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森
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對胸部外科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王丁森
目的 探討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對胸部外科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 選擇122例胸部外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麻醉方式將其分為2組,觀察組62例患者采取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對照組60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處理,對手術過程中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和心率4項血流動力學參數進行檢測,記錄麻醉誘導前(T0)、手術中10min(T1)和手術后10min(T3)3個時間的血流動力學參數,并統計清醒后躁動的發生情況。結果 T0時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分別為(132±12)mmHg、(77±8)mmHg、(92±10)mmHg、(74±8)次/min,對照組的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130±12)mmHg、(76±8)mmHg、(91±9)mmHg、(75±9)次/min,組間比較上述各項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術中和術后各項動力學指標較為穩定,無明顯波動,對照組術中各項指標變化幅度顯著,術后平均動脈壓和心率較高;觀察組清醒后躁動發生率11.29%,對照組為78.33%,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胸部外科手術行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的臨床控制效果相對較好,可穩定血流動力學參數,降低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率。
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胸部外科手術;血流動力學
全身麻醉或靜脈復合麻醉是胸部外科手術實施的前提,而麻醉后自身機體會對手術創傷和疼痛產生一定程度的應激反應,應激反應過重就會導致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對手術的成功和預后均造成了不利影響[1]。胸部外科手術對麻醉的效果要求相對要高,血流動力學是手術過程中需要檢測的指標,手術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穩定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因此胸部外科手術對術前麻醉誘導的效果要求相對要高,麻醉效果越好,機體對手術操作產生的應激反應就越小,從而減少術中不良反應,對術后的恢復效果也具有促進作用[2]。本研究比較分析了單獨應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誘導在胸部外科手術中的血流動力學變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人民醫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2例胸部外科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麻醉方式的不同將其分成2組,觀察組62例患者,男40例,女22例,年齡29~64歲,平均年齡(43.2±6.8)歲,食管癌36例,肺癌26例,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在Ⅰ~Ⅱ級,手術類型包括食管癌手術、肺泡切除手術等。對照組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齡30~66歲,平均年齡(43.8±7.2)歲;食管癌35例,肺癌25例;ASA分級Ⅰ~Ⅱ級。2組基本資料如年齡、性別、疾病類型、麻醉級別等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過詳細檢查排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免疫系統缺陷和腫瘤疾病,患者均自愿接受手術。
1.2 麻醉誘導 2組患者術前經過檢查后確定手術治療,對照組采取全身麻醉處理,術前30min肌內注射0.1g的苯巴比妥鈉和0.5g的阿托品,進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通道,予以面罩吸氧同時監測各項血流動力學參數,然后予以全身麻醉誘導,使用的麻醉藥物為芬太尼(3~4μg/kg),咪唑安定(0.05~0.1mg/kg),丙泊酚(2mg/kg),琥珀膽堿(1.5mg/ kg),以靜脈推注的方式將上述麻醉藥物注入行快速誘導麻醉,誘導后行氣管插管,插管后麻醉機控制呼吸,使用丙泊酚80mg/(kg·min)和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維持麻醉,并間斷性注射維庫溴胺維持肌松;觀察組采取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麻醉前的準備工作同上,進入手術室后于胸椎T7-8或者T8-9進行胸膜外穿刺,先試驗性注射2%的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混合液(5mL),5min無脊麻體征后繼續注入2%的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混合液(6mL),麻醉平面滿足后按對照組進行手術,術畢連接自控鎮痛泵進行鎮痛。
1.3 血流動力學參數 手術過程中主要對麻醉誘導前(T0)、手術中10min(T1)和手術后10min(T3)3個時間的血流動力學參數,血流動力學參數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和心率4項。術后統計清醒后躁動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0時2組的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術中和術后各項動力學指標較為穩定,波動幅度較小,對照組術中各項指標變化幅度顯著,術后平均動脈壓和心率較高;觀察組清醒后躁動發生率11.29%(7/62),對照組為78.33%(47/6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χ2=55.553,P=0.000)。見表1。
表1 2組胸部外科手術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s)

表1 2組胸部外科手術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s)
注:與對照組T0、T2時刻比較,aP<0.05
?
胸外科手術是臨床上常見的手術方式,食管癌、肺癌等是其主要的治療對象。術前麻醉是胸外科手術的必要步驟[3-4]。胸部涉及到心臟、肺部等重要的人體器官,因此術前麻醉誘導對手術的成功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臨床研究指出麻醉過程中血管會出現應激反應,從而導致機體循環不穩,是誘發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危險因素,麻醉藥物對機體的免疫細胞有著直接的影響,會導致炎癥、感染等并發癥,而合適麻醉方式對不良事件的發生有著較好的預防效果,對胸外科手術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5-6]。不同的麻醉方式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往往有著不同的結果,本研究比較分析了全身麻醉處理和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處理在胸外科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維持效果。血流動力學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壓及其之間的關系,是手術過程中必需的監測指標,本研究監測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和心率均是血流動力學常用的4項參數指標,能夠較好地反映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情況。結果表明,觀察組的4項指標在麻醉和手術過程中的波動幅度相對較小,而全身麻醉處理的對照組患者4項指標術中均有顯著的變化,術后平均動脈壓和心率仍呈現出增長趨勢,由此可以認為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對胸部外科手術過程中的血流動力學的維持效果要好于全身麻醉處理。全身麻醉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心理緊張、焦慮、畏懼等不良情緒反應,從而減輕心理刺激興奮交感神經系統作用[7]。硬膜外阻滯可阻斷交感神經的傳導,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促進副交感神經亢進,從而達到控制心率的效果[8]。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能夠有效抑制有害刺激,降低腎上腺激素過度分泌引起的不良反應,減輕了機體的應激反應,麻醉藥物用量相對較少,對機體的呼吸、循環功能抑制更為合適,而且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清醒后觀察組的躁動發生率也要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了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所用劑量比較合理,較好地保證了術后的清醒質量。
綜上所述,胸部外科手術行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的臨床控制效果相對較好,可穩定血流動力學參數,降低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率。
[1] 周強.丙泊酚聯合硬膜外阻滯對胸部手術高血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1,20(8):394-396.
[2] 謝永和,王淑婷.硬膜外復合全麻對胸部外科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2013,6(5):98-99.
[3] 吳振文.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在上腹部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4):106-107,116.
[4] 李孟軍.靜吸全麻復合高位硬膜外阻滯在肺癌根治術中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2):1999-2000.
[5] 費建芬,錢曉敏,湯程.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在開胸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4):86-87.
[6] 羅小群,梁小虎,巫志國.全麻聯合硬膜外阻滯在快速康復肺癌外科中的應用[J].江西醫藥,2013,9(12):1265-1266.
[7] 朱韻甜,陳亦蛟,周大春.不同麻醉及鎮痛方法對肺癌根治術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4,11(20):1674-1676.
[8] 陳宇,錢燕寧,何亮,等.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對體外循環病人血漿內皮素、心鈉肽和肌鈣蛋白Ⅰ的影響[J].江蘇醫藥,2006,32(2):122-1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54
山東 276400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人民醫院(王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