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祥
·輸血管理·
鹽城地區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的研究分析
趙宏祥①
目的 探索固定無償獻血者的招募與保留措施,進一步加強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的建設與管理。方法 從鹽城市中心血站2011—2013年固定無償獻血者的相關資料統計分析該地區固定獻血者人群的組成特點。結果 2011—2013年間固定無償獻血者人數每年明顯增長,男性A、B、O、AB血型組成比例基本一致,獻血次數以4~10次人群為多,≥10次的較少,18~30歲青年人數有逐年下降趨勢,固定獻血者中以31~50歲中青年為多,>55歲比例逐年增多。固定獻血者隊伍中以高中生最多,初中以下和中專獻血人群比例較小,研究生以上高學歷人群更少。固定獻血者中以工人最多,其次是農民、教師、醫務人員、公務員,公務員和干部逐年在增長,學生呈逐年下降趨勢,軍人獻血比例較小。市區固定獻血者人數最多,其次為東臺、大豐,各采血點固定獻血者人數總的呈增長趨勢。結論 該市固定獻血者隊伍人群的組成有地區特點,通過對這些人群組成特點的分析研究,為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制定固定獻血者的宣傳保留工作打下基礎。
固定無償獻血者 研究分析 招募 保留
固定無償獻血者一般具有良好的思想境界和奉獻精神,熟知獻血知識,能愉快地參加獻血,特別是他們多次獻血,血液經過多次檢測則更加安全。建立一支固定獻血者隊伍,從低危獻血者中采集較安全的血液成為無償獻血工作的發展方向,也成為國內外公認的安全獻血模式[1]。為探索固定無償獻血者的招募與保留措施,進一步加強隊伍的建設與管理,筆者對我站近3年來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站2011—2013年固定無償獻血者人群。
1.2 研究方法 從性別、血型、年齡、獻血次數、職業、文化程度、分布區域的角度統計分析我地區固定獻血者人群的組成特點,并對鞏固和發展我市固定獻血者隊伍采取相應對策。
1.3 統計方法 采用χ2檢驗,使用SPSS 18.0軟件。2 結果
2.1 固定獻血者與采血人數情況(見表1) 2011年—2013年,我市固定獻血者人數比例分別為40.2%(24 668/61 341)、45.4%(27 057/59 579)、

表1 固定無償獻血者獻血人數、獻血次數及性別、血型情況
49.8%(28 435/57 142)。經統計學處理,2011—2013年間固定獻血者人數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87.347,P<0.01),2011年與2012年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9.505,P<0.01),2012年與2013年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1.135,P<0.01)。
2.2 固定獻血者性別與血型組成情況(見表1) 2011年—2013年,固定獻血者人群中男女比例分別為1.57∶1、1.64∶1、1.64∶1;2011年—2013年A型∶B型∶O型∶AB型比例分別為1.07∶1∶1.06∶0.37、1.07∶1∶1.07∶0.35、1.09∶1∶1.08∶0.35。
2.3 固定獻血者獻血次數情況(見表1)
2.4 固定無償獻血者年齡及文化程度、職業、地區分布情況(見表2—4) 表2表明:2011—2013年,18~30歲固定獻血者人數占總固定獻血者人數分別為15%、14%、12%;31~40歲占的比例分別為36%、34%、33%;41~50歲占41%、44%、46%;51~55歲占7%、9%、8%;>55歲占0.09%、0.98%、1.83%。

表2 固定無償獻血者年齡及文化程度情況

表3 固定無償獻血者職業分布

表4 固定無償獻血者地區分布情況
固定獻血者的涵義按照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中的定義,是指至少獻過3次且每年至少獻過1次血的獻血者,而我國固定無償獻血者是指至少獻過3次血,且近12個月內獻血至少1次的人群[2]。建立固定獻血者隊伍是完善無償獻血長效機制最基本的措施,是特殊時期和大型災難性事故的“兜底兒”保障[3],固定獻血者具有血液安全性高、獻血者熟悉獻血知識、有獻血經歷、易招募等優勢,保留好固定無償獻血者也是為臨床提供安全、充足血液的重要舉措之一。
表1分析可見,2011—2013年,固定獻血者人數和比例逐年呈上升趨勢,說明隨著時間積累,獻過3次血,且近12個月內獻血至少1次的人群逐年在增多,這部分獻血者認識到獻血無損健康,愿意再次參加獻血。楊建強等[4]報道, 河北省固定獻血者人數從2008年67 997名到2012年的132 818名,固定獻血人群均呈逐年增長態勢,固定獻血者的主體是農民和工人。楊建強等[5]同時也報道,河北省12家采供血機構2007至2012年,固定獻血者平均每年以22.28%的速度增長。而我地區2011—2013年固定獻血者增長率分別為10%[(27 057-24 668)/24 668]和5%[(28 435-27 057)/27 057],增長速度相對較慢。從固定獻血者性別組成分析,2011—2013年男性與女性組成比例分別為1.57∶1;1.64∶1;1.64∶1,男性明顯高于女性,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在無償獻血宣傳與招募中,過多宣傳了男性經常獻血有利于防癌的觀點,同時女性獻血時,因月經生理周期暫時不能獻血的規定,可能會導致部分女性獻血人數下降。謝熙熙等[6]報道,通過對溫州市區固定獻血者人群分布調查, 分析獻血次數與年齡、血型的關系,發現不同血型固定獻血者獻血次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固定獻血者獻血次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我市固定獻血者血型組成分析,2011—2013年,固定獻血者A∶B∶O∶AB血型組成比例基本保持平衡,不同血型之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謝熙熙等報道一致,這可能與我地區人群血型分布特點和臨床用血需要有關。從我市固定獻血者獻血次數分析,2011年獻血4~9次的為14 780人,獻血次數≥10次為1 827人;2012年獻血4~9次的為16 265人,獻血次數≥10次為2 418人;2013年獻血4~9次的為17 383人,獻血次數≥10次為3 078人。由此可見,絕大多數人群獻血在4~9次,獻血≥10次的人數相對較少。
從表2看出,固定獻血者主要以中青年為主,集中在41~50歲(3年共35 111人),其次是31~40歲(3年共27 348人),而最少的是>55歲人群(3年共806人),不同年齡組人群之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我國《獻血法》年齡規定有關系,但從2012—2013年看,>55歲固定獻血者分別是21人、266人、519人,人數逐年增多,這與國家衛生部從2012年7月實施了新的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將既往無獻血反應、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多次獻血者主動要求再次獻血的,年齡可延長至60周歲有關。從2012—2013年數據看,18~30歲青年人共為10 880人,獻血量排在第3位(第1位是41~50周歲,為35 111人;第2位是31~40周歲,為27 348人),且18~30歲青年人數有逐年下降趨勢。中年人的固定獻血者較多,可能與我地區在開展無償獻血宣傳時,過多地宣傳了中年人獻血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有關,同時,這也可能與中年人特別關注自己身體健康有關。年輕人可能更易受社會和網絡上一些無償獻血負面影響的報道,影響了獻血積極性,尤其90后獨生子女的青年人,人生觀上可能以“自我為中心”,奉獻精神較為缺乏,這也會影響年輕人固定獻血者隊伍的建立。所以應加強年輕人固定獻血者隊伍的建立和保留。從學歷看,我市固定獻血者隊伍以高中生為最多,其次為大專和本科,初中及以下和中專獻血人群比例較少,研究生以上學歷人群更少,這可能與我市人口學歷教育程度有關系,我市是中小城市,研究生以上高學歷人才在人群中比例較低。這也提示,我們在今后要加強初中及以下和中專獻血人群的宣傳招募和保留。
從表3職業組成看,我市軍人固定獻血者人數較少,可能與軍營分布有關,僅作為應急獻血。固定獻血者中學生較少,這3年,我市學生固定獻血者呈逐年下降趨勢(283>241>199)。我市獻血學生主要是高校大學生,可能是因大學生流動性大,在校期間只有4年左右,獻血可能達不到固定獻血者的標準(至少獻過3次血,且近12個月內獻血至少1次的人群),另外學生易受網絡等負面消息的影響,獻血熱情下降,這也影響隊伍保留和發展。從固定獻血者的職業分析,我市固定獻血者以工人和農民為最多,3年合計分別為11 522人和7 446人,這與楊建強等[5]報道的一致.而農民(2 073<2 597<2 776)、教師(2 028<2 082<2 304)、公務員(1 068<1 313<1 403)、醫務人員(1 491<1 799<1 943)的固定獻血者逐年增多。
表4地區分布,我市東臺、大豐等縣級采血點,因縣政府重視,每年都組織轄區內農民開展無償獻血活動,農村無償獻血工作開展得比較扎實,多年來,農民獻血已逐步趨向主動化、常態化。在世界紅十字日前后,鹽都區教育紅十字會發揚“人道、博愛、奉獻”精神,已連續14年組織教師參加無償獻血。市級機關工委已連續8年組織市直機關公務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傳遞正能量,發揮黨員干部率先垂范作用。我市衛生系統每年也組織無償獻血,以上可能是導致我市農民、教師、公務員、醫務人員固定獻血者人數增長的主要因素。固定獻血者中個體獻血人數也較多,他們都是街頭自愿獻血,無單位組織。外來務工者固定獻血者比例較低,這主要與人口的流動性有關,這就提示我們固定獻血者隊伍的建立和保留主要還以常駐人口為主。從地區分布分析,市區固定獻血者人數最多,其次為東臺、大豐,阜寧最少,除東臺、大豐這3年數據有點波動外,其余各點固定獻血者人數每年均在增長,各點固定獻血者人數多少與地區獻血量和無償獻血組織開展、獻血服務工作有關。
從表5分析,本站采集的紅細胞和機采血小板量完全滿足了本地區臨床用血的需求,而且還外調部分血液支援了本省其他地區,這也反映了我地區現有的固定獻血者隊伍在保障臨床供血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表5 2011-2013年臨床用血和本站供應情況 (單位)
通過對我市固定獻血者隊伍組成特點的分析研究,可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制定固定獻血者宣傳保留計劃和措施。王霓等[7]通過對全國357家省、市兩級采供血機構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建設現狀調查, 認為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的數量和人數呈現逐年增長趨勢,但我國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的建設工作仍然面臨著很多困擾,探求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更科學的建設理念和更有效的運行模式,是采供血機構工作人員面臨的艱巨任務。通過研究,了解到我市固定獻血者中女性和青年人偏少,這就可以在宣傳方面針對女性采取一些激勵措施,積極與各單位、婦聯、團委聯系,開展些慶祝“三八婦女節、母親節”“青年節”為主題的無償獻血活動,此節日時也可以在街頭采血點開展獻血另外贈送紀念品活動。學生人數偏少,可在高校中宣傳多次獻血的意義,鼓勵學生多次獻血,對多次獻血的學生給予表彰,發放榮譽證書和獎金,對高校中負責無償獻血工作的個人給予先進工作者評比和適當獎勵。與高校合作,開展學生一次獻血向多次獻血的激勵機制研究課題,制定相關激勵措施。固定獻血者初中及以下和中專學歷人數較少,可以加大對此類人群的宣傳,消除他們在思想上顧慮,倡導“做好人、行善事”,能愉悅心靈,有利健康的宣傳,開展“18歲成年禮”等獻血活動,鼓勵其多次參加獻血。固定獻血者人群中雖干部、商人相對較少,但可利用他們典型事跡廣泛宣傳,特別是要對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成功人士獻血故事進行宣傳,提倡“多次獻血、無損健康、奉獻救人”的理念,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固定獻血隊伍當中。
另外,要繼續提高服務質量,超越獻血者的期望,全面滿足獻血者的要求,才能保證獻血者對采供血機構的忠誠,自覺成為一名自愿固定的無償獻血者,從而形成血站與獻血者之間長期依賴關系[8]。同時血站還要做好精細化服務,因為精細化服務對于獻血者選擇再次、多次、定期無償獻血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血站工作人員應用熱心、愛心、誠心、耐心向獻血者提供超值服務,去感動、保留獻血者[9],這也是建立和發展固定獻血者隊伍的有效措施。
1 陳旭東.固定無償獻血隊伍的建立與思考[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6):510-511.
2 GB18467—2011,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S].
3 范亞欣,安萬新.建立無償獻血長效機制的思考[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11):1206.
4 楊建強,陳莉,李天君,等.河北省12家采供血機構固定獻血者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4):413-416.
5 楊建強,陳莉,劉戰地,等.2007至2012年河北省固定獻血者隊伍建設情況分析[J].河北醫藥,2014,(16):2530-2531.
6 謝熙熙,蘇虹,陳通,等.溫州市區固定獻血者分布調查[J].醫學綜述,2012,24(18):4269-4271.
7 王霓,安萬新,梁曉華,等.全國357家省、市兩級采供血機構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的建設現狀和展望[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2):1240.
8 王暉,季曉輝,傅強,等.南京市獻血服務新舉措成效初探[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11):1201.
9 陳涵薇,張清.精細化服務在獻血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11):1208.
·本文編校 朱 毅·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Team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in Yancheng
Zhao Hongxiang.
Yancheng Center of Blood Bank,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4056,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asure of recruiting and reserving a team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and strength the tea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team. Methods: The statistics of the group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of Yancheng area from 2011 to 2013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sex, blood type, times of donation, occupation, degree of education, regional distribution. Results: The number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from 2011 to 2013 is increasing. There were more male donors are than female donors. The proportion of the types of A, B, O, and AB was basically the same size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The largest number has been the regular blood donors who donated about 4-10 times,while there were fewer donors who donated 10 times. The number of donors aged from 18-30 has been declining year by year. Most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were those from 31-50 of age. The rate of those aged 55 and above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e regular blood donors in Yancheng area has been the team of people who graduated from senior middle school followed by the team of the people who graduated from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There were even fewer people who
higher educated like graduate students. The most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are workers, followed by farmers, then teachers, medical staffs, civil servants; The number of civil servants and leaders who donated blood regularly is increasing while the number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from college students is declining. The number of blood donors from soldiers has been the smallest. The most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has been from the urban area of the city, while Dongtai county ranked the second, and Dafeng county the third. The number of the blood collection points has been increasing. Conclusion: The composition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in Yancheng City is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rait of the group of regular blood donors a good foundation of making a good promotion and preservation for these regular blood donors can be laid.
Regular blood donors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cruitment Reserve
2015-04-13;
2015-07-21)
①鹽城市中心血站 鹽城市 22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