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瀾
摘要:在現代科學教育理念指導下,中學地理教學不應該單純、枯燥地講解課本知識,而應該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注鄉土地理知識,不斷提高地理教師生活化教學的意識,提高學生用地理知識指導生活實踐的能力。使學生達到用地理知識指導生活,通過生活來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
關鍵詞: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前言
地理是一門科學,很多教師都把知識點的學習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忽略了地理學科的現實意義,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其實,地理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學生學完后可以用地理知識指導現實生活。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必須提高思想認識,從聯系生活實例、熱點等方面著手,使地理教學能夠源于生活、指導生活。
一、地理生活化教學意識先行
現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進行單純的知識點的講解,然后是大量的練習,教師教起來吃力,學生學起來枯燥,效果不明顯。地理生活化教學,首先教師要有這樣的教學意識,盡可能把地理知識點跟生活現實相聯系,盡可能從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解放出來,運用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課堂教學。教學理念的轉變是生活化教學的前提。其次地理生活化教學需要地理教師不斷加強研究,認真總結生活化教學的經驗,不斷找到生活實例與地理理論相結合的最佳方案,尋找大家都關注的生活熱點問題,用最恰當的方式把知識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同時,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也有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生活化教學更是素質教育的體現。
二、簡單生活中彰顯高深的地理原理
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的影子,有時我們習以為常,有時卻又“視而不見”,其實只要教師能夠抓住生活中的這些地理現象,把這些現象用地理原理解釋出來,就是一堂很好的地理課。由于這些生活現象大家都非常熟悉,肯定更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也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我國大陸春夏和秋冬溫度不一樣,風向也不相同,這都是我們的生活經驗,若借助這一話題,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回答:“我國大陸冬天吹什么風?夏天吹什么風?為什么?”學生當然知道這個現象,但對于為什么一般都不能答出,進而教師就可以引出季風以及氣壓的有關知識。又如,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廣播里關于時間的報時,一般都是北京時間幾點幾分,這個現象是學生習以為常的,但報時為什么要加上北京時間呢?難道時間還不一樣嗎?經過這樣的設問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把經度、緯度與時間的關系的知識講解給學生。學生在常見的生活現象中能夠學到地理知識,能夠用地理原理解釋生活現象,從而會更加關注生活,更加關心身邊的地理。
三、用地理知識指導實踐凸顯知識遷移能力
地理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科學,中學生學習地理的最終目的是要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例如,城市的工業污染對我們的生活有重要影響,但發展工業又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前進的推動力,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合理布局工業項目呢?這就可以用地理知識來解決。工業布局要充分考慮工業類型以及環境因素,尤其是有污染的工業項目要設置在遠離城市水源的地方,且是城市的下風向。又如,我國北方每年冬春季節的沙塵天氣帶來的污染嚴重影響著居民的生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利用地理知識,我們在北方的農牧地區采取了退耕還林,防風固沙的措施,這些措施都逐漸顯現出其功效。
四、社會熱點中蘊含豐富的地理知識
地理教學一定要緊扣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讓學生主動去關注生活、關心社會。當然,從考試的角度來講,近些年的地理考試也常常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考查學生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和地理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南水北調、PM2.5、環渤海經濟開發區、各種自然災害等。在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既可以通過這些熱點問題進行導入,又可以讓學生用已經掌握的地理知識解決這些熱點問題。比如,通過近幾年東北人往南方流動增加的現象,讓學生分析其原因,引出我國的重工業分布問題,然后讓學生用地理知識給出解決的對策。學生會從重工業集中分布給環境帶來的危害,綜合我國的地理位置、氣候等各方面知識,給出可持續發展的合理化建議。教師最后用地理知識把學生引導到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上去,學生對國家政策也就多了一份關注與理解。
五、鄉土地理既是情感更是科學
學習鄉土地理,既要用一般的地理原理解釋家鄉的種種自然地理現象,更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中學地理教學中,可以把鄉土地理作為很好的素材拿出來進行學習。比如,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列舉本地的主要特產,以及這些特產的收獲上市期,然后讓學生用地理知識分析其原因,最后總結出本地區的農業生產特點。又如,房地產是現在的社會熱點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本地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根據工業和居民區的布局原理,從經濟、健康、環保等角度,綜合考慮哪個位置的房子最有居住價值,這樣學生既學到了地理知識,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關注本地區的發展,從而提高其對家鄉的情感。
結語
總之,地理生活化教學既要讓學生通過關注生活培養其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更要讓學生用掌握的地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既擴充學生的地理知識,又能增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的目的,以此提高中學地理教學的實效,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陸廣增.中學地理教育地域差異分析[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03).
[2]周代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探討[J].地理教學,2012(12).
[3]崔春.實現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02).
[4]賴崢.生活化教學模式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