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學勤
支氣管哮喘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對其疾病認知能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毛學勤
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疾病認知能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為此類疾病患者提供優質服務。方法 選取靖江市中醫院呼吸內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32例設為對照組,再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患者設為研究組。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臨床路徑護理,比較2組患者的各項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疾病認知度為94.4%,高于對照組的7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2%,高于對照組的78.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行臨床路徑護理有利于患者對哮喘病認知體系的構建,并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增進護患關系,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臨床路徑護理;支氣管哮喘;認知能力;護理滿意度
哮喘是一種常見呼吸系統疾病,易反復發作,臨床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或喘息[1]。目前吸入療法已成為防治支氣管哮喘的重要方案,病情的控制良好與否主要依賴于患者是否堅持長期用藥[2]。據調查顯示[3],大部分哮喘患者缺乏對哮喘病的正確認識,沒有意識到自身病情嚴重性,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不佳,造成久治不愈、反復發作等不良后果。臨床路徑護理能引導護士預見性發現護理問題,在護理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并通過健康宣教活動的有序開展,進而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認知體系,利于病情預后[4]。本研究旨在探討臨床路徑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疾病認知能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靖江市中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32例確診的支氣管哮喘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3.5±2.8)歲。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36例,設為研究組,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
37~72歲,平均年齡(55.8±1.7)歲。納入標準: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患;不存在原發性或繼發性癡呆;均采用吸入療法進行治療;了解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個人衛生護理、環境護理及對癥護理等內容。
1.2.2 研究組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取臨床路徑護理措施,具體如下:(1)制定臨床路徑護理方案:臨床路徑護理小組應立足于本院的實際情況,告知患者關于臨床護理路徑的基本問題及住院期間的護理計劃與目標。①入院第1天。護士需細致、全面評估患者肺功能、精神狀態、酸堿平衡情況及缺氧程度以掌握患者病況。此外,護士向患者介紹醫院室內外環境,告知吸氧治療的目的與靜脈用藥的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進行正確排痰。做好心理輔導工作,給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及情感安慰,并及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同時還需強化患者配合治療的意識。②入院第2天。依據患者呼吸功能、臨床癥狀改善程度評價第1d療效,告知各項檢查的時間安排、重要性及注意點,從旁輔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指導患者正確飲食及糾正患者錯誤的體位。③入院第3天。通過口授、幻燈片播放等形式講解吸入藥物的藥品名、用法、用量、用藥時間及注意事項,指導患者熟練掌握干粉吸入劑和氣霧劑的使用方法,要求患者現場演示。④入院第4天。向患者講解哮喘發病機理及急性發作期的救治方法,告知日常生活中防治哮喘的注意事宜,并指出堅持長期吸入療法的意義及重要性。⑤入院第5天。繼續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與心理護理,向其講解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哮喘慢性并發癥的預防與控制方法,以進一步深化患者對哮喘病的認知。⑥入院第6天。繼續做好患者病情評估與心理護理相關工作,督導患者進行肺功能訓練,改善呼吸困難程度。⑦入院第7天。對達到出院要求的患者發放哮喘防治手冊,講解出院后自我監控病情方法,并囑咐患者回院復查日期。(2)實行方法:護士應嚴格遵照臨床護理路徑表中制定的護理任務開展工作,并在每日的任務欄處進行自我護理評價,若完成相關護理工作,則在對應位置處打“√”;未完成則打“×”,并在備注表中說明原因。
1.3 觀察指標 (1)記錄2組患者干預后第5天末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即由護士提問,內容涉及病情自我監測要點、常用藥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日常生活自我防護知識。若患者能答對80%以上內容,表明掌握良好;若為60%~80%,表明掌握一般;若低于60%,表明掌握較差。(2)護理滿意度:干預后第5天末,2組患者進行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采取封閉式選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疾病認知水平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疾病認知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疾病認知水平對比(n)
2.2 2組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滿意度比較(n)
支氣管哮喘是我國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的常見病,由于老年患者常伴隨基礎疾病,使病情更加復雜化,一旦病情失去控制,可能會直接危害患者生命安全[5],做好臨床護理工作顯得至關重要。
本研究得出,研究組患者的認知水平及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了臨床路徑護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認知能力及滿意度。我們把臨床路徑護理滲透到護理工作中的各環節,為患者提供專業的優質服務,有利于充分結合醫療及護理的優勢。護士在工作中轉被動為主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開展護理工作,提高了護士的工作熱情與責任心,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提高護理質量[6]。臨床路徑護理突出整體護理的理念,強調為患者設計一個最優化的護理方案[7]。護士在臨床路徑護理的各個流程中,均強調個體化健康宣教的重要性,通過向患者全面細致地介紹疾病發生、發展、治療、預后及預防等方面的相關知識,進而能有效糾正患者原先錯誤認知,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和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在提高自我護理能力的同時,還能促進病情預后及降低復發率[8]。另外,通過嚴格按照臨床路徑護理表中的各項內容開展護理工作,有利于增強醫護人員工作的專業性、目的性,保證醫院提供全面、優質護理服務,也有利于協調醫療工作中的各要素,并為護患關系的和諧制造前提,提升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臨床路徑護理應用于支氣管哮喘患者,有利于患者對哮喘病認知體系的構建,并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增進護患關系,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 陳曉冰,王少玲,高國貞,等.支氣管哮喘發作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12,26(3):233-234.
[2] 李先榮.布地奈德混懸液聯合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霧化吸入治療成人支氣管哮喘發作24例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1,18(11):1196-1197.
[3] Szelenyi I.Nanomedicine:evolutionary and 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inflammatory diseases[J].Inflammation Research,2012,61(1):1-9.
[4] 張巖,劉曉麗.臨床護理路徑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7):29-30.
[5] Hak E,de Vries TW,Hoekstra PJ,et al.Association of childhoo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 atopic diseases and skin infections? A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using the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base[J].Annals of Allergy,Asthma & Immunology,2013,111(2):102-106,e2.
[6] 付紅燕,黃錦宏,戈玲華,等.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延續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3,28(19):21-22.
[7] 邵建英.臨床護理路徑在哮喘患兒護理中的應用及對生命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4):757-758.
[8] 史金英,梁春花,趙從會,等.個體化健康指導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3,35(2):316-3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75
江蘇 214500 靖江市中醫院內科 (毛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