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軍江
摘要: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有限及教師觀念上存在的誤區,詞匯教學處于兩難境地:一是利用文本只講語法、詞匯,完全忽視對語篇的分析;二是泛讀文本,完全忽視閱讀教學中的詞匯處理;第三種情形是閱讀課分兩課時完成,要么先開展詞匯教學,再進行閱讀教學,或反之。基于此現狀,本人認為我們迫切需要把握詞匯處理的度,基于文本出發,制定明確的詞匯目標,以閱讀為載體,有效地循環和提升詞匯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目標詞匯;英語
一、閱讀教學中的目標詞匯的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明確的詞匯目標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設置的詞匯目標不明確,目標詞匯不突出。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沒有合理地進行詞匯的分配適度處理,只是麻木地教學生生詞或進行課外詞匯的拓展,這就使得需要掌握和不需要掌握的詞匯“胡子眉毛一把抓”,學生根本抓不住學習的重點。其次,由于缺乏明確的詞匯目標,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把文本閱讀與詞匯教學徹底孤立,這勢必會影響學生閱讀微技能的培養和提高。
(二)處理目標詞匯的“度”把握不好
目前,教師對目標詞匯的處理仍存在著兩種極端的方式:一是由于閱讀文章篇幅的增長,詞匯量的大大增加,為了省時,有些教師就通過閱讀前領讀、簡單講解及課后聽寫的方式處理詞匯。這種輕描淡寫的詞匯教學猶如蜻蜓點水,教師講解不深,學生領悟不透。二是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詞匯的關注遠高于篇章的閱讀,對每個詞匯進行深挖,或過度地擴展詞匯,以至于喧賓奪主,削弱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浙江省教研員李冬梅老師曾多次強調詞匯教學應注意的一點就是:不是所有出現的生詞都要教,也不是所有教了的詞匯學生必須都得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首先不能孤立的教學詞匯,應創設一定的語境,讓學生在閱讀中附帶習得詞匯;再者就是教師應適度的處理詞匯,依托文本,對影響學生閱讀的詞匯運用詞匯教學的多種策略及方法加以處理,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
(三)閱讀任務設置與詞匯目標脫節
合理的任務設置可有效促成目標的達成。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任務設置時并未考慮到學生的語言輸出問題,設計的討論或寫作任務與詞匯目標無關,也就是說教師最后要求學生輸出的東西與教師先前的輸入的東西之間是脫節的。教師并沒有設計出合理的讀后環節讓學生進一步內化和吸收所教的核心詞匯,從而加深對文本的認識,這樣的設計并沒有達到鞏固詞匯的效果,是無效輸出。
二、目標詞匯在閱讀教學中的循環和提升的前提和依據
(一)目標詞匯的選擇要有利于文本的理解
教材中的詞匯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詞匯,屬于核心詞匯,要求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第二層次是話題拓展詞匯,屬于認讀詞,大部分不需要學生掌握,但要求聽懂,會讀;第三層是因為行文需要而出現的詞匯,學生理解即可,并不需要掌握。閱讀課中三類詞匯應該被列為目標詞匯,即與閱讀主題緊密相連的詞匯,阻礙學生理解文本的詞匯,以及在文本的特定情境中具有特殊意義的詞匯。我們知道,一節閱讀課不可能解決所有的詞匯問題,因此在選擇循環處理的詞匯時應該基于兩點:選擇處理的詞匯要有利于文本的理解;選擇的詞匯是生活中的高頻詞。在閱讀中處理詞匯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詞匯的選擇主要依靠文本的解讀,因此,閱讀課中的目標詞匯應該與話題的中心緊密結合。
(二)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圖式結合情境學習目標詞匯
在語境中教學詞匯能使枯燥乏味的詞匯教學變得生動有趣。陸巧玲(2001)認為,應盡量在語境中呈現和教授詞匯,并輔以形式多樣的練習幫助學生反復操練,以便學生能掌握在語境中學習詞匯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讀文本,確定目標詞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引出目標詞匯。
(三)在文本分析中尋找語言學習的最佳契機
閱讀課中詞匯學習的目的是促進文本理解和交際應用。因此我們不提倡在閱讀課中過深過廣地處理脫離文本主題和內容的詞匯,建議教師在文本分析中尋找學習語言的最佳契機,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以學習本單詞在既定文本中的意義為主,閱讀后的語言學習課中利用對比、歸納、評價等方式對這類詞匯做深入的學習。
三、目標詞匯在閱讀教學中的多次循環和提升
閱讀教學承載著語言目標。通過閱讀教學,學生應該學會在語篇中感知目標詞匯,在文本的不同語境中理解目標詞匯,在話題拓展中初步運用詞匯,讓詞匯在閱讀教學中得到實踐。詞匯教學的目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分成具有連續性和層次性的子目標。以下我就結合本人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實例,從循環和提升的角度探討閱讀教學中的詞匯教學。下面就以八年級英語GO FOR IT(下)Unit 9 Section A 3a為例加以說明。
(一)讀前激發和感知目標詞匯――開始目標詞匯的初循環
讀前教師借助mind-map 讓學生進行博物館類型的一個頭腦風暴,通過對閱讀文本中的圖片預測文章的內容及教學目標詞匯及詞塊(toilet, different kinds of toilets, tea sets, collect tea sets, tea art performances)。
【分析說明】導入環節,教師設計頭腦風暴猜測可能有的各種博物館,目的在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借助文本中的圖片無痕導入課文預測,引出部分目標詞匯:toilet, tea sets, collect, tea art performances。詞匯的初次循環關注的是感知新知識,鏈接“舊”知識,引入文本話題。
(二)讀中理解和體驗目標詞匯――進行目標詞匯的次循環
1.讀中滲透閱讀微技能。(1)通過scanning,快速回答文本中的兩個問題。教學目標詞匯unusual和peaceful。(2) 通過構詞法和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教學unusual和peaceful。
2.細讀第一段,通過判斷正誤和句子理解教學目標詞匯invent及其拓展詞匯invention。借助圖片深層理解和運用詞匯unbelievable, rapid和progress。
3.細讀第二、三段,通過提問,完成圖表以及看圖教學目標詞匯international, encourage, social groups,enjoyable等詞,同時復現詞匯unbelievable, peaceful, tea art performances 和unusual等詞。
(三)讀后應用和鞏固目標詞匯――實現目標詞匯的再循環
1.實答問題――通過討論鞏固和應用目標詞匯。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學生參與討論,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提升詞匯應用的能力。實現詞匯在課堂內的循環提升。
2.完成復述――通過文本信息概括內化目標詞匯。教師可以利用課文的概要,設置挖空練習,指導學生根據語境填詞,從而強化對目標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時間若來不及,則作為課外作業)
(答案:invented, unbelievable, rapid, unusual, encourages, improve, peaceful, performances, itself, collecting――答案的詞匯均為目標詞匯)
3.設計課后作業――進一步鞏固和應用目標詞匯。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museum you have visited befor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要求學生仿寫課文,寫一篇他們曾經去過的博物館的文章,盡可能多地使用目標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