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有文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研究化學的最根本方法,而學生的創造體驗也往往寓于實驗教學之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快,對化學教育的見解正確,對化學實驗的理解準確,就有可能采取正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反之,則將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課堂成為一個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積極探討、共同發展的場所,一個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場所。我們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對改進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轉變教育思想,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教育功能
傳統的實驗教學強調講清原理,演示好實驗,盡管也注意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訓練的重點也是放在學生能否看清實驗現象,能否明白實驗原理,實驗的難點在何處等等。站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高度看,化學實驗教學的重點不應只是傳授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訓練和培養,既要強調實驗在訓練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強調實驗在培養學生動腦、啟迪思維、開發潛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這也是化學實驗教學所要達到的更高目標。
二、創設實驗情境,激發學生實驗的興趣
創設良好的情景是學好化學的基礎。而初中化學實驗現象一般較為明顯,但有些實驗如溶解放熱、吸附作用等。教師演示時學生較難感知現象,如果教師能將靜止的實驗讓它動態化,即設計成“動態”實驗后,可明顯改善實驗效果。例如:演示氫氧化鈉溶解放熱時,可將試管注入2~3毫升水, 加熱至沸騰,離開火焰2~3分鐘,再向試管里的水中投入1~3粒氫氧化鈉固體, 結果止沸的水又重新沸騰。這樣學生對氫氧化鈉溶解放熱就有非常深刻的感性認識。再如:演示木炭吸附性實驗時,在充滿二氧化氮的錐形瓶中,投入木炭顆粒后迅速塞好帶有玻璃管( 下端系一氣球)的塞子。搖動瓶子后,可見紅棕色褪去, 而玻璃管上系著的氣球則鼓起來。演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 可在錐形瓶中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取煮熟剝殼的雞蛋堵在瓶口, 注意堵嚴不要漏氣,取下雞蛋倒入適量氫氧化鈉液,迅速用雞蛋堵口,雞蛋慢慢被吞入錐形瓶中,從而說明了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三、在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中的創新思維培養
化學實驗設計是指根據化學實驗的目的,運用有關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對實驗方案進行合理的設計,它要求設計者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具有勇于創新的精神,因此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實驗的設計主動權在于教師,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實驗方案,導致一些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分析得頭頭是道,實驗做得規范準確,現象明顯,但學生做起題來仍然無從下手。針對這種情況,實施創新教育后,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大膽地將設計實驗方案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事實證明,這種主動權的轉移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其教學效果也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例如:在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教學中,提出如下問題:試推測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產物。學生通過對比二氧化碳與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的實驗事實,很容易想到應該生成碳酸鈉和水。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該反應沒有明顯現象。怎樣設計該實驗中二者發生反應了呢?有的學生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觀察生成的氣體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有的學生將一支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立在盛水的燒杯中,然后向燒杯中加入幾塊氫氧化鈉固體,攪拌(保持試管口不離開水面),觀察試管內液面的上升;有的學生則把二氧化碳收集在一只氣球中,然后將氣球套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口上,觀察氣球的大小變化等等。這些實驗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靈活、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培養了他們解決化學實驗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使他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并且掌握了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實驗技巧。
四、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傳統實驗教學中,學生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實驗,而驗證性實驗只能單純地限于模仿、重復教師演示過的實驗,缺乏一定的難度,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會挫傷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阻礙學生親自探求未知奧秘的行為,造成學生實驗時不認真操作,不認真觀察現象,不能發現問題,學習不到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能突出實驗的創造性,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學會研究與探索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行設計,獨立操作完成,既具有啟發性和探索性,又包含了創造性思維訓練,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技能和實驗技能,又學到了科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質。
五、積極開展課外和家庭小實驗,培養學生勇于超越的創新精神
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教育功能,不僅僅是停留在課堂上?;瘜W課外活動是化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多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發動和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外和家庭小實驗,讓學生自己發現和尋找身邊的化學,使其成為自己實驗的研究內容,動手、動腦,長知識、長能力。特別是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鼓勵他們敢于提出新的問題,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進行一些小實驗,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在學習中的一些疑問,以此開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個性特長,使他們養成用實驗來探究未知,大膽質疑,勇于超越的創新精神。
當然,實驗的優化途徑遠不止以上總結的這些。如果我們平時能注意收集實驗教改的信息,并在實踐中大膽地探索創新,必然會在實驗優化上探索出方法更多、效果更佳的途徑。利用化學實驗進行創新教育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開發智力、提高素質、增加鍛煉的機會,增強了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