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的語文教學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與進步,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也變得多種多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知識的途徑點變得豐富起來。隨著教師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教師對課本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作為語文課本的有機組成部分,課文插圖,也逐漸的得到了教師以及學生的注意與重視。課文插圖的存在,不僅僅能起到點綴的作用,也能起到激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作用。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中充分的利用這些插畫進行教學,發(fā)揮插畫原本的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文插圖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但是大部分教師還沒有辦法在課堂中合理的運用插圖,因此,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合理的運用插圖,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努力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
關(guān)鍵詞:課文插圖;初中語文;應用
教師在教學中雖然越來越重視課本,也越來越重視插圖,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插圖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將課本內(nèi)插圖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好的課文插圖是教科書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夠加強對讀者的感染力,加深讀者的印象,使讀者認識得更清楚,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 我國的語文課本中也有許多的插圖,并且大部分的插圖都出自大師之手,具有較大的藝術(shù)性,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shù)鑒賞能力。教師如果只對課文中的文字進行講解,難免會降低課文內(nèi)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利于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插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往往會對電視節(jié)目的情景產(chǎn)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卻不一定對課本中的某些篇章有十分深刻的印象,這是因為聲音和畫面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點,但是文字相對于圖片來說卻較為抽象。課本中的插圖有著同樣的道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
一、插圖有助于學生在預習中理解課文
目前來說,我國的大部分中學生不是特別重視預習,對預習的觀念還停留在應付老師的階段。更何況有些語文課文敘述的內(nèi)容不是特別好理解,學生在本來就不怎么認真的預習過程中難免會感覺到枯燥乏味。如果學生在預習課文的時候可以配合插圖,那么學生就能對課文的理解更進一步。對于語文來說,文字十分重要,文字中包含的內(nèi)涵也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插圖,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就不會特別的深刻而到位。學生合理的利用課本中的插圖來預習文章,就能達到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中就附有一幅插圖,學生可以通過插圖來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童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預習這篇文章時,自然會感覺不是特別順手。學生在預習時配合《童趣》中的插圖,相對于不配合插圖來說,能更準確的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實,出自大師之手的插圖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能讓學生化難為易,由深入淺,能讓學生取得更好的預習效果。
由此可見,插圖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學生能通過插圖較為精準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有助于學生吸收難度程度不高的知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插圖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大部分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只是單純的解釋詞語的用法和課文的中心思想,教師講的越多,講的有時候都口干舌燥,學生也不一定能理解,有時候還會在課堂上開小差。教師如果將插圖配合在課堂的講解中,就能使學生心領(lǐng)神會,也能讓學生聽的更有意思。教師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干講,不光自己講的辛苦,學生也聽得辛苦。
例如,在課文《紫藤蘿瀑布》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插圖,讓學生在聽講之前先了解紫藤蘿的基本生長狀態(tài),就能理解作者在課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寫的紫藤蘿到底是什么樣子。同時,教師可以在講解景物順序的時候,讓學生仔細的觀察插圖,學生就可以知道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用的是由遠及近,從上到下的順序。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恍然大悟,同時學生也理解了寫景的順序。在這篇課文中,學生不光能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也能學習到作者的寫作手法,最關(guān)鍵的是,可以通過觀察插圖明白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寫景的同時,往往也是在寫情。
教師要合理的在課堂中利用插圖,首先,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愿意參加到課堂中來。其次,這種方法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長期保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最后,學生可以通過插圖觀察到各種各樣的道理與哲理,觀察與理解能力都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雖然學生在初中階段很少遇到看圖寫作類型的寫作專題,但是學生觀察插圖的能力同樣很重要。學生如果培養(yǎng)出了觀察插圖的能力,那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有意思的東西,也會習慣性的去觀察,去思考。
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天就可以有效果的,但是一旦學生培養(yǎng)出觀察能力,這將會讓學生終生受益。教師在上課時,要注意帶著學生一塊兒觀察插圖,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方法,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不能只讓學生自行觀察。也要教學生如何進行觀察。插圖是文章中某一個靜止的瞬間,要想通過插圖理解文章,教師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插圖進行二次形象。
教師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光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理解課文,也可以幫助學生觀察生活,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語文本來就是一個感性的學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異常的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觀察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
結(jié)語: 我國的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有了蓬勃的發(fā)展,各種各樣新型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出現(xiàn),教師的選擇余地也變得越來越大,學生吸收知識的途徑也變得越來越多。同時,實踐證明,課本插圖,也為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也要不斷地進行學習,選擇合適自己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努力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當前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插足存在的不同與對策分析. 韓敏亞. 中學時代. 2014年02期
作者簡介:劉立軍(1969.7—),男,本科,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第四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