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英
摘要: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一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如何讓學生識記生字成為教學的難點。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對于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關鍵詞:故事聯想;比較聯系;游戲鞏固
一、故事聯想識字
調動孩子的觀察、分析、想象等各種能力,運用語言來描述,創造性的識字。
(一)學習“首”時,學生講到:“首”字上面點、撇像頭發,橫向頭頂,臉上最突出的是鼻子。古時鼻子的圖畫代表自己,所以“首”字下面是“自”。
(二)學習“壯”時,學生講到:“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當上將軍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壯士。”
此外,諸如:“師徒兩人徒手走在路上”學習徒;“我非常傷心”學習悲;……通過孩子們的語言描述,把識字與語言有機的聯系在一起,豐富了孩子們的識字方法,促進了各種能力的提高。故事聯想識字法激起了學生識記漢字的濃厚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在合作“故事聯想”中主動參與,在愉悅的氣氛中識記。與此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比較聯系識字
在生字中有許多相近的字,在學習時,不讓學生單獨去認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現,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中區別。如:學習“目”字,可與“日”字相比較,“日”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日”里只有一橫,“目”眼睛有兩只,所以,“目”里有兩橫。如;學習“她”字,可與“他”“地”相聯系比較,在學生觀察比較后,讓他們總結出:這三個字的右邊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這樣,學生通過比較它們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便不會混淆了。
三、表演動作識字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系。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如:學習“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后再做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
四、游戲鞏固識字
學生學過的字很快會忘記,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利用游戲,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喜歡學,有主動學習的意愿,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學習了合體字后,設計了一個游戲“摘蘋果,找朋友”。把所學字的偏旁與部首分別寫在半個蘋果上,打亂貼于一棵蘋果樹上,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思考、判斷把偏旁和部首組成字,并讀準了,讀對了,就把“蘋果”送給他。這樣學生不僅學習情緒高漲,而且也培養了學生快速思考、判斷的能力。
五、結合生活識字
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讓學生養成留意周圍事物,學習生字的習慣。創設識字環境,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業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讓學生輪流發本子,擴大識字量。還可通過“每日一句話”“每周一首古詩”誦讀活動,讓學生鞏固學過的生字,認識新字,同時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各種教法,各種途徑,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為有趣。讓他們獨立探索、大膽想象,去想各種各樣的巧妙辦法,這樣,識字教學會變得很容易。
六、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
(一)換偏旁。漢字中大部分是形聲字,可以利用其形旁的區別和聲旁的聯系來進行識字。根據這一特點,有的研究小組就進行了“換部首”識字方法的嘗試。在實踐中學生發現了一些形聲字學習的小秘密:聲旁表音,形旁表意;只要聲旁不變,換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組成一組音、形相近的字。例如以“青”為聲旁能組成“清、請、晴、情、蜻”等字,可以編成順口溜來識記:有水方說清,有言去邀請;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濃;日出天氣晴,有蟲是蜻蜓。
(二)對比。課本上許多要學的字,它們在讀音上、形狀上或意義上有某種相關的聯系。如同音字、形近字等。根據這些特點,學生提出了“比較識字法”,即在區別對比的過程中,找出一些字的異同之處來進行識字。比如:“人”和“入”、“出”和“山”等,可區別其形來識記;“上”和“下”可進行意義對比來識記;“出”和“粗”可進行讀音比較來識記。又如:“辯、辨、瓣、辮”等字,學生通過對字的音、形、義的比較來辨認,并用兒歌“中間點撇仔細辨,中間有言來爭辯,中間種瓜長花瓣,中間青絲扎成辮”來加強記憶。通過“比較”識字,學生印象深刻,提高了識字的準確率。
總之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要以學生的認識活動為主體,“認與寫”為主線,讀寫結合。要既注意教的方法,又要研究學生學的方法。只有全面顧及,明確要求,耐心指導,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方法,就有了學習的效率,這對學生來說是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