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郭新友
X線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分析
張 健 郭新友
目的 探討X線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價值。方法 50例經由手術證實為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分別采用X線片及CT進行診斷,比較診斷的符合率,分析X線片診斷特征。結果 CT檢查診斷符合率為92.0%,X線片診斷符合率為72.0%,X線片聯合CT診斷符合率為100.0%,CT檢查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X線片(P<0.05),聯合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X線診斷(P<0.01)。結論 CT掃描診斷效果優于X線檢查,但X線檢查方便、快捷,可為腰椎間盤突出的初步診斷提供參考,聯合檢查更有利于該病的診斷。
X線;CT;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中老年人群腰腿疼痛的常見疾病,是引發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該病的發病原因較多,病理性改變多以腰椎的退行性變化,引發纖維環的破裂,導致椎間盤內的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而出現進行性的神經功能障礙[2]。CT及MRI是理想的檢查手段,但儀器費用較高[3],基層醫院并不將其作為常規性篩查手段。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本院采用X線片檢查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結果,并與CT檢查進行比較,期望可指導臨床診斷。
1.1 一般資料 將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醫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經由手術證實為腰椎間盤突出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34~59歲,平均年齡(43.8±9.7)歲。臨床表現:腰痛伴有左下肢痛17例,腰痛合并右下肢疼痛24例,合并雙下肢疼痛9例,所有患者均伴有活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1.2 方法
1.2.1 X線平片攝影方法 采用Philips數字化X線攝影機,使患者側臥位于攝影臺,雙膝并攏,保持大腿與軀干呈90°角,叮囑患者保持身體放松,取自然體位,中心線對第四腰椎攝取側位片,取頸靜脈切跡保持與中點連線與攝影臺正中線重合,獲取標準正位片,于左右斜線位置攝片,計算X線片的診斷準確率,總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X線片特點。
1.2.2 CT掃描方法 儀器為Philips 10排螺旋CT,采取頭先進平臥體位,掃描獲取側位定位片,調整掃描架傾斜度后,保持與椎間盤平行或與脊柱垂直,連續螺旋掃描L3~S1的椎間間隙,層厚為3mm,層間距為-1.5mm;工作站圖像后處理獲取骨窗及脊柱窗位片。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種檢查方式準確率比較 CT檢查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符合率為92.0%,X線組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符合率為72.0%,CT診斷陽性率顯著高于X線片(χ2=6.775,P=0.009);兩者聯合診斷率為100.0%,顯著高于X線片診斷率(χ2=16.279,P<0.001)。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的準確率(n)
3.1 椎間盤突出的病因 目前多數學者[4-5]支持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發生,而引發腰椎間組織退化的原因主要為:腰椎間盤內的降解酶作用及腰椎間盤細胞的活性無法完成自我修復,或無法維持細胞外液基質所導致,引發退變的機制可由于年齡的增高自我老化所導致,也可能由于外力作用,腰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遺傳因素、椎間盤突然負重、腰部外傷及長期腰椎姿勢不正確等引發,上述因素都導致腰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正常腰椎間的彈性系數分布較為均勻,而出現退變的腰椎間盤的彈性系數則以后側部下降最為明顯,腰椎間盤的應力及纖維環后側或后外側最高,退變的腰椎間盤導致腰椎內外力學的動態性平衡產生,腰椎的生理性前屈減少,髓核內的壓力將顯著性增加,最終引發纖維環的破壞,研究[6]發現高危腰椎間盤突出癥,L1~3突出發生率為1.6%~2.1%,L4~5突出發生率為
39.6 %~59.0%,L5~S1突出發生率為36.6%~49.6%,兩個椎間盤的突出率為0.9%~10.7%。
3.2 CT診斷與X線診斷區別 有報道[7]顯示CT對椎間盤突出診斷的準確率為92.0%~100.0%,而MRI診斷準確率高達100.0%,本組中CT診斷的符合率為92.0%顯著高于X線片診斷的符合率(72.0%),單純的從診斷符合率進行比較,CT無疑優勢巨大,但CT診斷的費用較高,在部分基層醫院并不具備相關的設備,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X診斷腰椎間盤突出具有操作簡單、費用少、方便快捷,患者易接受等特點,在基層醫院常被作為腰椎間盤突出診斷的常見檢查手段,且經由X線片診斷若發現脊柱的生理曲度變化、腰椎間隙變化、椎體邊緣骨質增生、邊緣骨質硬化及凹陷、椎間孔變化癥狀,結合患者的主訴癥狀即可高度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
3.3 腰椎間盤突出的X線的價值 有研究[8]認為采用X線片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符合以下兩項即可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1)椎體后緣輕度骨質增生或有“磨角”存在;(2)腰椎的生理性側彎、前凸或變直;(3)腰椎間隙出現變寬或輕度、重度狹窄;(4)相鄰椎體面存在明顯弧形壓跡;(5)椎間孔內出現鈣化或鈣化影。筆者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及X線診斷經驗支持這一診斷觀點。
本研究分析了X線及CT在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符合率,診斷結果表明CT檢查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符合率為
92.0 %,X線組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符合率為72.0%,CT診斷陽性率顯著高于X線片組(P=0.009),兩者聯合診斷率為
100.0 %,顯著高于X線片診斷率(P<0.001),表明X線片聯合
CT可更好的提升腰椎間盤的診斷。
[1] 曾佳興,梁斌.腰椎間盤突出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2,18(11):1723-1726.
[2] 段紅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制和診斷[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2):4227-4230.
[3] 劉東旭.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應用價值比較[J].當代醫學,2013,19(8):99-100.
[4] 楊文東.腰椎間盤突出髓核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作用機制[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1):20-21.
[5] 謝艷艷.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機理探討[J].中醫學報,2013,28(9):1388-1389.
[6] 周慶生.腰椎間盤突出癥兩種術式的對比分析[D].江蘇:蘇州大學,2013.
[7] 陳國雄.腰椎間盤突出癥CT與MRI影像對比分析[J].當代醫學,2012,19(4):106-107.
[8] 王唯成,翟昭華.腰椎間盤突出癥X線診斷價值及與CT的對比[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3,28(5):414-41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k value of X-ray in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nfrmed by surgery were diagnosed by X-ray and CT. Compared diagnostic accordance rate, and analyzed X-ray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 Results The accordance rate of CT examination was 92.0%, and X-ray was 72.0%. X-ray combined with CT examination accordance rate was 100.0%, Diagnostic effect of CT is better than X-ray (P<0.01), Diagnostic effect of X-ray combined with CT examination is better than X-ray (P<0.01). Conclusion Diagnostic effect of CT is better than X-ray. X-ray can offer references for a primary diagnosis of LDH, and a combination with CT facilitates its diagnosis.
X-ray; C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68
廣東 528300 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醫院放射科(張健 郭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