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珺 黃郁波 黃濤 董顯燕 鐘小梅 李金花 曾淑英
靜脈小劑量氟康唑預防早產兒PICC導管真菌感染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袁珺 黃郁波 黃濤 董顯燕 鐘小梅 李金花 曾淑英
目的 研究靜脈滴注小劑量氟康唑預防早產兒PICC導管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早產兒144例,按照入院順序編號,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72例。對照組未使用氟康唑預防治療;治療組行靜脈小劑量氟康唑,比較2組早產兒真菌感染發生率及藥物安全性。結果 對照組與治療組早產兒的基本臨床特點及侵襲性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類似。治療組患兒中無導管相關性真菌血癥發生,侵襲性真菌感染發生率2.78%,對照組中導管相關性真菌血癥的發生率為6.94%,侵襲性真菌感染發生率15.28%,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預防用藥后2周、4周比較2組肝功能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靜脈滴注小劑量氟康唑可有效預防早產兒PICC置管相關真菌感染,且臨床安全性較好。
靜脈,氟康唑,PICC導管,真菌感染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內廣譜抗生素應用較普通病房頻繁,且加上不斷增多的侵入性診療手段,其真菌感染發病率往往較高。由于疾病需要,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術在NICU已經被廣泛使用,故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率明顯提高[1]。目前國內已有部分學者做了口服氟康唑預防早產兒PICC術時的相關性研究,口服氟康唑工作量相對較大,口服療效一般不及靜脈使用,但靜脈使用氟康唑預防PICC術真菌感染的方法和安全性尚無明確定論[2]。本研究采用靜脈小劑量氟康唑來預防早產兒深靜脈置管時真菌感染的發生,對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院兒內科重癥監護室2014年6月~2015年2收治的出生胎齡≤34周和(或)體質量≤1.5kg的患兒為研究對象,總計144例。按照入院順序編號,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72例。治療組中男39例,女33例,平均胎齡(28.62±1.14)周,入院時日齡(1.65±1.04) d,平均體質量(1235±328)g。對照組,男40例,女32例,平均胎齡(28.81±1.13)周,入院時日齡(1.59±0.97)d,平均體質量(1256±306)g。所有研究對象均置PICC,排除遺傳性疾病及有明確手術禁忌證不能PICC置管手術的患兒。2組在胎齡、年齡、性別構成及體質量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治療,未給予氟康唑預防治療;治療組則用靜脈滴注氟康唑注射液(北京華靳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13085),在PICC置管的1周后給予氟康唑3mg/(kg·次),每3天1次,直至拔除PICC導管。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兒真菌感染的發生情況 治療組無導管相關性真菌血癥的發生,而出現2例侵襲性真菌感染;對照組中有5例發生導管相關性真菌血癥,11例出現侵襲性真菌感染。2組比較,對照組真菌感染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兒肝功能和膽紅素水平變化情況 由于氟康唑有一定的肝毒性,故在運用氟康唑后2周及4周查肝功能,主要將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及谷丙轉氨酶(ALT)作為對比,各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2組患兒真菌感染的發生情況[n(%)]

表2 2組患兒肝功能和膽紅素水平變化情況(x±s,n=72)
2.3 2組患者膽汁淤積的發生情況 治療2周后均未發現膽汁淤積者;在治療4周后,對照組發現4例,治療組有6例患兒出現膽汁淤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隨著我國圍產醫學及產科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國早產新生兒的存活率不斷的提高,早產新生兒監護病房(PNICU)真菌感染發生率較從前明顯上升[3]。患兒的胎齡和體質量與真菌性敗血癥的發病率有著密切相關。目前,相關醫源性侵入性操作日益增多,常常不可避免的帶來機械損害和外源性污染,使得真菌在體內的感染的機會加大,并且早產低體重兒的免疫功能相對不完善,也使得真菌感染率大大提高,念珠菌敗血癥已經成最常見的晚發感染之一[4]。新生兒真菌血癥的臨床表現呈非特異性,且由于血培養陽性率不高,有時需多次采血培養才能分離出菌株,難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從而出現病死率和致殘率高的現象[5]。
氟康唑為廣譜抗真菌藥,具有半衰期長、低親脂性、低蛋白結合率等優點,且價格明顯低于國外進口抗真菌藥物,目前已作為我國基層醫院新生兒抗真菌首選藥物[6]。國外有文獻報道[7],在出生體質量低于1kg的超低體重患兒中,真菌發病率高達10%~28%,據統計新生兒假絲酵母菌性敗血癥發病率為1.2%,而極低出生體重兒就占了其中的82%。目前,我國新生兒科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早產兒救治成功率較過去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找到更好的針對早產兒真菌性敗血癥的治療方法已刻不容緩[8]。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報道,采用靜脈小劑量氟康唑的方式治療早產兒PICC置管者,與口服小劑量氟康唑作為對比,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明顯降低了深部真菌感染的發生率,且2組患者均為出現明顯的副作用,安全性可靠。
[1] 張金平,陳超.新生兒真菌感染的藥物治療[J].中國小兒急救雜志,2007,14(3):271-272.
[2] 金娟,熊虹,康文清,等.氟康唑預防早產兒深靜脈置管時真菌感染臨床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2,21(1):78-79.
[3] 馬曉路,孫偉,劉濤新.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內假絲酵母菌敗血癥感染少九例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9):694-697.
[4] 朱歡.綜合醫院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3):82-83.
[5] 李晉蓉,李作婭,徐小敏.小劑量氟康哩預防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真菌感染的臨床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09,15(2):20-21.
[6] 吳婕翎,李文成,楊杰.氟康唑預防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真菌感染[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9,24(2):82-85.
[7] Baley JE,Ellis FJ.Neonatal candidiasis:ophthalmologicinfection[J].Semin Perinatol,2003,27(5):401-405.
[8] Saiman L,Ludington E,Pfaller M.Risk factors for c;andi-demia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The Natio-nal Epidemiology of Mycosis Survey study group[J].Pediatr Infect Dis J,2000,19(4):319-3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83
贛州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GZ2014ZSF068)
江西 341000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院兒科 (袁珺 黃郁波 黃濤 董顯燕 鐘小梅 李金花 曾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