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慢性宮頸炎患者治療前后機體免疫球蛋白的改變
王艷
目的 探究并分析慢性宮頸炎門診患者治療前后機體免疫球蛋白的變化。方法 對196例慢性宮頸炎門診患者治療前后機體免疫球蛋白水平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分析慢性宮頸炎門診患者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的變化。結果 196例慢性宮頸炎門診患者在接受治療30~40d后治愈成功率為100%;愈合中無陰道出血、宮頸粘連、宮頸瘢痕等并發癥出現;患者在治療后IgA、IgG、IgM分別由之前的(0.6±0.1)g/L、(6.9±0.2)g/L、(0.4±0.1)g/L升高到(3.3±0.3)g/L、(14.3±0.3)g/L、(1.9±0.2)g/L。結論 慢性宮頸炎患者在治療前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治療后,免疫功能顯著提高,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分泌量提高,抗病能力提高。
慢性宮頸炎;機體免疫球蛋白
宮頸炎在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中是常見的病癥,嚴重時誘發宮頸癌,影響廣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宮頸炎在臨床上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宮頸炎多由急性宮頸炎治療不徹底轉變而來[1]。不良的衛生習慣、雌激素缺乏、機體免疫能力局部差等均可引發慢性宮頸炎[2],在臨床上主要有宮頸內膜炎、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體囊腫5種病癥,癥狀上常表現為白帶增多、白帶異常;腰骶部和下腹疼痛,偶爾可見上腹部、大腿及髖關節疼痛;炎癥嚴重時,尿頻或排尿困難;也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癥狀[3]。本研究對196例慢性宮頸炎患者治療前后機體免疫球蛋白水平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慢性宮頸炎患者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的變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安陽市龍安區婦幼保健所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96例慢性宮頸炎患者,患者年齡17~48歲,平均(35.9±2.5)歲。患者病程8個月~11年,平均(6.5±1.2)年。患者均進行病理活檢,排除淋病、宮頸癌等病變;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明顯白帶增多123例,明顯接觸性出血63例,明顯腰酸腰痛123例,明顯下腹疼痛189例,其中67例患者有合并癥狀。其中75例重度患者,88例中度患者,33例輕度患者。
1.2 治療方法
1.2.1 陰道沖洗 沖洗陰道使用高錳酸鉀液其配置比例為1∶5000。
1.2.2 上藥 陰道沖洗后,用棉簽蘸10%~20%的硝酸銀,涂于糜爛面,1次/周,2~4次為1個療程。上藥后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棉球擦拭局部,注意避免藥液漏到正常黏膜上,以防感染。
1.2.3 服用抗病毒藥物 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配合以抗病毒藥物治療,例如云南白藥、抗宮炎片、宮炎平、西瓜霜噴劑、康婦消炎栓等。
1.2.4 心理輔導 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疾病的相關知識,正確認識疾病,遵循醫師提出的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
1.3 檢測方法 196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前,抽取空腹靜脈血4mL,應用BN100特種蛋白儀分離血清,監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時采用散射比濁法。
患者在治療2周和4周后,2次均抽取空腹靜脈血4mL,同樣檢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統計分析每例患者的3組檢測數據。
1.4 療效評價[4]痊愈:糜爛面消失不見、宮頸光滑,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顯效:中度患者轉為輕度,重度患者轉為中度;無效:治療前后沒有明顯變化,甚至出現病情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治療前后機體免疫球蛋白的變化 8例慢性宮頸炎患者在治療前后IgA、IgG、IgM沒有明顯改變,13例患者治療前后IgM無明顯改變,但IgG及IgA逐漸增多,總體上慢性宮頸炎患者治療后IgA、IgG、IgM較治療前均顯著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機體免疫球蛋白的變化(x±s,g/L)
2.2 患者治療效果 196例慢性宮頸炎患者經治療,痊愈186例(94.9%),顯效10例(5.1%),治療成功率達100%。
2.3 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在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宮頸粘連、宮頸瘢痕、陰道出血等并發癥。
發揮免疫功能的抗體是由多種免疫球蛋白組成,抗體的特異性本質是由免疫球蛋白的不均一性造成,在分子、細胞、器官等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免疫學,推動著現代醫學的發展[5],隨著免疫學的不斷發展,腫瘤特異性抗原的發現,為惡性腫瘤患者帶來了福音[6],但是免疫球蛋白在治療和診斷宮頸炎方面的相關研究少之又少。慢性宮頸炎在婦女中發病率極高,可能導致患者不孕不育,甚至誘發宮頸癌,對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的危害極大,加深對慢性宮頸炎的研究和治療,對慢性宮頸炎患者具有重要意義[7-8]。
本研究對196例慢性宮頸炎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球蛋白進行檢測,3種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3個時期的平均值總體上呈逐漸升高的趨勢,表明慢性宮頸炎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在患病期間處于相對靜止狀態,抗病毒抗感染能力下降,易被感染和受到破壞,而且炎癥易擴散,侵蝕到宮頸深層的腺體[9]。慢性宮頸炎患者治療后身體的免疫功能恢復,重新發揮免疫應答能力,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分泌量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慢性宮頸炎患者在治療前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治療后,免疫功能顯著提高,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分泌量提高,抗病能力提高。
[1] 管延萍,楊小影,張小芳.慢性宮頸炎患者治療前后機體免疫機制變化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7):47.
[2] 邱璐.慢性宮頸炎的預防與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4):398-399.
[3] 余燕,王經泉,吳成久.聚焦超聲治療慢性宮頸炎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8):48-50,61.
[4] 管延萍,張明翠,張小芳.慢性宮頸炎微波治療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0):85.
[5] 苗曉凱.35例慢性宮頸炎患者的臨床治療[J].中外醫療,2012,31(22):62.
[6] 戎央波.慢性宮頸炎發病原因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4,6:947-948.
[7] 張金英.500例慢性宮頸炎的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188-189.
[8] Malyszko J.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kidney disease[J].Clin Chim Acta,2010,411(19/20):1412-1420.
[9] 白延琴,白海燕,畢雪玲,等.利普刀與微波治療慢性宮頸炎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4):92-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44
河南 455000 安陽市龍安區婦幼保健所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