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璞
摘要:大學生作為法律援助隊伍中的主要構成部分,其為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以及法律社會的構建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大學生法律模式中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將對如何完善大學生法律模式進行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如何;完善;大學生;法律援助模式
法律援助在我國起源于1994年的法律援助制度,并將全國各地的高校組織囊括在法律援助隊伍當中。而大學生作為法律援助隊伍的主要構成,其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于社會,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事實上,將大學生囊括到法律援助的幫扶隊伍當中,不僅能有效緩解社會中法律援助提供不足的現象,也能有利于法學教育模式的改革,積極培養了法學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還鍛煉了大學生解決法律問題的綜合能力。可以說,大學生法律援助是一項多贏的措施。但是,當前我國大學生法律援助模式當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促使大學生法律援助模式無法收獲到預期的效果,需要研究人員對大學生法律援助模式的完善予以深入的探索,以期創造出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法律援助模式。
一、大學生法律援助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援助體制下,大學生法律援助隊伍是一種民間的法律援助組織,并無法像政府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那些為社會提供多元化的援助,只能在大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為被援助人提供非訴訟形式的法律幫助,例如法律咨詢、代寫法律文書等等,并沒有涉及到包括仲裁、公證、訴訟代理等涉訴內容。也就是說,現行的大學生法律模式的受案渠道狹窄,形式也較為單一。其次,正是由于大學生法律援助隊伍是一種民間法律援助組織,其被受制于“學生社團”定位的管理模式,自身獨立性不夠,且規章制度不夠完善,缺乏對成員有效的管理手段,促使大學生參加法律援助之間成為身份的象征,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發揮出大學生法律援助的功能。最后,大學生法律援助作為一種自發組織的法律援助組織,其一般受學校團委領導,無法獨立自主的開展工作,且案源的尋找和組織運行一直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促使本應該主動的法律援助活動變得消極被動起來,大學生法律援助組織也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二、完善大學生法律援助模式的有效途徑
針對以上我國大學生法律援助模式中存在的各項問題,應對大學生法律援助模式予以不斷的完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擴展服務范圍、保證援助質量,從而更加廣泛地惠及大眾。
(一)不斷拓寬受案的渠道和豐富受案的形式
為了有效解決當前我國大學生法律援助模式中受案渠道單一的問題,首先就應該不斷拓寬受案的渠道,同時豐富受案的形式,為大學生開展法律援助活動埋下更多機會點。通過充分調動高校法學教師與客座律師的資源,積極開拓更多的案源,并通過客座律師的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訴訟案件的機會,促使學生能夠全程參與到訴訟案件當中去,拓展大學生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圍。其次,學校也可以與律師事務所進行校企合作,通過組織大學生到律師事務所實習的方式,促使學生有更多的使用法律知識的機會,以此豐富學生的實戰經驗。同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也更能履行好法律援助的職責。然后,學校還可以積極聯合政府部門,將學生派遣到社會基層組織當中去,通過法律宣傳、義務法律咨詢活動來擴大大學生法律援助的案源,并解決老百姓的法律疑慮。在此過程中,還能向廣大基層公民普及更多的法律知識,有利于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最后,還可以通過強化與第三方的合作,與歸屬地政府下屬的法律援助機構和各類媒體建立實質性、深入的合作,以此保證大學生法律援助機構的案源。
(二)建立科學完善的大學生法律援助管理模式
由于當前我國大學生法律援助組織仍屬于民間自發性組織,其是以大學生這一特殊身份群體為主體,為大眾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就要求大學生法律援助組織必須具備良好的管理模式,以此保證整個組織的正常運轉,且通過有效的選拔方式來提高法律援助隊伍的準入門檻,提高整個大學生法律援助隊伍的綜合素質。可以通過測試選擇的方式選擇優秀的法學專業大學生作為法律援助隊伍的成員,盡量選擇熱心公益、專業知識扎實且人際交流能力強的法學生進入到法律援助機構當中,以此為公眾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法律文書寫作服務。還可以通過道德品行的考察來選擇從業道德高尚、具備執業道德的大學生來從事法律援助工作。其次,還應該確定好合適的大學生法律援助人員數量,不宜過多,造成團隊經費的緊張,促使整個法律援助隊伍無法有序的運行;團隊人員也不易過少,無法滿足人們正常的業務需求。要想確定大學生法律援助隊伍的人數,必須從案件數量、其他法律服務量的打消、組織成員自身掌握的技能程度來進行確定。一般盡量選擇團隊協作的方式來進行,將擅長法學理論與研究的人員以3-5人為一組的方式來開展活動,并依據案件受理、法律實施和辦公室協作的分工方式來開展法律援助工作。通過這樣的人員安排與分工協作,可有效提高法律援助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組織的縱向管理。最后,還應該制定明確、嚴格的工作制度,以此嚴格、嚴明團隊的工作紀律,且設立相應的激勵保障制度,在約束大學生法律援助行為的同時也積極調動大學生的工作積極性。
(三)積極開拓主動、多元化的服務內容
法律援助存在的主要意義,是為貧困人民提供更多的法律幫助,以此滿足社會公眾多方面的法律服務需求。而當前我國大學生法律援助的真正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為了能突顯出法律援助的真正作用,大學生法律援助組織應該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法律服務,以此探索出適合大學生的法律援助服務模式。可以通過定期或者不定點的法律宣傳活動、固定場所的經常性法律咨詢活動、建立電話、網絡咨詢平臺以及代書、證據搜集指導與代理服務來豐富大學生法律援助的服務內容,也為大學生的法律適用提供更多實踐機會,通過反復鍛煉來提高大學生法律援助的服務水平。
三、結論
總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推行,社會公益逐漸深入人心。而大學生法律援助作為社會公益的主要構成部分,不僅能為貧困人員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也能緩解我國社會公眾中法律服務供小于求的矛盾,還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法律知識的機會。由此可見,大學生法律援助是一項共贏的社會發展措施,其在我國法治國建建設中也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需要全體法律從業者予以重視和關注,并加大對大學生法律援助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我國大學生法律援助模式,提高我國大學生法律援助的服務水平與專業質量。
參考文獻:
[1]何鐵軍,楊慶玲.診所法律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社區法律診所系統化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5(17):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