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洪品
活血通督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療效觀察
陸洪品
目的 分析中醫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頸椎骨質增生患者124例,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62)。對照組給予頸復康沖劑治療,觀察組給予針刺取穴及內服活血通絡、補益肝腎的中藥治療。比較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情況。結果 經不同方法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6.8%,明顯高于對照組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頸椎骨質增生患者治療后癥狀積分比較:對照組麻木、頭暈、疼痛以及頸椎活動障礙評分分別為(4.56±0.72),(3.45±0.64),(5.43±0.35)以及(3.74±0.66);觀察組麻木、頭暈、疼痛以及頸椎活動障礙評分分別為(0.95±0.35),(0.83±0.36),(1.41±0.37)以及(1.33±0.64),2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頸椎骨質增生患者,采用中醫活血化瘀、通絡益氣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頸椎骨質增生;中醫療法;臨床療效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規律失常,導致大量上班族出現不同程度的頸椎病。頸椎骨質增生又稱頸椎病,其使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病患[1]。臨床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多采用中醫療法,主要以活血通絡為主。本研究對124例頸椎骨質增生患者采取中醫療法進行治療,以活血通絡為主,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頸椎骨質增生患者124例,患者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將12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2例。對照組男38例,女24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36.7±7.4)歲,病程1個月~10年;觀察組男40例,女22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35.4±6.9)歲,病程1個月~12年。臨床表現多為頸部疼痛,同時伴有頭暈、嘔吐、惡心等癥狀。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20g頸復康沖劑進行治療,3次/d,30d為1個療程。治療組患者均給予針藥結合治療。針刺取穴:大椎、肩井、肩中俞、合谷、缺盆、頸夾脊穴等穴位。行常規皮膚小腹后針刺,用捻轉補瀉,中度刺激,使針刺局部得氣而患者有酸、麻、脹痛感,留針30min,期間不行針,出針前行1次針。同時內服活血通絡、補益肝腎的中藥治療,藥物成分:當歸、川穹、白芍、熟地黃、杜仲、菟絲子、秦艽、五加皮、威靈仙各10g,續斷、懷牛膝各15g,羌活6g。1劑/d,分2次服用,30d為1個療程[3]。
1.3 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的療效標準。治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積分下降90%以上;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積分下降60%~90%;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積分下降30%~59%;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積分下降30%以下[4]??傆行?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對采集數據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n)表示,組間對比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6.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2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癥狀積分較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頸椎骨質增生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分析[n(%)]
表2 2組頸椎骨質增生患者治療后癥狀積分比較±s)

表2 2組頸椎骨質增生患者治療后癥狀積分比較±s)
?
骨質增生是一種退行性病例變化的基礎病患,是骨關節或椎體邊緣關節面及骨突出骨小梁增多和骨質密度增高,在軟骨組織中形成新骨,最終導致骨質增生。發生骨質增生后關節的靈活性下降、關節活動功能障礙、關節面平滑度降低,在活動過程中會增大摩擦力,極易發生關節損傷或炎癥。頸椎骨質增生主要是由于頸椎長期勞損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進而引發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5]。
臨床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多選擇中醫療法,而骨折增生又稱為骨刺,屬于中醫“痹證”的范疇,與勞損、瘀血阻絡、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病癥有關[6]。現代針灸止痛理論中提到,疼痛與氣血運行障礙有關,其認為疼痛能調動機體的正氣,加強排除氣血運行障礙的干擾因素,使氣血運行障礙得到改善和恢復。
在本研究中,選用當歸、川穹、白芍等中藥可以養血合營;選用杜仲、續斷、菟絲子等中藥可以補腎壯骨;秦艽、羌活、五加皮等中藥可以祛除寒濕病邪。同時行針刺取穴治療,可以疏通督脈、振奮陽氣。筋脈順接,還可以鎮靜止痛、通經活絡。針刺取穴治療可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有利于消除局部組織的炎癥及水腫,改善神經受壓狀況,對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6.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得結果提示,活血通督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該結論與許紅兵等人報道內容基本一致[8]。
綜上所述,采用中醫治療頸椎骨質增生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其針刺取穴與內服中藥治療可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督脈、通經活絡等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受壓狀況,消除局部組織受損及炎癥,是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理想療法。
[1] 張立清.中醫中藥治療頸椎骨質增生[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20):30-31.
[2] 金興農,姜琦.活血通絡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4(11):65.
[3] 朱發寶.補腎活血湯內服外敷聯合頸椎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27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3,35(9):1314-1315.
[4] 程道忠.頸椎骨質增生的中藥治療[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9):75-76.
[5] 曾六九.“活血祛痹湯”治療骨質增生疼痛186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23):204.
[6] 王福順,王弘德.骨傷活血酊外用配合推拿治療頸肩腰腿痛60例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7):162,164.
[7] 成家棟,王燕,李金果,等.中草藥粉劑外貼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24(10):114-115.
[8] 許紅兵.針灸溫陽通督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J].中外醫療,2013,18(6):137,1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104
浙江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陸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