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吐爾洪·司拉吉丁
摘要:吐魯番維吾爾族民歌因其所處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在民歌音樂特點上即具有南疆、東疆維吾爾族民歌的特點,同時還具有漢族民間音樂的特點。本文對吐魯番具代表性的維吾爾族幾首民歌進行音樂結構分析,以探討吐魯番維吾爾族民歌的音樂特征。
關鍵詞:吐魯番維吾爾族 民歌 音樂特征
西域自古以來就是“歌舞之鄉”,尤其是以維吾爾族為代表的新疆各民族歌舞樂而名揚中外。新疆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繼承了古代西域的龜茲樂、高昌樂、疏勒樂和于闐樂等傳統文化藝術,具有著鮮明和濃厚的民族特色與地域特色。維吾爾族民間音樂采用中國、波斯—阿拉伯和歐洲三個不同的音樂體系,但其中主要運用波斯—阿拉伯和中國音樂體系。吐魯番維吾爾族民歌是北疆維吾爾族民歌的代表,其民歌具有南疆、東疆維吾爾族民歌的特點,主要運用中國音樂體系。同時,由于當地在古代為古絲綢古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也是多民族音樂文化的交集之地,吐魯番維吾爾族民歌中也吸收了漢、回、哈薩克、塔塔爾民族民間音樂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一、吐魯番民歌的體裁形式及特征
吐魯番維吾爾族民歌的體裁有無管弦伴奏和管弦伴奏兩種。其中無管弦伴奏分為徒歌和相和歌兩大類。徒歌分為長調和短調兩類,相和歌則分為抒情、敘事性民歌和歌舞樂民歌兩類。徒歌的演唱形式是徒唱,它是在勞動中,生活中邊勞動邊給自己聽的歌,一般不用于娛樂。長調為散板,抒情、高亢、自由、遼闊;短調節奏整齊、結構短小。相和歌中的抒情、敘述性民歌,不采用固定節奏型,節奏較自由,常出現變節奏并在句尾用自由延長音,氣息悠長,深情動聽,以獨唱和自彈自唱為主。而現今在吐魯番地區演唱的民歌主要是用于娛樂時所用的歌舞樂民歌。這類民歌采用固定節奏型,節拍規整,節奏鮮明,氣氛熱烈,用以伴舞。表演形式以對唱、齊唱或領唱、幫唱為主。
二、吐魯番維吾爾族民歌的調式特征
維吾爾族采用中國音樂體系的民間音樂作品,大多采用四度—五度調式骨架,具有古代回鶻民間音樂在調式骨架方面的特征。采用中國音樂體系的作品以宮調式為多,徽、商調式次之。而在旋律線走勢上則集中表現出中亞綠洲組的特點,以反S型線條最為常見,維吾爾族音樂雖然沒有曲首,但在許多民歌的開始部分,可以看出曲首的痕跡。
吐魯番地區維吾爾族民歌主要以“五聲性”旋律為主,這種“五聲性”主要指五聲音階特性為主,這種民歌以北方草原音樂和中原漢族音樂為基礎的五聲調式音階為主的民歌。主要以Do、Re、Mi、Sol、La五音構成的五聲調式。對于這種五聲調式旋律,旋律的運動形態和基本音調主要是圍繞著主音以基金的方式構成。構成三音列為主的各種變異,而銀城關系也很少有大的跳躍,旋律跳躍幅度都在五度范圍之內進行流動。
三、吐魯番維吾爾民歌曲式結構特征
吐魯番維吾爾民歌曲式結構多以方整的二句體或四句體為主的一段曲式結構為主。樂句在第二句和第四句常有重復樂句出現。另外這四句樂句多以起、承、轉、合的四句句體結構出現。這充分表現出吐魯番維吾爾民歌受到中原漢文化的影響。
例如:《古麗亞爾》,該作品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由四小節組成,而間奏和前奏部分則是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的旋律的變化重復。四樂句之間形成起承轉合的句體結構。第三、第四樂句的反復,使得整個樂曲的句體得到了擴充。
又如:《多斯屯買買江》,該作品也是四句體,并且與《古麗亞爾》相同,四句體為起承轉合的關系,三、四樂句的反復,擴充整個樂曲的長度。這種結構在吐魯番維吾爾民歌中十分常見。
四、吐魯番維吾爾民歌的節奏、節拍特征
維吾爾民歌是以唱詞的節奏變化作為行腔的主要根據。維吾爾語的單詞重音總是在最后的一個音節上,所以其民間音樂的節奏必然以各種各樣的切分為主要特點,致使樂節、樂句甚至樂段都采取抑揚格的形式,在小節中較弱的節奏位置上開始。吐魯番維吾爾民歌中的節奏型有多種變化形態,其特征是歡快、有力、熱烈、歡騰。而在賽乃姆中,這種節奏型的節奏輕微和節拍中原有的節奏強位有較大的不同,兩小節為一單元,第一小節第二、三拍出現的切分及第一、二拍上連續出現的兩個強音等因素,使這種節奏型富有特色,其節奏特點是慢速是平穩、莊重,在快速時粗獷、有力。如《阿其爾》而在這首作品的散板部分,大多采用前緊后松的節奏形態,充分表現出維吾爾語的特點采用非固定節奏型的作品,重拍可能是明顯的,也可能是不鮮明。而且在旋律進行中,常有節拍的增盈和虧減。這類作品每一樂句結尾處的長音,并無固定長度,每位歌手之間和同一歌手的每次演唱,演奏都會有不同,這種長音可能是由自由延長音而演變而來,采用非固定節奏型的作品。
五、吐魯番維吾爾民歌的詞曲特征
吐魯番維吾爾民間歌謠的內容非常豐富,筆者從吐魯番民間歌謠(維文)書中了解到,吐魯番民間歌謠根據內容分生活歌謠、愛情歌謠、歷史歌謠、勞動歌謠、節日歌謠等類型。從類型可以發現吐魯番民間歌謠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了吐魯番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吐魯番維吾爾人民用民間歌謠來表達了對真誠、善良、美麗的歌頌和對封建社會、壓迫的反對和斗爭。表達了吐魯番維吾爾人的勇敢、幽默、愛真理,愛團結,最求純愛的精神。吐魯番民歌的詞曲有著密切的關系,吐魯番民歌的傳統唱詞屬于吐魯番民間歌謠,以愛情題材內容為主。這些歌謠的主要唱詞為四句一段,押尾韻。在吐魯番民歌唱詞中也發現了很多感嘆類襯詞,這些襯詞可以分有含義襯詞和沒有含義的襯詞。這些襯詞在歌曲中原有的旋律和節奏的基礎上靈活地使用,讓音樂更加完美。
綜上所述,吐魯番維吾爾族民歌具有新疆維吾爾族民歌的共性,同時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使得這一地區的維吾爾族民歌也具有漢民族等其他民族民歌的音樂文化特征。對其研究要結合其所處的文化與歷史背景進行分析,客觀如實地認識維吾爾族民歌。
基金項目:
本文為新疆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疆少數民族音樂與舞蹈研究中心招標課題成果之一,項目名稱:吐魯番維吾爾民歌調查與研究,項目編號:XJEDU060113CO3。
參考文獻:
[1]朱培元.新疆維吾爾族民間音樂探源——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研究之一[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8,(04).
[2]馬成翔.吐魯番木卡姆中的節奏模式及其應用[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8,(03).
[3]張燕.吐魯番木卡姆的社會功能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0年.
[4]買買吐爾遜·艾山.維吾爾民歌的審美力量[J].新疆藝術,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