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雙鋼琴演奏是鋼琴二重奏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提升鋼琴演奏者的合作精神,促進鋼琴學習者的鍵盤綜合演奏水平和能力,拓寬鋼琴演奏形式的多樣性。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和演奏體會,探討雙鋼琴演奏中應如何培養雙方的默契與合作精神,共同提高鋼琴合奏水平。
關鍵詞:鋼琴重奏藝術 雙鋼琴演奏 合作意識 合奏理念
雙鋼琴這一鋼琴二重奏的演奏形式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在西方被演奏家作為具有極強趣味性和娛樂性的合作表演形式所展現,在國內各大音樂院校也展開了對雙鋼琴演奏的各項活動及教學研究,很多鋼琴大賽及藝術節活動中都設立了雙鋼琴專項比賽,這都促進了雙鋼琴演奏藝術的提高及普及。雙鋼琴是兩位演奏者在兩架鋼琴上,通過雙方共同的努力,來詮釋一部音樂作品的整體結構和音樂內涵,達到一架鋼琴所沒有的宏偉而復雜的音響效果,使鋼琴的藝術表現力更豐富、更寬闊。鋼琴作為“樂器之父”能獨當一面,所以鋼琴獨奏者的“獨立自主”地位較強烈,通過需要更多“互相依存”的雙鋼琴演奏形式可以提升鋼琴演奏者的合作精神。雙鋼琴演奏為提高鋼琴學者演奏者的聽力、技術、節奏等控制能力和合作、互動、協調等合作能力起到積極作用,能促進鋼琴學者的鍵盤綜合演奏水平。為此,筆者在鋼琴教學活動中,不斷滲入雙鋼琴曲目的教學,讓學生從掌握雙鋼琴合作演奏實踐的角度,了解學習歐洲鍵盤發展史中鋼琴重奏藝術的獨特地位和豐富優秀作品。雙鋼琴作為鋼琴室內樂表演形式的一種,可以拓寬學生們鋼琴演奏形式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更高的合作藝術水平和能力,這種有著獨立與統一、和諧與對比的鋼琴演奏形式,也能促動他們鋼琴演奏各方面能力的發掘和拓展,發展和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的鋼琴演奏者。筆者針對雙鋼琴演奏藝術中技巧的特點、音樂表現及合作經驗加以探討,重點圍繞雙鋼琴演奏中演奏者應如何培養雙方的默契與合作精神,通過教學實踐和演奏體會來闡述個人的見解。
一、樹立正確的雙鋼琴演奏概念
雙鋼琴演奏需要兩位演奏者各自全面的演奏技術,還需要彼此的默契配合與交流合作。在雙鋼琴演奏中,兩架鋼琴沒有主次之分,演奏者是地位平等的合作,每一架鋼琴都是一個獨立個體,他們所演奏的音樂有不同的音域和音調,可以分別進行自己部分的練習,獨立而完整。同時他們又是一個整體,需要兩架鋼琴的絕妙配合及聲部的交織與協調。在雙鋼琴的合作中,需要清晰的聲部層次和邏輯結構,其中最重要的是將兩個演奏者的個性和特色完美的融在一起,每個樂句、樂段應如何演奏,采用何種方式,如何相互呼應才能更好地展現音樂作品的內涵和特色都需要兩位演奏者共同研究、默契配合,這對演奏者雙方的演奏技巧、對作品的理解、情感的表達等有了更高的要求。雙鋼琴能夠融合為整體但又相互獨立著,合作性大于兩者的獨立性。雖然有時候兩架鋼琴會出現一個鋼琴輔助另外一個鋼琴的情況,但是這是不斷變化的,雙方呈現出動態交錯,演奏難度是一樣的。因此,雙鋼琴對每個演奏者的技巧要求都很高。雙鋼琴演奏出的交響性音樂效果和所散發的震撼力也是鋼琴獨奏無法比擬的。
二、演奏雙方合作關系的建立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主要談談合作者之間如何發展和諧的態度、方式、合作意識。其最重要的是兩位演奏者的心靈契合程度高低。彼此遵循“你所思考的應該是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一件作品”的合作精神。筆者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對象,好朋友、同學或是學友,學習中的伙伴也應該是生活中的益友。這樣的組合可能相互之間能夠了解彼此、溝通暢快,雙方的關系和諧融洽,能夠志同道合。因為在演奏中雙方要相互配合,共同探討音樂的演繹,演奏者雙方樹立合作的意識,兩個人需要互相理解對方的感情和思想,達成共識共同演繹作品。在尋求平衡的時候,兩個人要敞開心扉,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對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每個人也都會犯錯誤,因此要學會寬容和包容,給對方鼓勵,一起去尋找產生問題的緣由,想方設法去彌補所犯下的錯誤,更完美地演繹音樂作品。雙鋼琴演奏中,不僅要自己控制好自己,還要考慮到對方,需要演奏者時刻心系對方,增強對方的存在感,時刻想著與對方的合作表演,在注意自己演奏樂曲的同時要注意對方對樂曲的演繹,演奏雙方要時時顧及對方,巧妙地相互轉化,盡量配合。
三、演奏雙方技術和音樂表現能力相當
雙鋼琴演奏中的兩位合作者的技術水平應大致相當,技巧全面。首先,在大多數雙鋼琴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兩位演奏者彈奏的旋律、樂句、織體大致相似,有很多材料都是兩部分此起彼伏,相互交織加以展現的。作曲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會均衡安排兩位演奏者的技術展現,讓兩者既相得益彰又能融合為一體,雖然要做到兩個人各方面一致很不容易,但演奏技術水平相當的兩個人在一起合作會更融洽、更利于技術的發揮和表現。其次,雙鋼琴演奏需要兩位演奏者的技巧比較全面。因為雙鋼琴演奏者不是獨立完成演奏技術的,耳朵聽到的是兩架鋼琴合二為一的效果,眼睛看到的是四行譜中不同織體材料在交匯,整個過程中都是雙方同時合作的過程。所以必需要具備全面的演奏技巧及較強的獨奏能力,在嘗試雙鋼琴演奏形式的同時,學生也能不斷探索并逐漸掌握自有的技術特點。另外演奏雙方對樂曲的理解,可以有自己的側重點和不一樣的感情表達,但是大致方向上應當一致,能夠有較為一致的共識。雙鋼琴演奏中音樂的表現受著兩架鋼琴的制約,最不容易的問題是區分和統一兩架鋼琴的音響效果。雙鋼琴演奏中要求兩位演奏者在音樂表現上盡量風格協調統一。在雙鋼琴演奏這種形式下,兩位演奏者要盡可能統一心境和性情,在表現手法和風格上做到互相感受,相互調節,使兩人判若一人。雙鋼琴演奏的合作經驗是在不斷的配合、磨練中獲得的,如果演奏者在重奏、伴奏、協奏及四手聯彈等多種合作演奏中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那么對雙鋼琴演奏無疑是一種幫助,這些在配合協作上有互通的一面。如果平時沒有更多的機會與別人合作,就要私下里多聽作品的音響資料,把完整的音響效果記在腦海里,當雙方共同合作時才不會感到陌生。
四、以教學為目的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合奏理念
演奏者的合作意識與合奏理念是鋼琴二重奏不同于鋼琴獨奏最為本質的表現。兩位演奏者合奏的默契度是合作意識培養之重點,而詮釋音樂的共識性則是合奏理念培養之最終目標。筆者在教學中選曲強調教學的實用性與藝術性,同時側重雙鋼琴演奏的舞臺表現性。筆者選擇從雙鋼琴原創代表曲目—米約的《膽小鬼》;經典的交響樂改編曲—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組曲之“花之舞”;這兩個方面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其發展脈絡。既要適合課堂教學使用,又突出舞臺表演需要,讓學生從教室走向舞臺,充分感受雙鋼琴合奏之藝術魅力,才是教學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法國作曲家米約的經典雙鋼琴作品《膽小鬼》詼諧而富戲劇性,作品的三個樂章分別從色彩性、抒情性、舞蹈性三個不同的側面反映作曲家鋼琴作品的綜合創作特征。第一樂章,色彩性的藝術表現是作曲家多調性音樂創作技法的集中體現。此創作特征運用廣泛,雙鋼琴合奏時,為突出此類多調性創作技法的音樂表現,建議演奏雙方統籌分析各樂段、各聲部間的調性對位,合理分配聲音層次,以不同的音色配比與音量比例進行合奏,使各調性色彩在跳躍的節奏與快速的音樂進行中依然清晰可分。第二樂章,抒情性的藝術表現是作曲家對法國民歌和傳統音樂素材嫻熟運用的典范。演奏時應試圖表現出米約特有的抒情性,通過雙鋼琴互問互答式的輪唱,在法國音樂的五聲性音調中表現出懷舊而富田園風格的浪漫氣質。第三樂章,桑巴舞曲性的藝術表現是作曲家對南美音樂風格情有獨鐘的明證。合奏者應著重把握兩個主要的節奏元素:1.桑巴舞步節奏,獨特的切分性節奏特征。2.十六分音符節奏,類似桑巴中的打擊樂器(鼓、鑼)演奏聲部。例如樂曲主題,第二鋼琴應在保證每個十六分音符平均彈奏的基礎上,與第一鋼琴低音聲部的切分節奏默契配合,為整體音響烘托出一種聲浪滾滾的熾熱氣氛。第一鋼琴需要仔細了解桑巴的舞步特征后將其融入音樂表現,把桑巴之舞蹈場景詮釋得更為生動。這類作品重點是合奏,最好從拿到音樂作品的時候,就共同去研究探討理解,掌握音樂的創作背景、創作情感、要表達的中心,然后分配好各自的彈奏任務,每個人盡可能快的熟悉一下自己的部分,留出兩個人共同練習的時間,這樣遇到合奏中的問題可以及時溝通交流和改善,不至于形成兩個獨奏的重合,各自演繹。在合奏練習時,遇到問題進行溝通解決,也是對各自的一種提高,靈感情感的擊撞,更容易使得音樂表現力得到升華。要想在雙鋼琴演奏中發揮多方位、細致的音樂表現,就要對兩個人的樂譜同時進行研究分析,甚至要明確對方演奏的內容。通過這種“合奏-分奏-合奏”交替練習方式,筆者明顯感覺到學生在表現音樂時更加全面,學習效率更高。
《花之舞》選自柴可夫斯基著名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中的圓舞曲樂段。作曲家那高貴典雅又富敏感的音樂氣質,使圓舞曲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更添了一份獨特的俄羅斯式的抒情。雙鋼琴合奏時,兩位演奏者在始終保持維也納式舞曲節奏律動之余,更須注重對樂曲中各個主要主題的把握。樂曲的基本主題原由法國號吹奏的旋律在整首圓舞曲中占有主導地位。除此以外,樂段B、樂段E與樂段F處另有多個性格各異的新主題進入,并由雙鋼琴輪奏重復于多個樂段中。由此,統一各主題在輪奏中的演奏氣質成為了合作此曲的重要環節,而統一演奏氣質的關鍵則在于對各主題性格的準確把握。上述法國號基本主題的屢次出現為全曲奠定豪華而莊嚴的節慶氣氛,因此要讓雙鋼琴的旋律表現氣質與原作中法國號高貴而典雅的配器色彩相融合。進入中部(樂段E處),音樂呈現的是更為寬廣迷人的新主題,建議雙琴輪奏時可適當控制樂段速度,使樂句表現更為從容柔美。樂段F處,又一個低沉而飽滿的弦樂主題(中提琴與大提琴)進入,由于旋律與伴奏織體共存于一個聲部內,故而對于這個穩健主題的各聲部輪奏應注意旋律樂句的獨立表現。另者,作為圓舞曲之靈魂,三拍子的節奏律動也是此曲的詮釋要點。兩位演奏者既要各司其職,又要融合統一。擔任伴奏聲部的演奏者除保持本聲部恒動節奏感之外,更要配合旋律聲部的樂句表現傾向,使雙鋼琴在音樂中“共同前行”。注意演奏改編曲時,對樂隊各種樂器音質的模仿,全曲配器相當豐富,需要雙方共同達成一致的理解和演示。更能很好地體現管弦樂隊所具備的豐富音色及演奏形式,創造雙鋼琴立體性的音響空間與多元化的音色層次,營造出一個如同于交響樂隊般的表現效果,賦予作品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綜上所述,鋼琴二重奏需要“心靈相通”的合奏,而音樂的合奏默契度與詮釋共識性則需要長期培養。兩個演奏者的合作意識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與磨礪,持之以恒,潛移默化地影響對方,訓練無言的默契。演奏者在學習作品時要多共同練習,遇到問題與不和諧配合的時候及時解決與改正;要對樂譜、樂句進行技術處理,進行演奏語言的合理轉換;當音樂材料相同相近時,演奏者需要注意在音色和音量方面互相取得平衡,樂句的起伏要一致,分句上要統一。當音樂材料各不相同時,演奏者既要根據主次材料的不同在音色及音量上加以區分、調整,又要在韻律和節拍上取得一致。當相同的音樂材料在兩個人之間交替展現時,演奏者要注意氣口的銜接,樂句間過渡轉換得平穩、沒有縫隙,使音樂渾然一體。雙鋼琴演奏是一種具有合作精神的藝術表演形式,它的的藝術魅力在于它是雙方默契配合、互動協調的典雅藝術風范。探索有效而默契配合的合作方法來完美地演繹雙鋼琴,是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和探索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