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敢于提問、擅于提問是學生掌握新知識,進行創新創造的必要條件之一。新形勢下教育目標要求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勇于質疑,樂于發問,成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基本的史實知識,還應教育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其問題意識,使其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探討解決。本文將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進行詳細探討,研究具體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意識;培養
初中歷史博古通今,內容含量豐富,歷史史實眾多。然而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并不應只是簡單記憶,熟知了解。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歷史進行深度剖析,質疑發問,探索總結,如此才能使歷史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師可以通過營造教學環境、創建學習情境、有效教學評價、開展探究活動等不同方式促進學生發問思考,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并使其學會運用歷史思維進行探索研究。
一、營造民主教學環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問
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是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前提。在課堂中學生之所以不敢提問,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害怕教師的權威,擔心自己提出錯誤問題被否定。這樣造成了學生都不敢質疑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此一來就很少人愿意提問,課堂氛圍就會很冷清。因此,教師應積極創建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勇于提問,善于表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與學生平等相待,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宰者,師生之間建立融洽和諧關系。并且學生在參與交流歷史相關問題時,教師要給予發言學生積極的鼓勵和肯定,使他們增強自信,敢于質疑教材知識,繼續大膽提問猜測,表達對于歷史問題的不同觀點或意見。這樣長久堅持就能形成民主融洽的課堂氛圍,逐步增強學生主體意識,積極提問探究。此外,除了班級融洽氛圍的營造,學校還應建立敢于提問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受到校園大環境的影響,敢于挑戰權威,積極培養問題意識。
二、指導學生自學教材,深入學習發現問題
學生自學課文對于強化他們的問題意識也非常重要。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預習課文,并提前搜集查閱資料,在導學案的引導下了解教學內容,完成課堂練習。其次,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進行知識梳理,組內成員相互提問討論解決疑難。再次各小組間選取代表進行成果展示,學生有疑問可以提出,小組給予解答。這樣通過自習可以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其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潛能,勇于質疑,解決問題。
三、積極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提問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與教材歷史內容相關的學習情境,以此讓學生融入教學中,感受歷史景象,激發歷史情懷,理解歷史知識。通過情感觸動,在教師的適時引導和幫助下,深入剖析,質疑提問。創建學習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歷史課文相關的歷史插圖、影視視頻、聲音錄像等作為素材,創設直觀形象的歷史情境;也可以將歷史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系,將抽象的歷史知識展現于熟悉的生活中;還可以結合課文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思考、發現。在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影響下,學生對教材內容將有更深體會,并進行積極思考。例如:在講解“開元盛世”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開元時期農業生產工具“筒車”、“曲轅犁”的圖片,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和想象,了解當時農業的發展。再播放一段有關開元盛世的視頻資料,讓他們通過直接的觀看影音了解唐朝開元年間的政治、經濟、手工業的全盛發展景象,想象當時的繁榮盛景,增強民族自豪感。并通過此情境深入思考,提出疑問:為什么唐朝這個時期可以取得如此的盛世局面,是如何取得的,其他時期為什么沒有?如此進行質疑探究,將能使學生對于開元盛世了解的更加清楚,學會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及歷史發展。
四、實施科學評價機制,激勵學生樂于提問
科學的評價機制對于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有著積極作用。教學評價的進行并不意味著學生學習就此結束,而是其新征程的開始。教師積極正確的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認識自身閃光點和成長空間,而且可以使其感受到提問的快樂,享受提問的過程,增強提問意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恰當運用教學評價。在學生質疑提問時,即使問題可能很淺顯或者沒有價值,教師都不要給予他們直接的否定或批評,否則會嚴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使其不敢再進行提問。而針對這種情形,教師首先應鼓勵和贊揚學生的積極主動,并嘗試著進行追問,了解學生提問的想法和思路,并適時給予正確引導和指正,使其認識到自己提問的缺陷和誤區,拓展思維,再次深思,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
五、開展課外小組活動,促進學生提問探究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只能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在課堂之外也存在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開展不同形式的課外小組活動,以此促進學生提問探索。例如:在學習“戊戌變法”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相互合作,閱讀教材并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戊戌變法的背景、經過、結果、意義及失敗的原因,并最終撰寫論文“戊戌變法之我見”。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深入學習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歷史紀念館,近距離接觸歷史實物和相關景觀,引發學生提問探究。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更多的與教學相關的課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實踐過程中提出質疑,合作探討。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有益,同時也將提升其綜合歷史素養和能力。
結語: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教師、學校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將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時刻體現,以此激發學生提問精神。當然在實施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還應注意問題的質量,避免多而不精。有技巧的指導學生深入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其可以感受到提問的快樂,享受提問探索的過程。當學生能不斷的提問、發現時,將推動歷史教學達到更高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文芳.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3(5):144-144
[2]趙葉平.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J]. 教育, 2012(1):00091-00091
[3]馬風云.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探討[J]. 速讀旬刊, 2011(10)
作者簡介:張淑華(1968.10—),女,本科,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慶陽中心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