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已有知識和心理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更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以學生為本
一、堅持以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實踐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在課堂上應以學生為本,當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
(一)在課堂上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比如一節課40分鐘約半小時給學生上機操作,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動手操作時間。切忌灌輸式教育。
(二) 提供導學案給學生自主學習
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每節課都配套導學案。在導學案比較難或比較容易遺忘的地方,會加上一些幫助信息,并且會以不同的色彩注明,并附上一些比較有趣的卡通圖片,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回憶知識點,還可以把一些比較生硬的知識趣味化。在課上,學生是先根據導學案自主學習,在老師必要的點撥、引導下,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三)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學習
在課堂中,采用“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分小組形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每一小組的好生能發揮其優勢,同時后進生可以得到優生的幫助。組內各成員的分工是不同的,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任務,使每個學生都在不同層次上發展。
(四)改變教師觀念,從“權威教學”觀念轉變為“共同探索”觀念
課堂上先把任務交給學生去探索完成后,再讓學生上臺展示,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一起解決問題。
二、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處理教材
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材上抓重點、破難點,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結合科技創新活動,拓展與其它學科整合。
(一)在教材處理中抓重點、破難點
準確地把握了教材體系,抓住教學重點,對于教學難點,提前寫在導學案中供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上機操作的時候,老師到學生之間巡視,分層次對學生進行引導解決難點。
(二) 在教材處理中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可以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內容生活化、趣味化。如:在制作word小報這部分內容中,原來的課本中是沒有要求制作旅游計劃的,只是比較枯燥地要求學生制作一份小報,此時,要求學生制作跟生活有關的旅游計劃,在關注學科知識基礎的同時,強調與生活、學生經驗的聯系,強調實際應用。
(三)在教材處理中與科技創新活動相結合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高一年級學習上網搜索材料和word字處理軟件的基礎上,結合當年的市科技創新比賽,讓學生從確定主題到寫查新報告,從搜索材料到開始制作,引導學生獨立制作科技創新作品,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到的要堅持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四)在教材處理中滲透德育教育
讓學生制作flash動畫時運用的內容是學校的校訓,教育學生要牢記校訓,熱愛母校。在制作旅行計劃word小報搜索相關景點時,引導學生進行美的評價,培養學生要保護身邊的環境,養成環保意識。
(五)在教材處理中滲透其它學科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提到:“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他課程的學習。”信息技術作為一個工具,要跟其它學科整合。如:聯合語文學科制作語文電子課本,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語文課中各節課的網站。在導學案任務中滲透其它學科知識點。
三、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法,以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尊重學生的自主意志和獨立人格的形成。”要將這一理念貫穿于整堂課。在上課之前事先根據“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前后四人組成一組,在上課時,先展示優秀作品,提問學生,激發學生興趣,再引出本節課內容,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情景教學手段。接著,發布任務,進行任務驅動法教學,讓學生根據導學案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上網搜集信息,完成導學案任務,其中分階段讓小組成員上臺演示,然后提交作品后進行自我評價、組內評價及組間評價。期間,老師在學生之間巡視,分層次教學輔導。老師通過分組、小組監督合作交流,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從而使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很好的幫助其它學生,通過各種評價機制,讓那些原先不會做作業而偷玩游戲的學生受到同組學生的監督,這不僅體現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并有相互檢查、監督的作用。使學生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合作交流,合作學習,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老師針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即采用案例分析教學法,最后,老師展示學生提交的導學案作品,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知識點,使用了總結歸納教學法。
四、重視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評價
評價一堂課,重要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的講課。課堂教學追求的效果,應該落腳于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完成跟實際生活有關的綜合任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習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學生利用電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其信息素養也提高了,學習效果也好了。
(二)巧用鼓勵賞識語言,助推學生成功
老師在展示學生作品時,采用各種鼓勵性語言,極大鼓舞學生學習的動力。
(三)采用多維的評價模式,增進學習效果
每節課讓學生當堂完成任務并提交,老師及時登記并進行評價,不僅有老師的評價還有學生的評價。采用多維學生評價體系,在學生評價中采用多種不同的評價的內容、評價的方法、評價的標準、評價者等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原則,制定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評價標準,由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組內評價、組間評價)、教師評價組成。學生通過評價進一步修改完善作品,涌現出不少的優秀作品,很難想象是中學生做出來的,有些作品后面還獲得省市電腦作品比賽獎項。
總之,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已有知識和心理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更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