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軒



2014年5月10日,百老匯經典音樂劇《Q大道》在北京海淀劇院首演,能容納千余人的現場座無虛席,隨著一連串“無節(jié)操段子”的出現,劇場不時爆發(fā)出熱烈掌聲。在北京成功上演一個半月后,《Q大道》又被搬上了上海白玉蘭劇場的舞臺。在600多人規(guī)模的上海白玉蘭劇場,《Q大道》自首演以來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
楊嘉敏和她的團隊既吃驚又欣慰,看來中國觀眾對音樂劇的接受程度出乎他們的想象。楊嘉敏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把百老匯的經典音樂劇帶進中國。
回國開創(chuàng)音樂劇事業(yè)
在北大英語系讀書時,楊嘉敏就有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她說,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浙江人、一直受到家里影響的緣故,她在北大組建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團隊,成立了一家翻譯公司,聯(lián)合了北大、北外的外語專業(yè)生,去對接摩立特、哈佛商學院的翻譯案例這些大客戶。
畢業(yè)之后,她覺得自己經驗積累還不夠,帶著想創(chuàng)業(yè)的規(guī)劃進入職場,就選擇了風險投資公司。因為在這個平臺,作為一名分析員,可以接觸學習到各種成功和不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案例,而且要和各種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打交道,也是拓展視野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回頭再去看創(chuàng)業(yè)的角度可能不一樣?!霸瓉砜赡苡X得自己有好的想法就去實現,但是并不了解市場的競爭和產業(yè)環(huán)境、消費需求,很多想法是很盲目的。在投資公司的經歷之后,在宏觀的把握上會好一些?!睘榱四軌蚝捅M量多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接觸,了解第一手信息,楊嘉敏畢業(yè)后去了軟銀集團東京總部。也就是在那里,她開始關注音樂劇這個產業(yè)。
到日本之前,楊嘉敏就喜歡音樂劇,她大學時選修了“莎士比亞戲劇”這門課,老師是來自美國的約瑟夫·格雷夫斯。這位老師同時還是一位戲劇導演、莎士比亞戲劇專家,他的理想是在中國傳播戲劇教育。約瑟夫讓楊嘉敏深深喜歡上了戲劇,也接觸到不少經典的百老匯音樂劇。大學期間她把能夠選的英美戲劇、音樂劇鑒賞、歌劇鑒賞等課都選了,還自己制作了北京大學學生戲劇作品《血色婚禮》《希爾維亞》等。
在日本,楊嘉敏空閑時也喜歡去看音樂劇。她了解到日本一個很成功的叫作四季劇團的演出公司,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從1980年代開始引進西方音樂劇做本土化制作,現在每年的營業(yè)規(guī)模都在幾十億元人民幣,而百老匯音樂劇在美國年收入百億元人民幣左右,這給了楊嘉敏很大的啟發(fā)。在國內市場,音樂劇暫時還處在市場空白期。雖然有多部西方經典音樂劇已經在國內上演并為國人所熟知,但音樂劇尚未成為普遍的文化消費產品。楊嘉敏認準了這個市場有潛力。
2011年,楊嘉敏放棄日本投資公司的工作回到國內,東拼西湊四處借錢,于2012年初創(chuàng)辦了七幕人生文化產業(yè)投資(北京)有限公司,經營方向是購買西方經典音樂劇版權,進行本土化制作。當年她在北大的老師約瑟夫·格雷夫斯成了七幕人生的藝術總監(jiān)。
把最好的音樂劇作品引入中國
《我,堂吉訶德》是七幕人生推出的第一部音樂劇,以英文版上演。女主演是上海音樂學院剛畢業(yè)的學生,流利的英語對白,精湛的演藝,把一個底層社會女性角色詮釋得催人落淚,全場掌聲雷動。劇中的經典主題曲《不可能的夢》唱出了很多當代年輕人的心聲:“去追尋,那遙不可及的夢。去抗爭,那不可戰(zhàn)勝的敵人。去忍受,那不可承受之痛。去行走,那不可征服之路?!痹谀抉R劇場,靠口碑傳播,上座率從最初不到1/3到滿座。楊嘉敏說:“它的成功多多少少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但它讓我們看到了好的內容的影響力?!边@成為楊嘉敏之后選劇的一個最大原則。她會篩選歷年來的得獎作品,包括托尼獎和普利策獎。
《我,堂吉訶德》的版權購買過程也充滿了戲劇性。約瑟夫·格雷夫斯是百老匯的導演,他每年有一半時間在美國,一半時間在北大做客座教授?!段遥眉X德》在國際上非常知名,自1965年誕生之日,這部戲就引起巨大轟動,首輪演出長達5年2329場,一舉囊括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詞曲創(chuàng)作在內的五項托尼獎(戲劇領域的奧斯卡獎)。此后半個世紀里,四度重登百老匯舞臺。隨后被翻譯成30種語言,在全球40余個國家演出,均引起轟動,觀演熱潮持續(xù)至今?!段遥眉X德》也因此躍居20世紀音樂劇佳作行列。
約瑟夫·格雷夫斯覺得這部劇是音樂劇中最好的作品,七幕人生的第一部戲一定要做這個。但是《我,堂吉訶德》英文版從未在中國推出,知名度沒有那么高。楊嘉敏一開始有一些顧慮,約瑟夫·格雷夫斯叫她先看劇本再作決定。拿到劇本后,楊嘉敏連夜看完,眼中滿是淚水,覺得這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故事情節(jié)上甚至比《歌劇魅影》更能打動人。
決定做這個劇之后,他們去購買版權,整個過程一波三折正如一出戲。因為中國的版權意識太薄弱,在國際版權公司看來口碑太差,不予理會。最后楊嘉敏他們輾轉找到作曲家的經紀人,多次溝通說明中國的音樂劇出于起步階段,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終于打動了該經紀人,幫忙聯(lián)系到該劇的作曲家、也是版權所有人。八十多歲高齡的作曲家并不在乎這個劇能賣多少錢,更在乎什么人能把這個劇很負責任地帶給中國觀眾,最終被楊嘉敏的誠意打動,授予了版權。
本土化不止是翻譯
在做《我,堂吉訶德》期間,七幕人生的團隊成員只有楊嘉敏、導演約瑟夫和負責制作工作的周吉。第一輪演出后,新成員陸續(xù)進入楊嘉敏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有做翻譯的,有做媒體的,有做藝術普及課程的,都是被《我,堂吉訶德》吸引來的。楊嘉敏說:“現在團隊的好幾個成員之前是媒體合作方,看完音樂劇后加入了我們團隊,這是特別神奇的事情?!?/p>
這是一個年輕而特別的團隊,每個人的身上都透著堂吉訶德的那股勁兒。第一輪演出期間,楊嘉敏跟著大伙兒拿著宣傳單在劇場和商場門口分發(fā),“我們團隊的成員都很年輕,很多剛大學畢業(yè),但能獨當一面,主觀能動性強,能自覺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做深做透?!?/p>
音樂劇在國內的確算是一個全新的、不太廣為人知的藝術形式。在每部戲的排練期間,在公司內部爭論最多的是關于劇本本土化的程度。比如說《Q大道》是不是要把紐約街道變成上海街道,最終的決定是徹底本土化,臺詞中甚至出現了上海話。另外一個挑戰(zhàn)就是有好幾點一開始都不知該怎么本土化,比如英文版本中的“人人都有種族歧視”,這在中國是完全沒有的,后來想到唯一可以對等的就是地域歧視,所以變成了“人人都有偏見”。
“一開始翻譯過來的劇本大概就是一個50分鐘的內容,然后我們一遍一遍地去打磨,去找相對應的本土化的點?!毖輪T也做了很大貢獻,比如本來角色中毛毛妹的一句臺詞是“今晚我改作文,是幼兒園小朋友的作文”,一次因為口誤,說成了“幼兒園小朋友的論文”,引起了觀眾大笑。后來他們就保留了這個“口誤”。
楊嘉敏說,《Q大道》這部戲之所以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是因為它反映了大都市年輕人的“青年危機”,講的是一群租房聚居在一起的年輕人接觸了多元的社會問題,但依然在逆境中擁抱彼此,不放棄夢想,“這部戲毫無粉飾地勾畫出了年輕人的真實世界。”
想要把音樂劇做成一個像電影那樣的大眾市場,那就必須降低票價。日本四季集團的定價策略是大學畢業(yè)生平均工資的1/20。“所以我們的策略就是長檔期、低票價。我們兩個劇的價格都在200?300元之間,其實就是1/20的標準?!睏罴蚊粽f,文化產品消費不是必需品,這個過程中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讓他們感覺很費勁,就會放棄消費。除了價格,購票是不是足夠便捷,演出場地的交通是不是便利,也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在購票環(huán)節(jié)上,除了和格瓦拉合作,七幕人生還開通了自己的訂票熱線。雖然只運作了《我,堂吉訶德》和《Q大道》兩部劇,楊嘉敏已經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門道,比如她發(fā)現《我,堂吉訶德》更多的觀眾是來自豆瓣,《Q大道》雖然和豆瓣仍有合作,但更多的觀眾來自格瓦拉?!拔覀兠刻於紩鲈u估,然后強化某個營銷渠道或者手段?!?/p>
楊嘉敏說:“我的希望是做中國本土的日本‘四季劇團,希望在中國一些大的主要的文化消費城市都有七幕人生的專屬劇場,能夠讓中國人像日本、韓國一樣,同步欣賞到國外最好最優(yōu)秀的音樂劇作品?!?她說,日本四季劇團真正的成功在于,讓藝術家在社會上僅僅依靠他們的藝術才華很有尊嚴地活著,而這也是自己追求的目標。
(編輯·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