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涂惠 楊潔
分階段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ADL能力的影響
胡敏 涂惠 楊潔
目的 探究分階段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ADL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6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神經內科的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增加分階段康復訓練。對2組患者ADL能力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經治療和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0.00%,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分階段康復訓練可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分階段康復訓練;腦卒中偏癱患者;ADL能力
腦卒中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即使不斷發達的臨床醫學為腦卒中患者提供了多種治療途徑,但腦卒中患者在治療后仍會出現偏癱等后遺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本文選取6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資料,對分階段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ADL能力的影響進行評價,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6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4.23±11.48)歲;其中,腦梗死患者18例,腦出血患者12例。實驗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55.89±12.34)歲;其中,腦梗死患者19例,腦出血患者11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2](1)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符合腦卒中患者的體征和臨床癥狀;(2)所有患者無嚴重的心臟和肺部疾病;(3)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障礙和運動障礙;第四,患者及患者家屬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3 排除標準[3](1)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等血管類疾病;(2)患者無主動參與研究的意愿。
1.4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神經內科的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制定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方案,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和健康宣教。同時,將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及肢體運動能力的變化情況進行記錄和評價。
實驗組患者在神經內科的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了分階段康復訓練,具體分為以下3個階段:第一階段(臥床期)。在臥床期對患者實施被動的肢體訓練。同時,護理人員要注意對患者的良肢進行正確的擺位,并對患肢進行按摩,對患者的關節在規定范圍內進行活動和訓練。第二階段(床邊坐起階段)。除對患者的肢體進行按摩、擺位和康復訓練外,還要對患者的翻身能力進行訓練。同時,訓練患者的側肢運動能力、坐起能力以及坐位的平衡能力,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對其進行日常生活動作訓練,包括進食能力、穿衣能力、日常自理、梳頭和漱口等;第三階段(步行訓練階段)。第三階段的訓練主要是針對患者的行動能力,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對患者進行坐位耐力的訓練,訓練患者的起立、站立的平衡能力;同時,訓練患者的轉換、移動、翻身等能力,也可適當添加穿衣、如廁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訓練。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借助病房內的基礎設施(如扶手、欄桿、輪椅等)進行獨立行走,訓練患者的行走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1.5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3d內,其ADL值運動功能、肌力值得到了明顯提高;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4~7d內,其ADL值運動功能、肌力值得到了明顯提高;無效:患者接受治療的1周后,患者的身體仍無法正常行動,其ADL值運動功能、肌力值無明顯提高[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檢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和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0.00%,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經治療和護理后的總有效率比較(n)
分階段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中越早介入,對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以及ADL能力提升的優勢就越大[5]。相關研究顯示[6],早期康復治療可提高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腦卒中患者在治療結束后常見的后遺癥就是偏癱,導致患者的運動功能受到阻礙,給患者及患者家屬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傳統的常規護理和神經內科治療,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缺乏持續性原則。即使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病癥恢復情況制定了相關的治療方案,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仍不能根據治療和護理方案實施。傳統的護理方式未對患者進行分階段的管理,因此,在護理的過程中沒有系統的理念和方案做指導,導致護理有效率低。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來說,實施分階段的康復訓練,可逐步恢復患者的運動能力和平衡能力,提升ADL值運動功能和肌力值。同時,分階段的護理方式可促進護理人員與患者間形成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和依賴感,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和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0.00%,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分階段的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值、運動功能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提高患者治療和護理的總有效率,本次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的結果相符[8]。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分階段康復訓練可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1] 許豐.運動療法配合中醫傳統療法治療中風偏癱后肩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1,9(5):45-46.
[2] 王濟紅,張玉明,陳偉,等.早期綜合康復對高齡腦血管病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徐州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2011,5(12):84-85.
[3] 鄒利玲,賴翠薇,黃淑娟,等.綜合干預在預防腦卒中病人便秘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9):2490-2491.
[4] 單巖,樊少磊,張振香.腦卒中偏癱病人連續康復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1,25(8C):2202-2204.
[5] 石霞,劉玉玲,韓獻軍,等.腦卒中偏癱病人實施連續護理干預效果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5):1241-1242.
[6] 湯俊玲,韓淑凱.循經推拿治療腦卒中后上肢痙攣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1,25(7):1839-1840.
[7] 溫云華,常金娥,劉富英,等.急性腦卒中偏癱早期康復護理探討[J].齊魯護理雜志,2011,7(3):171-172.
[8] 王金蘭,陳玉霞,石瑞團.紐曼健康系統模式對中青年腦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干預的效果[J].現代醫院,2012,12(12):143-1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66
江西省衛生計生委科技計劃 (20155235)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胡敏 涂惠 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