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秀等
大家簡介:
丁立梅,筆名梅子,紫色梅子。江蘇東臺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讀者》《青年文摘》等雜志簽約作家,在《哲思》等多家報刊開有專欄。出版有散文集《且聽風吟》《忽然花開》《每一棵草都會開花》《遇見最純的自己》《你在,世界就在》等。有多篇文章被設計成各地中考、高考語文閱讀題。
第一次,聽到丁立梅老師的大名,是在語文課上。
語文老師說,這是一個美女作家,她的作品風格清新、淡雅,經常被各省市的中高考試卷選用,很合適我們讀。于是,我們的桌上便多了《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每一棵草都會開花》等書。書里的一篇篇文章打動了我們的心靈,滋潤了我們的心田。我們不禁會想,寫出這么優美文章的人,她是什么樣子呢?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呢?
萬萬沒想到,近距離接觸丁老師的機會這么快就降臨到我們身上。2015年12月20日的下午,由《初中生世界》編輯部主辦的第十四屆江蘇省中學生作文大賽(初中組)的決賽在南京林業大學舉行。丁立梅老師作為大賽評委,也蒞臨現場。而我們,有幸作為《初中生世界》雜志的小記者,面對面地采訪這位著名作家。
采訪過程中,丁老師一直面帶微笑,給人一種無比親切的感覺,安撫了我們激動但又有些緊張的情緒。丁老師聊她的童年、她的讀書時代,聊生活,聊做人,讓我們經歷了一次美好而有意義的采訪。
一
談起童年時光,丁老師繪聲繪色地向我們講起了她的讀書故事。那時,丁老師家里比較貧困,買不起書。而丁老師父親的朋友卻正是一位書店老板,于是,她經常去借書看。老板娘每次借給她一本書,并反復囑咐她小心保管。
一次,丁老師又去借書,老板娘跟她開玩笑說:“只要你做我家兒媳婦,我天天都給你很多書看。”丁老師當時小,還不懂這話的意思,為了看書,她爽快地答應了。直到長大后,老板娘的兒子還常常拿這件事情取笑她。
大家都被丁老師逗笑了,她可真是一個可愛的小書癡呀!
除了跟書店借書,丁老師獲得書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是姐姐。當時,她的姐姐從學校圖書館借的書,都被她搶來看。有一次,為了看一本第二天就要被姐姐還給圖書館的書,她犧牲了睡眠時間,連夜把整本書抄了下來,然后慢慢研讀。
丁老師說:“許多作家小時候都有想看書卻受條件限制的情況。莫言小時候家里也很窮,沒錢買書。于是,他便幫村里有書的人家干活。他幫人干半天的活,就可以看幾個小時的書。就這樣,莫言把全村人的書都讀完了。可是,現在卻有一種怪現象,就是許多家長都不鼓勵、甚至不讓孩子廣泛閱讀書籍。這些家長認為,考試考不到,看了也沒用。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書中的許多知識、道理,是孩子在課堂上學不到的,能讓人受益一生。讀書能改變人的命運,這是一句被實踐檢驗過的話。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多讀書。”
二
聊到寫作,丁老師感慨萬分。
在中學時代,丁老師作文寫得特別好,語文老師都很喜歡她。因為寫作拔尖,丁老師在學校里也是一位“小名人”。甚至丁老師的班級門口會出現這樣的“奇觀”:很多人排隊,請丁老師給他們指導作文。丁老師總是對他們強調說:“寫作的得心應手,歸功于大量的閱讀積累。”
丁老師告訴我們:“文章的題目很重要,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打個比方,文章就像一幢房子,而標題就像它的門;如果你站在一幢房子前,那扇門很漂亮,你是不是就會很想進去?所以,如果文章的標題好,讀者就會有讀下去的欲望。當然,只是題目好,也算不上一篇優秀文章,內容也要生動。”聽了丁老師的話,我們恍然大悟,怪不得丁老師的文章標題都那么美麗,如《會飛的太陽》《一個電話,十個春天》《閑花落地聽無聲》等,都能吸引我們的眼球,調動我們閱讀的積極性。真是“題好一半文”呀!
現在的很多中學生怕寫作文,總是想了半天才能寫一行字,尤其是考試的時候,寫得非常慢。我們向丁老師解決方法。“熟能生巧,要是想在考試中把作文寫得又快又好,那就得從平時練起,多寫一寫作文。到考試的時候,寫作速度自然也會加快。”丁老師回答說,“寫作文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那就是要層次分明,段落清爽。比如一篇文章800字,你分了四段,文字寫得很擁擠,看起來非常不舒服。但如果你要是分成10段,那看起來多清爽啊。文章的句子也不要太長,能夠斷句的盡量給它斷句。為什么唐詩宋詞那么讓人喜歡,而且流傳這么多年,就是因為其句式短小錯落。另外,唐詩宋詞的節奏感特別強,讀起來有美感。所以,同學們寫作文的時候,應該學著使文章讀起來有節奏感。”
三
“現在初中學生的寫作水平普遍比我們那個時代的高很多。”丁老師鼓勵我們說,“如果要想讓自己的文章脫穎而出,那就需要用心經營,使自己的文章有文采、有亮點。這個亮點很重要。假如你的文章寫得很長,也有文采,但是廢話太多,沒什么打動人的地方,也不算一篇好文章。比如,有的同學在文章里列舉了一大堆諸如李清照、納蘭性德等著名詩人的詞句,把別人的東西都堆進去了。乍一看,好像文章很有文采,實際上,整個文章寫得很散,沒有亮點。”
丁老師將她的寫作經驗告訴我們:要在平時不斷搜集寫作素材。要帶上眼睛,多看,看到不同事物不同的樣子,看到不同人不同的姿態;要帶上耳朵,多聽,聽小鳥的叫聲,聽人們的對話,聽花草的聲音……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做個有心人。這樣,你描寫十個人,便會有十篇不同的文章。
丁老師還建議我們,在表達自己感情時,不要刻意去描繪,不然,那樣的文章是十分做作的。真情實感是發自內心的,是在寫作時自然涌現出來的,切不可刻意表現。要想讓自己的語言更加優美,感情更加豐富,還是要通過閱讀、積累,以及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
“丁老師,您在寫作過程中遇到過寫不下去的時候嗎?您又是怎么辦的呢?”我們補充問道。
丁老師笑著回答說:“其實,我也有過這種經歷,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不過,我并沒有絞盡腦汁地想,而是把它先放在一邊,改去寫其他的文章。通常過了幾天后,我會在某個時刻突然有了靈感,想起來該怎么寫下去,就立刻拿出那篇文章,繼續把它完成。”
采訪結束之際,丁老師送給我們一句話:“只要向前走,一路的花都會為你開放。”帶著滿滿的喜悅與感動,我們與丁老師告別。這次與丁老師的見面,讓我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小記者采訪感言:
任可(南京市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丁老師是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人,她能發現生活中的美。通過和她的談話,我深深感受到書籍的魅力和讀書的意義。除了閱讀,關注生活也很重要,我們平時要留心觀察事物,多看、多聽,做個有心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只有做到這些,我們筆下的文章才會豐富而充實。
沈周怡(南京市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我能感受到丁老師生活的從容和淡定,為人的謙和與溫婉。那些生活的瑣事在她的筆下匯成了一股股暖流,流進了我們的心田,讓我們領略到平凡生活中的那些詩意的美。丁老師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讀書,從書中你能夠學到比課堂更多的東西。我會一直牢記:讀書能改變人的命運!我會一直堅持:多讀書,讀好書!
王阿秀(南京市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丁老師是一個和藹可親、樂觀向上、善良、熱愛生活的人。我們問她的問題,她總能給予最精辟的回答,使我們受益匪淺。這次采訪,我有許多收獲:要熱愛讀書,堅持不懈;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真誠待人,熱愛生活,親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