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明
摘要:指出了林業生產建設進程中,造林育苗以及苗期管理尤為重要,對確保苗木整體質量水平,優化林業生產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就林業育苗以及苗期管理工作特征,探討了科學的實踐策略。對提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實現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林業育苗;苗期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9944(2015)06005202
1 引言
苗木為現代林業發展建設的核心根本,其產量以及質量水平在較大層面影響林業產業整體建設發展實力以及綜合效益。同時,同生態文明發展建設以及社會經濟建設發展密切關聯,由此可見其核心意義極為重大。在實踐工作中,采用的林業育苗手段欠缺一定的合理性,整體技術水平有限,呈現出苗期管理不完善等問題,對苗木良好健康生長產生了明顯的制約影響。因此,有效提升林業育苗工作水平,優化苗期管理水平成為當務之急。針對我國來講,傳統工作中應用的林業育苗手段主要包含蜂窩紙裝粘土與塑料袋粘土等。由實踐經驗的視角來講,應用以上幾類方法培育形成的苗木根系并不發達可靠。這樣一來在無形之中會影響苗木生產整體質量以及綜合產量。由該視角來講,怎樣推進林業育苗手段的有效發展,確保育苗管理對策的全面落實,以實現提升育苗生產質量的核心目標,無疑是當前階段有關工作人員應全面考量的重要問題。
2 林業育苗技術發展
我國林業育苗實踐工作中容器育苗技術為一類廣泛應用的技術手段,然而有關人員針對該技術手段的認知以及操作欠缺足夠經驗。當前,較普遍的認知停留在:應用容器育苗手段可全面提升育苗生產成活率,使單位產量明顯增加的層面,針對此項傳統手段的內在局限性卻沒能充分認識。林業育苗技術更新發展階段中,一些手段由于不能契合育苗生長特征而最終被淘汰。從我國當前林業育苗實踐工作發展狀況來講,無紡布容器技術應用最為廣泛,此手段通過綜合應用無紡布以及輕基質材料,在機械自動化功能之下完成了對基質的良好填充與布縫優質焊接。由實踐應用視角來講,輕基質材料可利用成型機料斗深入至容器之中,通過自動化功能與之緊密結合。同時,應基于電子設備管控,通過起動鋸片切斷成型物,便于有關員工完成裝箱處理與后續操作。該過程應注重的環節在于,位于成型機進料口方位,可完成對各類型口徑尺寸的合理調節。在此之上,控制裝置設備各類參數可完成人工調整干預影響,進而最大化地確保其全面符合不同類別的育苗栽培種植手段。
3 科學進行林業播種育苗、插條育苗以及嫁接育苗處理
林業播種過程中需要有效處理種子、完成合理的催芽以及土壤處理。在種子處理環節需要做好消毒處理,利用福爾馬林或是高錳酸鉀等進行拌種。另外,應通過有效的化學以及物理方式促進發芽,為種子開創良好的生長條件??赏ㄟ^冷水浸泡處理或是熱水、高溫浸種等方式實現既定目標。催芽處理過程中可通過人為手段對種子休眠形成打破作用,合理地縮減出苗期并令幼芽實現完整的出土生長,全面提升發芽率,實現擴充苗木產量的最終目標。進行土壤處理目的在于,將土壤之中留有的病原菌或是內部害蟲有效消除,可通過燒土以及藥劑處理等方式達到良好效果。進行插條育苗過程中,應將樹枝進行截取,或是將苗干某一段用做繁殖材料完成育苗處理。通過繁殖材料截制的方式稱為插穗,而通過插條方式進行苗木的培育則可稱作插條苗。插穗距離會對成活水平以及苗木發育生長狀況形成鮮明的影響。通常對于落葉樹種,進行插穗長度應控制在14~25cm為佳。而常綠品種應控制在10~35cm。插穗處理的粗細度以及含有營養物質總量同充實性密切相關。如果插穗較粗那么會逐步積累更豐富的營養物質,提升生長成活率,使得苗木始終以健康良好的狀態生長。一般來講樹種插穗粗細度應達到0.3~2cm的范圍。對于針葉種類則應將該標準控制在0.3~1cm,在處理闊葉種類之時,插穗應較粗,一般來講應保持在約1.5cm的標準。該過程之中,插穗上部需要有2個芽,而針葉硬枝以及嫩枝進行插穗處理的過程中應保有全葉。常綠闊葉品種則應在嫩枝以及硬枝插穗過程中位于頂部留有1~3個葉片。完成截制處理后,應依照粗細程度完成捆扎浸水處理,快速進行扦插或有效進行假植,預防不良失水問題,有效預防抑制物質引發的負面作用,合理提升樹種成活率。在干旱地區做好造林尤為重要,應全面做好插穗第一芽以及側芽的管理保護。選擇刀具應確保良好的鋒利性,切口盡量做到平滑,預防形成破皮現象,避免形成劈裂或是傷芽問題。為預防扦插產生大量失水現象,可剪除插穗底部枝葉,剪除量應是插穗總長度的1/3~2/5。應用扦插技術手段的核心要點在于,應選擇春季季節完成插條,地面之上應顯露1~2個芽,前期應確保充足的地水,完成處理后則應做好插縫的踏實處置,避免形成土壤懸空問題。應確保插條依照相應的株行距離進行直插處理。由于樹種以及環境條件存在明顯差別,因而應保證插條深度合理性。依照地形種類以及環境條件狀況,避免過深導致氧氣供應欠缺、地溫較低以及深度過淺導致欠缺水分等不良問題。
育苗嫁接處理過程中可優選高抗逆性以及具有明顯親和力的1~2年生闊葉樹,還可選擇2~4年生針葉樹或是某類種粒較大的壯苗用作粘木。接穗處理應由良種母樹優選健壯的當年枝條,采枝應在濕度良好以及低溫的方位貯存,預防發芽以及不良失水問題。應用的嫁接手段應依照樹種特征,具體的培育栽種目標以及所處季節特點選擇芽接或是插皮舌接方式。嫁接時間應選擇在秋季或是春季,例如7~8月或是2~3月中期。
4 優化林業育苗管理
林業育苗生產階段中應完善施肥整地以及除草處理,有效提升其生長質量。另外,應針對育苗種植具體的方位、環境狀況,在撫育管理階段中就一些較為常見的蟲害以及病害實施徹底清除,預防育苗發展遭受一些病蟲害的負面影響。利用合理有效的用藥,有效縮減蟲害密度,降低危害作用影響。
日常撫育管理階段中,可通過有效修剪枝丫,快速將已經遭受病害影響且情況較為嚴重的樹種枝干同育苗整體進行有效分開,預防病害部分不斷蔓延進而影響到整體育苗樹種。另外,對于撫育管理階段中被剪掉患有病害的樹葉或是枝干等,應選擇集中場所進行燒毀處理,預防由于后期處理不合理導致二次病害現象。
對于林業育苗場所中包含的生存質量有限種類,例如枯立苗木以及風倒、病害、折斷苗木與蟲害苗木,應快速有效地實施合理處置,對不能優化生存質量水平的樹種應快速做消除處理。該項措施的應用對于中等規?;蜉^小規模的林業育苗管理撫育更加重要。通過實踐工作我們不難看出,利用對以上撫育管理策略的全面落實,可顯著優化林業苗木種類生長的整體空氣環境條件,對強化林業育苗整體發育生長水平,預防各類病害現象,均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意義以及作用。
從林業育苗實踐工作視角來講,由于受客觀環境、氣候因素與前期栽培準備工作的影響,會致使育苗空間范疇形成成片連續的稀疏苗木。為應對該類狀況問題,有效提升林業育苗整體質量水平,需要我們在撫育管理階段中就該場所空間的育林全面封鎖,其目標在于確保林下植被的整體完整性。還應中斷在該區域范疇之中進行的放牧活動。另外,對已經封鎖的育林場所,應利用人工干預手段做好補播以及補植,再者,應注重對楓香樹等各類闊葉種類的后期培育管理。通過該模式,可優化改善該范疇區域之中的林分結構,真正實現多元化、豐富性的生物發展。
5 做好林業苗期管理
從事林業育苗的工作人員應針對實際狀況,在明確應用容器育苗手段之后,做好苗期管理的嚴格管控,進而最大化地確保苗木根系良好優質,使其成活率顯著提升,進而有效彌補我國進行林業育苗階段中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為林業建設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完善保障,具體措施應包含下述幾個方面。
首先,應做好充分的苗床準備,進行平整處理,選擇應用適合的營養土配方進行營養土調配。在處理種子的過程中應完善育苗條件,基于當前環境以及氣候特征有效地處置并貯藏種子,依照需求做好播種處理。日常管理工作中,完成扦插之后應快速噴上一定量的殺菌劑,而后每相隔一周的時間位于葉面噴灑殺菌劑以及葉面肥,而后依照現實狀況合理做好殺蟲或是施水肥,完善除草處理。插苗處理后每相隔一個月應施以復合肥,可控制在7.5kg/畝的比例,并完成3~4次的追肥處理,使追肥工作時間有效管控在苗木生長發育的初期以及速生期之中的前半程。日常工作應通過淋水方式進行養護管理。一旦容器之中的土壤干裂便進行淋水處理。在夏天季節,應對小苗做好遮陽膜覆蓋處理,而冬季季節,則應覆蓋薄膜,預防苗木被凍傷。最終應做好出圃管理,應在起苗處理的前期通過澆透水處理進行優化。如果根部已經穿出袋子并深入到土中,則應首先通過鐵鍬進行斷根處理而后進行起苗,不應就苗拔起。如果遠途運輸,則應盡可能地豎立放置,預防泥團碎脫進而確保植物生長的良好成活率。實踐生產階段中,如果應出圃卻沒能出圃的樹種,應合理地管控淋水或通過斷根移穴處理預防其瘋長現象,合理地降低損失影響。
6 結語
總之,為真正提升林業栽培種植產量以及質量水平,應全面優化林業育苗處理技術,合理參照林業育苗管理工作標準規范,做好苗期管理、播種育苗、插條育苗以及嫁接育苗處理,方能創設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進而推動林業產業實現又好又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康才周,劉世增,李得祿.干旱荒漠區沙地云杉育苗技術及幼苗生長規律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25):13713~13716.
[2]黎嬌華,張小平,孫啟武.南方紅豆杉無性生殖育苗技術研究進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4(1):60~63.
[3]張志軍,王慧杰,李會珍,等.秸稈育苗缽質量和性能影響因素及成本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1(10).
[4]金 祥,田必文,陳風雷,等.淺水濕潤托盤育苗對盤內溫度及烤煙生長發育及生物學性狀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3(14).
[5]李永剛,王玉帥,許清孝,等.三種烤煙育苗方式的成苗素質及育苗成本的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