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娟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它使教學過程最優化,教育效果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在這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打造新課程標準下的“高效數學課堂”,談幾點體會。
一、有效的教前準備
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領會教材意圖。教師要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內涵,可以說教師研讀教材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教師可以經過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許多優秀的教學設計都是在領會教材意圖的基礎上對教材深加工。
其次教師要在吃透教材,領會教材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選用教學方法時要認真考慮兒童的認知規律和本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有效的課堂教學
如何讓課堂40分鐘有限的教學時間煥發出無限的活力,達到學生學得高效,教師教得高效呢?
(一)導入要新,以興趣引發思維
學生的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愛學、樂學、會學、善學。導入新課時,我采用表演游戲、編講故事、制造懸念、創造情景等,具體教學中可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具體掌握。
(二)構建媒體型學習模式,追求高效課堂
使用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對教師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學任務和目的。利用信息資源,可以節省教師的備課實踐;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等。對學生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學到比原先更多的東西。利用網絡資源,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多種感官并用,加快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些難點問題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手段,把它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數學計算能力和拓展數學思維方法等智力素質,同時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以全面的發展和提高。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學生的空間想象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三)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為目標的。動手能力強的拼,朗讀水平高的讀,書寫能力強的寫,條理清晰的說。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得以彰顯,使大家都得到了鍛煉并發揮了自身的長處。
(四)開展有效的評價
學生的學習態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身上隨時閃現的閃光點,給予及時、恰當的肯定與激勵,讓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師正確的評價也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
三、培養學生 良好的習慣
小學階段正處于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其次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后,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讓學生養成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高效課堂是數學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愿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