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田
摘要:《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做到“教學做”合一,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探究知識,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朝著高效、實用方向發展。從幾個方面介紹了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主體性地位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體性”即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時所表現出的功能特征,具體表現為選擇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以學為本,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呢?我認為,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更新理念,轉變角色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有責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師道尊嚴”的圣框。學生是否發揮學習主體作用與教師的態度密切相關。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
學生的學習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度過的,“課堂教學是主渠道”。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對象觀,擺正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以民主、平等的態度面向全體學生,用真情實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大舞臺,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新時代提出的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學生在積極學習的過程中,開動腦筋,學會學習。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逐漸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發展,成為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教育家布魯諾也說:“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首先必須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興趣是課堂教學的潤滑油與原動力。學生對語文學科感興趣,就會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就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求知興趣,不斷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不斷給學生成就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與自信。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氣氛。”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入自主角色,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減輕學生的精神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緩解課堂疲乏,引導學生深入文章深層,主動探索。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就要關注他們的需要,愛護他們的好奇心,珍視他們的個性體驗。因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解答、掌握結論,而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啟迪智慧,全面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尋求、發現和解決新問題。
三、激勵質疑,啟迪學生的思維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語文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以前,對待學生的這類插話,我認為是“耍小聰明”“出風頭”,甚至是“目無師長”,“破壞課堂紀律,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往往惱羞成怒,加以斥責、諷刺,這樣做,有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造性,而且在學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大大激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造性,學生上語文課大膽發問,敢于提出獨到的見解,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其實,知識浩如煙海,教師不可能萬事精通,尤其在被學生“問倒”之后,教師要表現出“不知為不知”的坦誠,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千萬不能怕尊嚴而訓斥學生。同時,教師還要虛心好學,積極探尋學生所提出問題的答案,也可以讓學生帶著新的問號下課,引導他們自主學習,鼓勵他們的創見之疑,創見之問。這樣,自主學習就落到實處,使學生張揚個性,積極主動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激勵評價,激發學生的主人意識
新課程指出:“對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的出發點與歸宿點就是——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美國課程理論學家斯塔弗爾比姆說:“評價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倡導激勵評價,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自我的評價,更有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還有學生對文本的評價。多元評價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加入,激勵評價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成功喜悅,從而產生學習沖動,并全面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被肯定。”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要舍得給學生激勵,對學生的活動多做肯定性評價,那么,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與需求就會更強烈。
當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途徑和方式方法不拘一格,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放棄以往的師道尊嚴,俯下身來與學生平等地交往和交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保護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感受,積極評價每一位進步的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以學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成為初中語文課堂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