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婷婷
摘要:在聲樂藝術演唱中,弱音演唱的難度系數極大,換句話說,只有靈活地掌握弱音技巧,才能更好地完成聲樂藝術演唱。本文介紹了弱音演唱中高位置的選擇、精準的咬字、嗓音的保護以及聲樂藝術修養的培養等相關內容,突出弱音技巧對呼吸機能和發聲機能的協調作用,以使歌者意識到弱音技巧在聲樂藝術演唱中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對弱音技巧的控制能力,提高自己的演唱水準。
關鍵詞:聲樂藝術 弱音技巧 演唱修養
聲樂演唱作為一種藝術,如果要使聽眾感受到詞曲的動人,那么演唱者就要做到感情真摯,咬字精準,表達清晰,這就需要歌者在演唱過程中熟練運用弱音技巧。聲與情、技與藝在聲樂藝術演唱中血脈相連,只有在日常訓練中重視弱音技巧的運用,才能形象的表現出歌曲的跌宕起伏,將聲音、感情、技巧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共同譜出一曲動人歌謠。
一、弱音技巧及訓練
縱觀聲樂的發展史,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發現,美聲唱法對弱音技巧的運用是非常重視的,需要歌者將所有的音高做到能強能弱,強轉弱,弱轉強的過渡要自然、柔和。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曾經說過:“唱弱聲時面部的共鳴盒要縮小,但還感覺它在不斷地震動。聲帶振動感覺和高聲唱一樣。只是橫膈膜的支持力量不像大聲那樣緊張,聲柱也細一些。”也就是說,弱音訓練比起強音訓練要更細致一些,在演唱過程中的難度系數也要更大一些。
在演唱過程中,會因為缺乏弱音技巧的訓練而出現各種問題。有的歌者只能唱出大音量,如果要求他弱下來,就會出現破音或者虛而漏氣的聲音,其音色與唱大音量時天壤之別,甚至難以入耳;有的歌者演唱時音量大,音色卻不好,不僅找不到高位置,而且聲音不集中……諸如此類的不良演唱習慣不僅降低了演唱的整體水平,甚至會造成歌者聲帶水腫、聲帶閉合不全、聲帶小結、聲帶息肉等專業性疾病,嚴重的會大大縮短歌者的演唱生命,造成這些問題的關鍵因素就是對弱音訓練的忽視。
所謂弱音訓練,就是指在良好的氣息狀態下,保持喉頭的穩定,由于輸出氣息量的減少、參與發聲器官與肌肉用力較小而發出的聲音,這些小音量具有良好的聲音位置及相應的頭腔共鳴。在弱音訓練的高級階段要達到“既要有良好的氣息支持、穩定的喉頭狀態、相應的頭腔共鳴,同時又應當是微弱的音量”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這需要通過逐階段的練習,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掌握弱音技巧。
弱音訓練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僅可以培養歌者獲得良好的氣息支持、穩定的喉頭狀態及相應的頭腔共鳴,而且可以使歌者掌握小音量演唱的方法,從而輕松地對歌曲進行演繹,將歌曲的魅力發揮到極致。弱音訓練可以把復雜、高深的聲樂技巧簡單化,有利于演唱者在短時間內找準聲音位置,提高演唱水平。
二、弱音技巧的運用
(一)音色的變化
歌者自身的聲音特點影響著整個聲樂作品的表現,當人們的內心情感表現為歡樂時,音色就會相對清亮;當人們的內心情感表現為悲傷時,音色就會相對低沉。也就是說,不同的聲樂作品要通過不同的音色來表現。因此,歌者在演唱時應運用弱音技巧,通過對氣息、聲門的控制來選擇適合歌曲表達的音色。
(二)強弱的處理
每首聲樂作品所蘊含的感情是相當豐富的,有時高亢,有時低沉,為了能在表演過程中將這些微妙的情感變化生動地表現出來,歌者就可以運用弱音技巧,把握好因情感變化反映在歌曲中的強弱變化,將強變弱、弱變強的過渡演繹的自然、流暢,從而完成整首聲樂作品的表現。
(三)聲音的虛實
歌曲在表達的過程中會因情感的變化而出現漸強漸弱、漸緩漸快的變化。當一種情感向另一種情感過渡時,要注意對這個“中間段聲音”的處理。演唱時,可以利用日常中對弱音技巧的訓練,來掌控這種漸變。從而使聲音的表達完整、自然。
(四)高潮的處理
每首聲樂作品的高潮部分是旋律和情感發展到頂峰的時期,做好這一部分的處理對歌曲的表達來說至關重要。高潮部分更容易激發聽眾的情感體會,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將自己的感受與歌曲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處理時,可充分利用弱音技巧,做好高潮部分的處理,而不是單純強調音量的拔高,使聲樂作品因爛俗的表演技巧而毀于一旦。
三、弱音訓練對聲樂藝術演唱的影響
(一)弱音訓練有助于歌者獲取高位置
在聲樂藝術演唱中,最關鍵的就是找到聲音的高位置。高位置的聲音具有極強的穿透力、表現力和震懾力,聽起來輕松、悅耳,可使聲音的強弱過渡自然、柔滑。高位置的聲音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具有混聲的發聲狀態;第二,聲音的穿透性強;第三,聲音力度可以自由變化。這三個特點絲絲入扣,緊密相連。具有混聲的發聲狀態是高位置聲音的基本特點,如果沒有混聲的發聲狀態便不可能具有穿透性強的聲音和靈活變化的聲音力度。換句話說,第二和第三個特點只是第一個特點的表現,這三者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連帶關系。
弱音訓練重視聲帶的閉合,突出利用少量氣息發出飽滿有力的小音量。小音量的練習有利于放松發聲器官,使得真聲和假聲之間的混合、切換更加自然流暢,有利于達到混聲的發聲狀態,也就是找到聲音的高位置。在這個基礎上提高音量,就很容易發出具有震懾力、表現力和震懾力的聲音。也就是說,沒有混聲的發聲狀態就不能找到聲音的高位置,也就不能發出有感染力的聲音,無法詮釋歌曲的豐富內涵。由此可見弱音技巧訓練與運用的重要性,只有掌握弱聲才能找準聲音的高位置,提高聲樂藝術演唱的技巧和水平。
(二)弱音訓練有利于演唱中的咬字準確
在進行聲樂演唱時,有些歌者只注重音樂的表現,而忽視語言的重要性,使觀眾只能聽到旋律,而對歌詞部分十分模糊。造成這種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演唱者在日常訓練中忽視咬字的訓練,導致導致咬字器官僵硬、不靈活。因此演唱者在練習時要重視吐字發聲的訓練,也就是弱聲咬字發聲訓練。弱音狀態下,由于氣息量較少,可以充分放松下巴、唇、舌等發聲器官,是練習咬字的最佳狀態。時間長了,咬字器官一直處于放松狀態下,肌肉群就會形成固定的記憶,使得咬字發聲能夠清晰準確,更加有利于表達聲樂作品的音樂和語言,與觀眾形成良好的互動,不僅完成了聲樂藝術演唱,也讓觀眾感受到歌者的誠意和熱情。
(三)弱音訓練有助于嗓音的保護
聲帶作為人體的重要發聲器官,是極易受到損害的,一旦出現問題,不僅會影響歌者的演唱生命,甚至會影響以后的交流。因此,聲樂演唱者要重視對自己聲帶的科學保護,也就是嗓音保護。聲帶具有“重機能”和“輕機能”,在弱音訓練時,可以使聲帶處于“輕機能”的狀態,緊張度適中,發聲時處于合理、科學的情況下。唱高音時,聲帶縮短,環甲肌力量的增大不會使聲帶因縮短而變松,反而會增強聲帶的緊張度,如此一來,聲帶便處于一個安全的閉合狀態,不會因聲帶負擔過重而產生病變。因此,演唱者需要進行弱音訓練,用科學、有效的發聲方法來協調各個發聲器官,充分保護自己的嗓音,盡可能地延長歌唱生命。
(四)弱音訓練有利于提高歌者的演唱修養
聲樂演唱藝術具有“二度創作”的特質,也就是說,歌者在表達基本的音樂和語言的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藝術修養以及多年來積攢的演唱經驗,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也就是說,歌唱者在學習、生活中的主觀積累,會影響聲樂藝術演唱的客觀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所形成“演唱修養”,甚至會被概括成一種表演技巧,滲透在歌者的聲樂藝術演唱中。
長時間的弱音訓練,就會形成良好的發音習慣,提高自己的演唱修養。但是,良好的演唱藝術修養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戒驕戒躁,拿出毅力和勇氣,不間斷地進行弱音訓練。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了歌者的演唱技巧,同時融入了歌者的生活感受、真摯情感,在聲樂藝術表演中能夠做到松緊有度、放松自然。
在弱音訓練的過程中,歌者的內心處于一種比較平靜的狀態,能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對詞曲的感受,從而建立良好的樂感,這種樂感可以反作用于聲樂作品,提高聲樂藝術表演的品質。反之,如果歌者不具備這種樂感,則會致使演唱的效果大打折扣,變得死氣沉沉,毫無感情。所以,做好弱音訓練,也就打好了聲樂藝術演唱的基礎,培養了歌者獨特的樂感,對聲樂藝術演唱百利而無一害。聲樂藝術演唱者在具備了較完美的演唱藝術修養后,加上專業知識的學習、聲樂演唱技巧的運用,以及主觀、客觀上對聲樂作品的認識,一定會演唱出動人的歌曲。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弱音訓練的介紹,闡述了弱音技巧的訓練與運用在聲樂藝術演唱中的重要性。弱音訓練作為聲樂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歌者獲取高位置,也有利于提高演唱中的咬字準確性和清晰度,甚至有助于嗓音的保護,延長藝術生命,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演唱者的藝術修養。因此,在以后的聲樂藝術演唱中應該充分發揮弱音訓練的優勢,綜合其它發聲機能訓練,提高演唱者的整體能力,從而深入地研究、完善自己的聲樂藝術演唱生涯,最終推動聲樂藝術的前進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2]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3]吳蔚.淺析張權的聲樂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02).
[4]黃有葵.黃有葵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5]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