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秀 王雪梅 鄒江平
中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治療效果
楊水秀 王雪梅 鄒江平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隨機將120例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不進行護理干預,干預組實行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后的身體健康狀況。結果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治療依從性與血壓控制率、不良習慣的改變情況分別75.0%、63.3%、73.3%、70.0%,與同干預組的98.3%、96.7%、95.0%、83.3%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2組在健康達標率與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方面也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結論 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實行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態和生活質量,護理干預具有切實可行的效果。
中老年人;高血壓;護理干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患上高血壓病。首先高血壓病跟患者的飲食習慣、行為方式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病因較為復雜,因此高血壓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有清晰定論[1]。其次,治療高血壓病過程時間長,甚至終身性,致使許多中老年患者反復入院。所以,護理干預治療是有效控制中老年高血壓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對中老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十分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來江西省胸科醫院治療的120例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標準[2]。隨機將12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54~83歲,平均年齡(65.0±10.0)歲,男40例,女20例;病程4~19年,平均病程(16.0±5.0)年;患者年齡55~85歲,平均年齡(66.0±9.0)歲;其中男35例,女25例;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7.0±4.0)年,2組間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為2組患者安排專科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發病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干預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不采取任何護理干預措施。
干預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不采取任何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干預:在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通常都會出現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緒,這時候護理人員就需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溝通,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護理環境與氣氛[3]。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多進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幫助患者釋放壓力,排除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緒,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來接受治療。(2)運動干預:中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的居住環境、身體條件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運動計劃,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增強鍛煉意識。通常來說,每周應有2次運動,且有氧運動為主,每次運動的時間在30~45min。比如游泳、慢跑、打羽毛球等[4]。(3)行為干預:與中老年人高血壓患者交流互動,了解他們的生活行為,對不良行為給予矯正。比如戒煙限酒、低鹽飲食等、低脂低熱量飲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長期堅持,有利于患者的健康。(4)健康教育:基于以上護理干預,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加強患者的抗病意識,同時使患者理解治療措施的意義,且自身能掌握簡單的降壓方法,進而積極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治療依從性與血壓控制率、不良習慣的改變情況以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滿意程度、血壓控制率、依從性比較 2組患者組壓控制率、滿意度以及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中老年高血壓患者滿意程度、血壓控制率、依從性比較[n(%)]
2.2 2組健康教育、不良習慣改變、并發癥等情況比較 2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養成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不良習慣改變、并發癥等情況比較[n(%)]
隨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的發病率也上升,其中中老年人居多。許多中老年人發生冠心病、腦卒中事件都是由高血壓引起的,且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對中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5]。更加重要的是,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一旦患有高血壓病,終身都需要服藥。鑒于這種情況,僅僅依靠醫院門診和住院治療是不能有效的解決中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的痛楚,因此護理干預治療就顯得十分重要,它可以明顯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增加患者的抗病意識,進而積極主動配合醫生治療[6]。
護理干預的措施有飲食干預、心理干預、健康教育、體質量控制等,其中健康教育能夠提高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能夠幫助他們掌握簡易的降壓方法以此面對突發情況,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他們了解到疾病的病因、危害、預防以及治療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理念,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治療中老年高血壓病,應結合采取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其中非藥物治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持心理平衡、減少精神壓力、加強體育鍛煉、有效控制體重、合理改善飲食[7]。有臨床研究表明,負面心理是高脂高血壓發病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對患者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目的是抑制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促進積極健康的心理維持患者血壓穩定,進而對患者進行治療[8]。
本研究通過對干預組60例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多方面護理干預措施,包括飲食、鍛煉、教育、用藥等,觀察干預組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并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在在護理干預后,飲食習慣、服藥依從性、血壓狀況,體重情況等方面,都明顯比對照組好,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生活質量方面干預組的優良率高達75%,而對照組的優良率僅為76.24%;對照組生活質量明顯低于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通過護理干預之后,對高血壓的防范治療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提升了自我保護能力,認識了高血壓病的危害,相較之前有著很明顯的效果。這也就說明了良好的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的治療有很大的價值,所以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同時還能讓患者徹底改變不規律不合理的飲食生活習慣,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降低負面情緒。
[1] 雷莫章.護理干預措施對社區老年人高血壓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19):117-119.
[2] 張廣芳.探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及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23(24):739-740.
[3] 王芳.社區老年人高血壓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17(18):206-207.
[4] 張建玲.中老年人高血壓護理干預治療的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306.
[5] 陳紅霞.心理護理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的影響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4(30):4111-4112.
[6] 范盛.社區護理干預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9):399.
[7] 李鴻玲.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中國鄉村醫藥,2014(6):98-99.
[8] 王小華.中老年人高血壓護理干預治療的研究[J].健康之路,2014 (12):2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85
江西 330006 江西省胸科醫院 (楊水秀 王雪梅 鄒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