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坤
摘要: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運用影視資源,是對地理教材的一個有力的補充。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 影視資源;運用
將優秀影視資源引進地理課堂,對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審美素質、思維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
一、形象直觀,豐富地理課堂,使地理課堂變得有“趣”
影視是一種五光十色、雅俗共賞的大眾化藝術,對教學內容的表達有相當的“適用性”和“自由度”,比教師的口授具有更為廣闊而形象的時空,能使學生較長時間保持集中而旺盛的精力。
如在教授《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時,從世界的語言過渡到世界的宗教內容時,筆者做了兩種不同的嘗試。“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可能信仰著不同的宗教”,然后多媒體呈現一張《西游記》圖片,說出圖片所展示的宗教,學生反映較為平淡。另一種授課方式,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的片尾曲《白龍馬》視頻:“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里……”輕快的節奏,再熟悉不過的畫面和歌曲,學生臉上洋溢著興奮與喜悅,很多同學竟然小聲地吟唱。“相信同學們都看過《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歷盡磨難,最后終于取回了真經。在這部劇中提到了哪種宗教?”佛教(學生異口同聲答道)。既引發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又將知識融于文學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二、突破教材重難點,使地理課堂變得更有“效”
教材重難點問題的解決與否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而影視資源便是突破重點難點極為可貴的憑借外物,影視作品既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地球運動、火山、臺風等現象的神奇,又能減少教師蒼白無力、事倍功半的言語解釋,還可以提高學生探究興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較好地突破重難點。
例如在介紹我國長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時,它既是這一課的重點,又是這一課的難點。我們可以用數字資源展示出長江水系圖,用閃爍的方法顯示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教師很容易給學生介紹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內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來自同一時期,河水猛漲,就會使長江干流出現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來上中游山區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等影視片段去啟發學生,它是使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的另一主要原因。又如,在講《地球運動》這一節中,自轉的演示相對來說,學生還易于理解,但是地球公轉及產生的現象要說清楚是一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簡單的演示也不能很好的將晝夜更替表現出來,播放視頻《地球公轉示意》,在播放到二分二至日時教師暫停,學生觀察太陽直射點位置以及晝夜長短情況,清晰明了地輔助學生理解四季的更替。實踐證明,巧引影視資源豐富學生的感知,能補充文字教材無法傳遞的空白,化難為易,突破教學難點,減少教師的“喋喋不休”,使課堂更加精彩,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綜合藝術的魅力,使地理課變得很“美”
康德在《判斷力批評》中,把人的心靈分為知、情、意三部分。人必須通過審美狀態才能由單純的感性狀態達到理性和道德的狀態,審美是人達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決條件。在課堂教學中,要以美為先導,將教學富于美的形態,就會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投入。影視不僅有形式美,更有內容美,經常領略藝術,徜徉在美的海洋里,從而形成一種修養、一種素質、一種永不滿足的創造精神,一種充滿靈動之氣的融會貫通的能力。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教學中,筆者的教材不是課本,而是電影《Lost in Africa》。該片描述的是英美游客在非洲旅游時遇到當地土著打劫,并劫持了其中的幾個人,這幾個人在逃跑的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影片生動展現了非洲獨特的自然景觀,涉及了幾乎全部的野生動物,展現了非法狩獵者和動物保護者的矛盾,展現了非洲的經濟特點和面臨的環境問題,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再貼切不過的教材。在學生觀看完影片后,組織學生就片中對自己沖擊最大、印象最深、最讓自己感到困惑不解或自己最感有趣的鏡頭、情節以及其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與思考,互相補充和提示。這個過程中,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活躍,展示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學習效果也很好。經過調查,45%的學生認為對自己沖擊最大的是當地土著獵殺母象,獲取象牙的鏡頭,有學生說當時的心都彷佛被刺痛了(這種情感的產生是傳統文本教材很難達到的);有30%的學生認為當酋長被殺后,該部落舉行了個儀式,人們又唱又跳,酋長的兒子還用一些顏料將全身涂成彩色的鏡頭最讓他們印象深刻;有20%的學生覺得片中的人物穿得很少,當地氣候應該很熱,但讓他們感到困惑的是片中出現的山脈卻有白雪覆蓋…… 教師借機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人類如何與自然平等、共生、共存,從而明確人類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理解尊重自然,才能和諧共處的理念。
四、渲染課堂氣氛,使地理課更加生“情”
教學目標之必要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課程追求的一個終極目標。它的實現,對于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培養科學的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形成對社會與環境的責任感、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影視資源是進行情感教育的一個效果良好的教學手段,表現在:首先,好的影視資源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它能打動人的心靈,激發起學生自覺地探求知識的興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幾年、十幾年不能忘記,它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審美觀念的形成,而且對學生的人生觀的樹立,品德的培養,都會產生積極作用;第二,影視資源可以渲染課堂氣氛,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象,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這樣的教學氣氛,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影視運用藝術的審美思維把握和表現客觀世界,通過生動鮮明的畫面,形成以情感人的藝術形態,營造了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調動積極性,從而產生一種難以抗拒的隱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