜,一般在距離結扎處1cm處,否則易使造影劑外溢或造成顯影不佳,干擾觀測結果。
[1] 王顯亞,李曉泉.膽囊切除術中膽總管探查陰性25例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0,32(5):58l-582.
[2] 孫文郁,郭大偉,姜洪磊,等.選擇術中膽道造影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7):763-765.
[3] 唐曉勇,王東紅,朱曉銘.術中膽道造影151例應用體會[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0,17(3):287-288.
[4] 向海山,秦濤,付小蘭.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道造影的臨床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7):39-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44
湖南 410003 長沙市東風醫院 (裴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