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軍
摘要:初中歷史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歷史課本。課本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歷史線索隱藏在課文內容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教材被拋在了一邊。只有用心與教材對話,才能從教材閱讀中獲取的歷史有效信息達到最大化。
關鍵詞:教學實踐;初中歷史;有效信息
教學實踐表明,閱讀質量的高低明顯影響著學習的效果與學習的質量。讓學生無意識地閱讀與讓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結構化的閱讀,構建出本課的歷史線索的閱讀,教學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教材閱讀方法的點撥。下面結合自己在歷史教學中的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立足文本,把課備實、備透、備精是根本
面對豐富多彩的歷史課本,學生一時難以把握的教材內容,為降低難度,備課時一定要立足教材,整體把握教材,并善于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整合,使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把課教淺講懂,讓學生真正弄明白、弄透徹,是對學生最實在、最重要的人文關懷。課堂上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教材,發掘教材中的歷史線索,把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逐漸引導、深入到教材深處,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歷史課堂的生動有趣。課堂的時間很有限,備課時一定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把握,要善于化繁為簡,抓住歷史發展的線索。教師在課前應就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好自主學習提綱,理出主要提綱線索,為學生閱讀指明方向,從而達到降低教學難度的目的。在常規教學中,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將梳理線索的方式讓學生掌握。
二、析透題目、解讀文本是核心
標題是歷史教材“心靈的窗戶”,它們不僅能提綱挈領,涵蓋課文內容,起著統領、概括和提示的作用,而且能突出重點,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歷史教材中一般有三種標題:單元標題、課標題和課文中的子目標題。單元標題是歷史線索的統帥,課標題是歷史研究對象的過程,子目標題是歷史知識要素的構成。如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的標題“近代化的艱難探索”,每一課的標題就反映了中國近代化探索的具體過程:第6課“近代工業的興起”揭示了地主階級洋務派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過程;第7課“維新變法運動”揭示了資產階級改良派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過程;第8課“辛亥革命”揭示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過程、建立中華民國的過程;第9課“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揭示了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過程。而每一課又詳細地敘述了歷史事件過程的背景、時間、內容、影響等基本的歷史史實。建立在這樣的歷史框架下的閱讀學習從總體上把握了某個階段的歷史發展規律,構建出前后銜接的歷史體系。北師大版的教材每課標題生動、精練,對標題的解讀很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第1課,標題是“向人性扼殺者宣戰”,面對標題學生自由提出疑問:
1.誰扼殺了人性?——教會和教皇。
2.為什么說教會扼殺了人性?——羅馬天主教會在思想上處于萬流歸宗的壟斷地位。
3.“宣戰”的方式是什么?——文藝復興運動……師生共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讀,很容易引出文藝復興這個本課的核心概念;然后讓學生根據這個核心構建知識體系即文藝復興運動的時間、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作品、意義和實質等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真正的主人。
三、科學合理地使用歷史材料、插圖是獲取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徑
北師大版歷史教科書安排了“材料閱讀”,每篇材料閱讀都注意與課文的內容珠聯壁合,保持較強的可讀性。所選歷史資料文字比較淺顯,適合中學生的閱讀水平。分散在各課的歷史資料不僅為教師講課提供了方便,而且對增強學生的歷史感、開闊學生視野、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文獻的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起到了程度不同的作用。如在中國古代史部分,課后“材料閱讀”選取了文言文資料,并配備了譯文,貫徹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雖然其中有些內容是學生難以理解的,但老師利用這些資料可以訓練學生從字里行間尋找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還可以通過設置材料閱讀題,培養學生材料分析作答的能力。
初中歷史教材中還配有大量的歷史插圖,包括各種圖片、地圖、照片。這些歷史插圖既可以印證教材上文字記載的內容,也可以形象地再現歷史。因此,歷史教師在授課時應充分利用這些插圖,鼓勵啟發學生從 圖片中獲取歷史信息。
觀察是解讀歷史圖片的第一步。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5課“和同為一家”的圖片“步輦圖”,根據初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先讓學生根據注釋配解說詞: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繪,描繪唐太宗接見吐蕃使節為松贊干布求婚的情景。然后讓學生同桌設計對話,學生立即活躍起來。這種方法能極大地調動歷史學習的趣味性。
看圖敘史是解讀圖片的第二步。看圖敘史,既解讀了圖片中的歷史信息,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記憶更深刻,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也都得到了鍛煉。
分析歷史圖片是解讀圖片的第三步,是通過對圖片的分析、比較、概括,進一步深層次解讀圖片,建立聯系,幫助學生形成對歷史的完整認識,在解析過程中培養和提高歷史圖片解讀能力。
經歷觀察、敘述、解析三個階段,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現象至本質地進行歷史圖片解讀,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解讀歷史圖片能力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