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我常做的事便是回首自己努力當上交流生的那段日子,以及在美國的那些日子。時間真是有些不近人情,當我回想起那段時光,它早已遠離我而去,轉眼間10個月就這樣過去了。我時常會想,如果當時的我沒有做出去美國交流學習的決定,那么現在的我會怎樣呢?如果我沒有去Casper小鎮,而是去了別的地方,現在的我又會如何呢?這是一生只會有一次的經歷,如果錯過或是以后再去,都不會有這樣獨特的經歷。
在國外的這一年,我生活的地方是連很多美國人都不知道的Wyoming(懷俄明州)。那里人煙稀少,地域廣闊,海拔很高,風景漂亮,算是美國比較原生態的地方(黃石公園就在懷俄明州)。而我生活的小鎮名叫Casper,是一個我之前完全沒有概念的小鎮。
第一次
記得在我登機的前兩天,接待家庭的資料才傳過來,我連一張接待家庭的照片都沒有,也沒有與接待家庭聯系過,就義無反顧地上了飛機。下了飛機,看見有一家人拿著寫有我名字的大海報在機場等我時,我才真正地感覺到,新的旅程就要開始了。
在美國體驗最多的就是“第一次”。因為文化的差異,美國家庭中的許多日常用語以及日常生活習慣,都是我在中國不曾體驗的。比如,在美國,人們習慣在每天睡覺之前給予家庭成員一個擁抱、說一句I love You ,這是我在國內從未做過的事情。因為初來乍到,與家庭成員不熟悉,以前也沒有做過,第一次擁抱的時候難免尷尬,可是接待家庭成員們的溫暖笑容和令人安心的臂膀,讓我一下子就解除了內心的防備,我開心地接受了他們的擁抱和愛意。我常常想,也許正是這種沒有芥蒂的完全的信任,才使得我和接待家庭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多、更好、更順暢。
在美國第一次體驗家務勞動的事情也令人印象深刻。記得那是快到夏天的某一天,因為接待家庭的母親有事,所以我們被送到了Grandma的家里。那一天,Grandma給我們安排的活動只有一項,那便是我以前從未體驗過的Yard Work(庭院勞動)。烈日炎炎之下,在院子里除草、掃葉子,這并不是一種享受。我至今仍記得當時烈日在頭頂暴曬、揮汗如雨的場景。
第一次參加美國婚禮,第一次參加美國葬禮,第一次參加美國舞會,第一次參加美國橄欖球賽,第一次參加美國學校的測驗,第一次參加美國的家長會……許多許多的第一次,帶給我許多許多不同的感受,當然,還有許多許多的感動。
我的Lucky Day
參加學校的Orchestra(管弦樂隊)的那一天,我得到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那就是我們學校的Chamber Orchestra(室內管弦樂隊)將于明年4月份去紐約的Carnegie Hall表演。Carnegie Hall也就是卡內基大廳,可以說,這是世界音樂的標志性舞臺。如果我能有這樣的一次去那里表演的機會,那真的是太幸運了!
我果斷地加入了Chamber Orchestra 。雖然我們每天早上都要早到排練,甚至放假時也還要繼續排練,但是4月5號站在Carnegie Hall的舞臺上的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汗水都是值得的。更加幸運的是,我不僅有在舞臺上表演的機會,還為自己爭取到了一個solo表演的機會。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站在舞臺上solo表演時的感覺,我整個人都置身于音樂中,感受著在我的指尖流出的每一個音符,享受著第一次登上世界舞臺的喜悅,享受著人生中巨大的成功感。
表演結束后,我們登上了Carnegie Hall特意準備的參觀游輪,在美麗的夜空下享受紐約曼哈頓的夜景,欣賞自由女神夜晚的倩影。這一次在紐約的經歷,不僅在我腦中留下了美國最漂亮的夜景,更成為了我一生都將銘記的非凡記憶。
思念
在美國,不僅僅是有快樂回憶的生成,也要面對許多需要及時處理的問題。身在異國他鄉,小小的問題也往往會因為個人情緒的波動而成為巨大的問題。所以,當遇到問題時,我們需要做的是冷靜面對,而不是不理智地將問題困難化或干脆推給別人,這樣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從自我找問題,從自我開始改變,從自我開始努力,也許這才是最好的辦法。這也正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
最近,在一本書中看到一個作家這樣寫道:人生有很多很多難過的事情。其中讓人最無法承受的,就是父母在我們所看不見的地方,在我們忽略了的日與夜里,他們一秒一秒地,隨著時間滴滴答答的聲音漸漸衰老。然后,無數個滴答聲過去之后,他們平靜而無聲地離開我們,留給我們一個永恒的、被眼淚淋濕的送行的雨天。
剛去的美國的那幾天,我總會想家,生活中一點點大的問題都會因為想家的情緒而平白被放大了好幾倍。而適應了美國的生活以后,知道了爸爸、媽媽在沒有自己的陪伴下,也在一天一天照常生活;聽到了電話的那一邊,沒有自己的春節卻依舊響起的喜悅熱鬧的鞭炮聲……在我看不見的地方,父母過著沒有我的生活,他們在我所不知道的日子里慢慢變老,不免有些傷感。可是隨著日子的流逝,我知道我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在美國變得更成熟更懂事,讓父母知道我有能力照顧好自己,他們可以不用那么擔心我。
在這看似很長但在人生歷程中卻顯得很短的一年里,我經歷了比別的同齡人更多的更快樂或更悲傷的事情。現在的我已經完全不是當年國內那個16歲的我了,我變化了,成長了,而更重要的是,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作者簡介:張王才萱,2008—2009年度AYP項目交流學生,在美國度過了一年精彩的修學時光。曾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