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輝欣
摘要:以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日語專業為例,從人才培養模式、一體化課程及實踐教學體系、多元化的實踐平臺、質量保障體系等幾方面對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進行論述,以期為其他院校日語專業的建設提供可行、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TOPCARES-CDIO
中圖分類號:G64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7-0175-02
伴隨中日經貿關系的發展,社會對應用型商務日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規定了高等教育要“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果,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1]。通過對全國開設日語專業的59所院校的78個專業(方向)進行調研,約46%的專業(方向)為傳統語言文學,其余54%的專業方向為經貿、翻譯、教育、旅游等。在2013年遼寧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的25所院校的日語專業中,有92%(23所)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應用型或應用復合型人才。可見,很多院校已經根據市場需求,在向培養應用型的日語人才過渡。因此,如何滿足社會對日語人才的能力需求,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復合型、應用型日語人才是高校日語專業需要直面的一項戰略性課題。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日語專業成立于2004年,目前已有8屆合計1 600余名的本科畢業生和1 100余名的在校本科生。日語專業結合學校培養“實用化、國際化、個性化”的人才培養定位,依靠本校優勢學科,發揮企業辦學優勢,以服務遼寧沿海經濟帶和BPO產業發展為契機,著重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和行業競爭力的應用型高級商務日語專門人才。經過近10年的改革與探索,本專業在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辦學規模、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在實踐中豐富了創新教育的理念,為日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嘗試。
1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院校日語專業高年級階段教學大綱》(以下簡稱《教學大綱》)中提到“要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和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培養的學生應“具有扎實的日語基本功和較強的日語實踐能力”[2]。
日語專業自建立以來,一直高度關注市場需求及日語學科發展動態,適時調整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及人才培養模式。2008年初,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依據《教學大綱》中對日語人才的知識、能力與素質要求,結合我院TC的教育教學改革理念及獨特的“1321”的學期設置,以實踐教學為切入點,開始進行日語教學改革。以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為核心,構建并實施了“1個培養目標,3個能力層面,3條培養路線”的獨具特色的“133”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1個目標即培養“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商務日語人才”為目標。3個能力層面是指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及學科特點,在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3個能力層面對學生進行培養。根據上述三個能力層面,進行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形成以就業為導向的項目及課程一體化體系為主線,以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2條輔線的3條培養路線。
日語專業經過多年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學生的日語語言應用能力不斷提高,得到企事業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實踐證明,該模式能有效實現對上述3個能力層面的培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成為符合企業、社會及時代需求的應用型商務日語人才。
2構建了一體化的課程及實踐教學體系
2.1基于TC教育教學理念,構建了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日語基礎知識的同時接受相關商務常識的熏陶,于潛移默化中理解并掌握商務環境下的日語語言習慣及企業文化,具備用日語進行商務活動的能力,我們在課程設置上注重課程間的聯系,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關聯性,注重學生一體化學習經驗的培養。TC能力指標體系下有1級能力指標8個,2級能力指標32個,3級能力指標110個。在此基礎上,我們圍繞日語專業“應用型商務日語人才”的培養目標,制定了符合日語學科特點的能力指標體系。其中1級能力指標8個,2級能力指標28個,3級指標84個。我們將培養目標及能力體系進行模塊分解,然后分散到各門課程中進行培養,建立了一體化的課程體系,使知識、技能、綜合素質的培養相互交融并貫穿大學四年的始終。
2.2基于“1321”的學期設置,構建了進階式實踐教學體系
依據TC教育教學理念,基于企業對日語人才的需求及學院“1321”(即1個學年3個學期,2個理論學期,1個實踐學期)的學期設置,按照知識、能力的遞增規律,構建了以能力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的一體化進階式實踐教學體系。
各個實踐項目模擬企業真實工作流程,為學生搭建了多層次的語言實踐環境。按照基礎能力實訓、專業能力實訓、綜合能力實訓、項目實訓等,進階式地安排實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能力遞進的語言實踐項目中進行演練,切實提升學生的商務日語的應用能力。該實踐教學體系實現了專業知識、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一體化培養,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2.3一體化的學習效果評價體系
傳統的日語教育評價形式多以知識點的考核為主。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在知識點考核的基礎上,亦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評價。率先將能力指標達成度評價引入到學習效果評價體系中。圍繞課程培養的能力點,采用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該評價方式,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學生能力達成情況,可進一步得出教學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對于尚待改進的方面,認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從而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
同時,通過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及“綜合素質考評系統”,對學生四年的學習情況、參與的各類專業競賽、素質教育項目等進行跟蹤記錄,從而反映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情況。
2.4一體化信息資源的建設
案例庫、項目庫是教學順利實施的保障。通過案例庫、項目庫的建設,可以明確基礎課程的案例及項目內涵,規范各課程、課程群對應的案例及項目的設計內容。教師利用項目庫中的項目,能夠指導學生應用項目進行學習、實踐,將各階段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鞏固、融合,以提高學生的商務日語綜合運用能力。
試題庫的建設是實施教考分離的前提。教考分離是檢驗教學改革成果的有效手段。采用試題庫的電腦組卷、在線考試、在線練習等功能,教師可以及時、公平、客觀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存在的問題隨時進行分析、改進,做到有的放矢。
利用慕課資源可以重新構建教學流程,實現反轉課堂。學生可在課上或課后觀看微課視頻,完成信息的傳遞過程。生動的視頻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教學效果。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在課外反復觀看微課視頻,直至掌握。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則可以通過慕課平臺上豐富的微課資源提前學習接下來的內容。
3多元化實踐平臺的構建
日語專業建立了“校內+校外”“國內+國外”的多方位、多途徑相結合的實踐平臺,有效地將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轉變為專業技能。通過定期企業走訪,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加強與企業的深入合作,建立企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通過我校特有的SOVO(大學生創業實訓中心)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承接來自企業的真實項目,使學生未進企業先掌握企業的工作流程,感受企業文化。同時,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語言實踐項目,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4教學質量管理與保障體系
學校自建校以來就構建并實施了基于ABET標準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教、學、管、保、評“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機制與保障體系。
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主要通過市場調研、利益相關者調研、全員參與的方式展開。學校每學期末進行學評教和問卷調查,獲取學生對教學、教材、課程等的反饋。對企業進行調研,獲取行業和企業的需求和建議。每年對部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獲取他們在企業的真實體驗,及對學校、專業、課程等的反饋。教學質量管理與保障部通過多維度反饋及信息的調研分析,形成針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質量評價意見。針對質量評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每學期和每學年進行微調,每4年全面修訂。
專業教育管理團隊設有負責質量工作的專門人員,從而保障了質量管理工作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在開展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的過程中,制定了詳細的評價反饋與跟蹤改進工作流程,根據實際評價測量的結果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不斷完善,對培養過程各個環節進行持續改進,實現對教學活動的PDCA閉環監控。并持續跟蹤改進情況,通過評價、改進、再評價、再改進,形成了全程監控,保證專業人才培養的各項教育教學環節有效落實和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文[EB/OL].中國網.(2010-3-1).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日語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高年級階段教學大綱[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劉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