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要:音樂讓學生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培養一種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展現給了學生一個較為寬松的、和諧的、動態的、充滿了美感與濃厚人情味的音樂學習的空間,而學生們則在教師的引領下步入了音樂藝術的美妙殿堂,在藝術殿堂里盡情暢游。
關鍵詞:學生;音樂;理念;情感
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的教育。它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聽覺藝術,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具有對音樂的美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和初步鑒賞、創造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的發展,以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新課改告誡音樂教育者們本著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信念,引導學生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培養一種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展現給了學生一個較為寬松的、和諧的、動態的、充滿了美感與濃厚人情味的音樂學習的空間,而學生們則在教師的引領下步入了音樂藝術的美妙殿堂,在藝術殿堂里盡情暢游。
一、更新音樂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藝術情感。
興趣是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再不至于成為沉重的負擔。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領會新課標的理念,轉變音樂教學觀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制約著人們的教育行為,影響著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任何教育行為的實施,都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基礎上。人類需要音樂,人類生活離不開音樂。按理,大多數學生應該是喜愛音樂的,事實也確實如此。情境交融,美在其中,當前音樂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這是至關重要的。正如花兒開放需要溫暖的陽光一樣,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開發需要教師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形式和情景。可以這么說,適當的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機條件。
二、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角色的定位是否準確,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成敗。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們對音樂的喜好千差萬別。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將音樂教育局限于在“知識”、“學科”等狹窄的范疇內來理解,而應把“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價值觀視為根本,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丟掉傳統教育中教師的絕對權威,洞悉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并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準教學的切入口,因勢利導,將手中的“指揮棒”變成引領學生去探索美妙的音樂世界的“引路石”。在這里,教師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者,學生不在是教師思想、情感的復制品;教程也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單一教材內容,相反,教師能夠從學生出發、從學生學習音樂的角度出發,研究解決學生要什么、怎樣學等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愉快地學習。
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音樂教育的本質是美育,音樂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點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收到教育。在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而把教師自身的思想情感強加給學生,結果呢?學生在那種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演練下,漸漸喪失了人類與生俱來的那種源于心靈深處的音樂感受本能,歡快的,還是深沉的音樂,不論你在課堂上給他欣賞都會有不少同學無動于衷,毫無感覺。學生與老師一樣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鑒于這種平等,鑒于音樂藝術情感表達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對音樂藝術的感受與理解就不應該是絕對的,不應該只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樂于走下講臺,關注學生的每一分情感,傾聽他們的心靈,學生才會變主動為被動,變接受為參與,我們的音樂課堂也才會成為一個充滿情趣的、平等和諧的課堂。
三、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感受力。
審美是完美人性的閃光,審美活動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愛人類、愛自然、愛自己、愛生活的過程。人在審美中,往往是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愛的情感賦予給了審美對象。審美意義上的“愛”不同于其他的道德意義上的愛,它更豐富,更具有廣泛性和深刻性。一個具有豐富愛心的人必然是審美感受最豐富的人,反過來,一個審美感受越是豐富的人,他越是具有豐富的愛心;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個充滿愛的社會必然是美的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培養學生具有豐富的愛心,是能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音樂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為了培養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避免那種生硬的、繁雜的技巧性訓練,而應從學生出發,多為他們營造一些發現美、創造美的自由空間,以及發起他們熱愛美、傳播美的熱情,從而使美能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成長、壯大。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以“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各方面逐步轉變為教師角色,盡快適應“新課標”,成為“新課標”的有效執行者和積極建設者。我們的音樂教育也才能夠真正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肩負起培養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