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波
摘要:新課改反對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現在的初中政治教學仍舊籠罩在應試教育之下,教師過分重視知識的灌輸,學生的學習與實際脫軌,很難實現青少年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出現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教育沒有適應人的根本需求,即沒有具體實際的價值,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建立教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充分體現“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的根本宗旨。初中是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初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將為此做好準備。
關鍵詞:生活化;政治
一、生活化思維與教育的關聯
(一)什么是“生活化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間接的反應,是認識的高級形式。人無時無刻不在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一系列的加工活動,如分析、綜合、演繹和歸納等。思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得到訓練,但其最終方向應指向生活,即形成所謂的“生活化思維”。以生活為目的訓練思維,最終可促進人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二)生活化思維與教育的相互促進關系
首先,當學生受到合適的教育,他們會形成一定的思維體系;反過來,當學生擁有了合適的思維取向,將會給教育提供無窮的推動力。生活化思維是思維的根本,所以,以合適的教學訓練促使學生形成生活化思維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核心價值。
二、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活化不足的表現
1.初中政治的教學目標脫離生活
政治教學目標應充分體現全面性、發展性、層次性、科學性和開放性。全面性指既要有知識范疇的直接目標,也要有能力、情感、意識范疇的間接目標,后者是我們常常忽略的。發展性指知識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使學生有上進心又不至于因太難而失去興趣。層次性與科學性主要是指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開展教學活動。開放性是至關重要的,決定了學生是否擁有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是當下中學生非常缺乏的一個品質。如今的初中政治教學過于重視社會發展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人在社會中的主體性與能動性,很難實現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2.初中政治的教學方法過于刻板
初中的政治教學長期以來采取的是因循守舊、形式單一的課堂教學方法,非??贪濉=處熅拖褚粋€演員,他的任務就是表演,學生是否理解了知識不重要,只要最后能把知識點背下來拿到分數就行。這種只注重知識灌輸的教學難以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達到教育生活化的目的。
3.初中政治的教學評價偏離實際
評價的結果往往制約或強化未來動作的發生頻率。傳統的初中政治教學往往是通過理論考試來評價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情況,忽略了學生行為在生活實踐中的體現。這個評價機制抹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缺乏綜合科學的評價方法,使得政治教學的目標離生活越來越遠。
(二)對生活化的誤解
1.生活化并非否定課堂教學的價值
初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并不意味著不要課堂教學,而是將課堂與生活相結合,促進政治教學的全面性和實用性的發展。初中生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很多東西需要教師的引導。課堂教學就是傳授陳述性知識的好方法,在此基礎之上,在學習程序性知識時,就應該充分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2.生活化并非是以日常生活為教學內容
政治教學的生活化是一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途徑和視角,并不是以生活瑣事為教學內容。初中的政治教學依然要重視政治學科的根本屬性――政治性。我們所說的政治教學生活化是強調以生活為依托,實現政治課程對“政治性”問題的正確認識的教學目標。
三、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實施途徑
(一)建構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初中的政治課與思想品德教育緊密聯系,其教學目標不僅要關注政治性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情感態度方面的品質,讓學生學會承擔責任、熱愛祖國、融入社會,勇敢迎接未來的人生。
(二)拓展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多元教學方法
1.表演法――政治理論生活化的詮釋
學生在學習了相關的政治知識后,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在講臺上為大家展示出來。例如,在蘇教版政治九年級第三單元“崇尚法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一個生活案件模擬一個小法庭,讓學生知道法庭的大概程序,在表演中體會樂趣,同時學會一些法律基礎知識。表演法對學生綜合知識和邏輯思維的要求較高,但通過表演,表演者能真正體會該知識的重點,觀看表演的學生也能進一步理解該知識點。此外,課堂的氛圍會非常活躍,學生參與度高,能充分發揮其生活化的思維,并能在以后的生活實踐中熟練地應用該知識點。
2.討論法――政治理論生活化的思維碰撞
討論的精髓在于溝通彼此的不同想法,集眾人的智慧于一體,這是學習的有效途徑。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能了解問題的各個層面,能更靈活地聯系生活實際。政治是一個多范疇的學科,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見解,討論法的實施有助于促進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形成。
3.實踐法――在社會中體驗政治
知識不僅僅來源于教材,更多的是來源于實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真正體會什么是社會、什么是政治。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善于交往”的學習中,教師通過講授教會學生基本禮儀后,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讓學生與社區居民溝通交流,在實際交流中使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禮儀。初中生非常需要這種通過直接體驗去了解知識的方式,既直接,又深刻。
4.具象法――直觀感受異地政治生活
這里的具象指的是具體呈像,即通過幻燈片、模具等媒介來給予學生直觀感受。很多東西在生活中不能直觀感受,但這些媒介、媒體讓直觀感受成為可能。通過這種途徑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走進生活。例如,在蘇教版政治九年級第一單元“融入民族文化”的學習中,多媒體的應用非常關鍵。
(三)創設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三位一體教學平臺
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三位一體教學平臺指的是網絡平臺、實踐平臺和評價平臺,即整個中學校園要形成一種生活化教育的氛圍。通過網絡平臺傳播政治教學的各類資源,通過實踐平臺給學生機會將學到的政治知識具體運用到生活中,通過評價平臺不斷反饋和改進生活化的政治教學。
思維決定著人的生活。教師必須明確思維與教育之間的重要關系且牢記生活化思維在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當下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思想轉變、目標確立、教學創新和平臺構建來建構一個有效的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