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勤 張玲

近年來,潛江市充分發揮江漢平原豐富的水資源優勢,實施標準化生產,創新發展模式,逐步形成了集科研示范、良種選育、苗種繁殖、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節慶文化于一體的小龍蝦全產業鏈發展格局。2014年全市小龍蝦養殖面積達26萬畝,發展蝦稻共作面積達13萬畝,年產龍蝦4.2萬噸,產值12.6億元,加工產值60億元,出口創匯1.9億美元,為社會提供優質種苗20億尾。小龍蝦全產業鏈產值突破百億元,大幅提高了養殖戶的收入,解決了大批人員就業。“十三五”期間,潛江市將以小龍蝦產業發展升級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小龍蝦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促進小龍蝦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繁育升級
2005年,潛江市與湖北省水產科研所合作,在全國率先開展小龍蝦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生產出小龍蝦苗10萬尾,填補了國內空白。
為加強良種選育及其資源保護,潛江市建設小龍蝦遺傳育種中心、小龍蝦種質資源保護區和小龍蝦國家級良種選育繁育中心,以萊克集團公司為依托,中國農科院、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提供技術支撐,重點攻克小龍蝦良種選育和培育、新品種的引進開發與推廣應用、遺傳育種研究等方面的難題,開展人工仿生態繁育小龍蝦,解決小龍蝦規模化人工苗種繁育問題和苗種退化問題。
養殖升級
潛江是小龍蝦蝦稻連作、蝦稻共作稻田高效綜合種養模式的發源地。為推動小龍蝦產業標準化進程,潛江市建立了6個核心養殖示范區,并在全國率先制定了《稻田養蝦技術操作規程》、《池塘養蝦技術操作規程》、《蝦稻共作技術規程》等小龍蝦無公害養殖地方標準,獲得了國家農業部門認可。
進一步加大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開展聯合攻關和自主創新,推廣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確保潛江市小龍蝦養殖技術在全國的核心地位。
出臺鼓勵政策,推動養殖模式升級,完善基地的基礎與配套設施建設。將小龍蝦養殖引入傳統農業種植區和水產養殖區,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環境保護良好、產加銷功能齊全、產業特色明顯的35萬畝小龍蝦養殖基地。堅持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整合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小農水、扶貧等項目資金,集中投入加快20萬畝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種養基地建設。
加強產、加、銷全程社會化服務,及時提供技術指導、政策咨詢和生產生活等服務,倡導“重心下移”,深入村組、農戶及田間地頭,為蝦農講技術、建檔案、抓規劃、籌資金、解難題。
加工升級
潛江小龍蝦加工出口銷量連續十年位居全國第一,在世界淡水小龍蝦產品市場擁有第一話語權。
潛江現有11家水產品加工企業,形成了4個密集型小龍蝦加工園區,固定資產12.9億元,占地面積1022畝,建筑面積26.2萬平方米,年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以上。其中華山、萊克兩家企業獲得了對美、歐、日本、韓國等國外市場的水產食品自營出口權,產品通過了HACCP的國際質量監控體系認證和全球ERC認證,產品可直接進入歐美超市。
餐飲升級
加強城市規劃引導,增加硬件和軟件投入,合力打造產業集群。在人才開發上,加強廚藝技能培訓,培養領軍人才和秘方傳承人員。維護“潛江油燜大蝦”這一潛江市“中國名菜”的品質品味,提升小龍蝦菜品和餐飲行業的檔次。在招牌菜品的升級開發上,選擇優質蝦源,嚴格控制規格標準,采取秘制配方,精心熬制湯料。鼓勵一批龍蝦餐飲業的領軍企業發展外地加盟店,做到餐飲管理團隊、烹飪標準、市場營銷的升級。
節會升級
目前,潛江已成功舉辦了6屆龍蝦節,潛江龍蝦的文化品牌在全國人民心中已根深蒂固。潛江龍蝦節已成為了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經貿盛會”于一體的文化品牌,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涌入潛江。今后小龍蝦節會的主辦方由官辦變民辦,變為行業和百姓的節日,實現由政府包攬向市場化運作的轉變。開幕式、閉幕式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動都將采取全市場化運作方式進行,充分利用節會平臺展示潛江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達到以節交友,促進發展的目的。借助龍蝦節盛會這個平臺,整合資源,做到以節為媒、招商為實、發展為本。更加充分地整合經貿、科研、文化、美食、旅游資源,全方位推動小龍蝦全產業鏈的升級發展。
品牌升級
發揮品牌效應,注重品牌建設,加強對“潛江龍蝦”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力爭將“潛江龍蝦”提升為綠色有機食品,爭創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
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大眾農業向品牌農業轉變。2010年和2011年,農業部先后授予潛江市“中國小龍蝦之鄉”和“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全國小龍蝦標準化生產縣推進示范縣”的稱號;2012年“潛江龍蝦”榮獲農業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等榮譽;2013年,“潛江龍蝦”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014年,中國烹飪協會授予潛江市“中國龍蝦美食之鄉”榮譽稱號。
營銷升級
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積極探索建立新型的“風險共擔、利益均占”的產業化運行機制,依托潛江龍蝦產業發展促進會、潛江市水產品產銷協會、水產漁業合作社等水產品中介組織,網絡全市10萬農戶,搭建企業、農戶信息橋梁,建立配套養殖和原料供應基地,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條,有效化解、規避市場風險。
完善市場營銷手段,鼓勵引導蝦農、加工企業、餐飲企業積極發展產銷直營店、連鎖配送超市等現代營銷方式,不斷完善水產品市場體系,提升小龍蝦產業化經營水平。
發展“互聯網+電商”模式,組建電子商務平臺,適應商業發展新業態,將潛江龍蝦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各地。
產業升級
投資建設萬人龍蝦廣場、龍蝦博物館、龍蝦美食城、龍蝦游樂設施等硬件設施,讓潛江的龍蝦文化看得見、摸得著。此外,進一步開發以龍蝦為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動漫等視聽文化產品,以及以龍蝦為主題的旅游工藝品等。
打造“中國蝦谷”,讓潛江龍蝦插上電商翅膀,讓世界人民分享潛江美味的條件業已具備。以潛江為核心的方圓200公里是全球最大的優質小龍蝦產業帶。至今為止,全國有5000余家潛江龍蝦品牌的餐飲店,在科技實力和市場實力的支撐下,潛江龍蝦成為了全球認同的品牌。更重要的是,潛江龍蝦文化日趨成熟,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游客都慕名而來。相信有了上述理由,未來的潛江一定會創造出“中國蝦谷“的偉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