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鳳伶 陳紹田 高寶巖
摘 要:美麗村莊建設是提升農村公共設施、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天津在美麗村莊建設過程中,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筆者采用實地調研及統計數據分析的方法,通過分析天津美麗村莊建設總體情況及亮點類型,剖析當前美麗村莊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推進天津美麗村莊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美麗村莊;村莊基礎設施;村莊環境;天津市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08.020
推進美麗村莊建設,是天津市委、市政府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堅持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的一項重要舉措。2013年8月,天津市政府發布《美麗天津建設綱要》,明確提出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1]。2013年10月,天津啟動實施“美麗天津·一號工程”清潔村莊行動,計劃用兩年時間,著力解決村莊的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環境清整、村莊綠化、長效管護機制等五個方面的問題[2],為美麗村莊建設的環境改善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筆者通過實地調研及統計數據分析,全面了解天津美麗村莊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供決策部門參考。
1 天津美麗村莊建設現狀分析
1.1 取得的成就
1.1.1 村莊的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升 2005年以來,天津圍繞“六化”(即村內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能源清潔化、垃圾污水處理無害化、生活健康化、村莊綠化美化)、“六有”(即要有黨員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便民超市、衛生室、村郵站)建設內容,著力開展文明生態村和美麗村莊建設。截至2013年底,文明生態村、美麗村莊建設完成村內道路硬化2 948 km,里巷街道硬化3 337 km,修建地下排水管道2 215 km,安裝路燈6.8萬盞,解決了農民群眾“夜晚、雨天出行難”的問題,清潔能源進入農戶家庭,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7.1萬臺,建設秸稈氣化設施52臺套,近4萬農戶用上了潔凈便宜的秸稈氣和戶用沼氣,建成健身廣場和各具特色的休閑公園1 423個,為農民群眾開展文體活動創造了條件。實施了農村安全飲水和管網入戶工程,解決了320萬農民飲水不安全問題。村莊設施不斷完善,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1.1.2 村莊的環境面貌顯著改善 文明生態村、美麗村莊著力加強村莊環境建設,使村莊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截至2013年,拆除違章建筑1.2萬多間,解決侵街占道、私搭亂建問題;加強村莊綠化、美化,重點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重點部位進行綠化,鼓勵農民在庭院內植樹種花,村莊生態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加強村莊公廁改造力度,改建村莊公廁1 367座,遏制了村莊廁所夏天時臭氣熏天、蒼蠅亂飛的局面;為創建村配備了垃圾箱和垃圾池,購置垃圾運輸車1 800多輛,垃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不斷完善;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機制不斷健全,村莊“臟、亂、差”的現象得到有效治理。
1.1.3 農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通過文明生態村建設、美麗村莊建設、清潔村莊行動,為廣大農民創造了良好的人居環境,使農民群眾充分享受到了新農村建設的成果。環境的改善也促進了農民思想觀念的提高,廣大農民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和文化品位不斷提升,融洽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和鄰里關系,促進了鄉風文明建設,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1.1.4 基層民主建設顯著加強 文明生態村建設、美麗村莊建設始終把廣大農民群眾受益、滿意作為村莊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尊重農民意愿,民主議事,走群眾路線,讓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決策、建設、監督和管理,鼓勵群眾籌資籌勞建設自己美好家園。村莊建設工作從計劃的提出到最后形成決議,以及創建過程的監督,都是村民的集體行為,提高了村民行使民主權利的積極性和村級決策水平,增強了村務管理的規范性,提高了村務管理水平,促進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1.2 已建美麗村莊亮點類型分析
通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天津已經建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美麗村莊,主要概括為以下幾種類型。
1.2.1 產業發展型 通過產業發展帶動村莊整體發展。如津南區迎新村,借助優勢地理位置,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服務業,帶動村莊發展;北辰區雙街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和人們生活現代化;津南區三合村以工業為支柱產業,使該村成為經濟強村;武清區南辛莊村通過打造香油產業帶動該村發展。
1.2.2 高效農業型 近些年,天津部分村莊通過發展“一村一品”,打造高效農業,帶動農民增收。如武清區寺各莊村,通過設立農業發展基金,大力發展林下菌類種植項目,增加機體收入;武清區灰鍋口村、漢沽孟家村通過打造葡萄專業村,大港崔莊子村、沙井子三村通過打造冬棗專業村,西青區水高莊村通過打造沙窩蘿卜專業村,北辰區前堡村通過打造果樹專業村等,發展“一村一品”,帶動農村發展。
1.2.3 休閑旅游型 通過休閑旅游帶動村莊發展。如薊縣毛家峪村通過打造長壽度假村吸引游客觀光度假,帶動村莊經濟發展;靜海西雙塘村通過發展一、二、三產業帶動旅游業發展,讓農民過上了小康生活。
1.2.4 城郊集約型 通過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發展現代商業,帶動村莊經濟發展。如西青區王蘭莊村通過打造集約化、國際化的商業設施,吸引大批客商前來進駐經營,帶動村莊集體經濟發展。
1.2.5 文化傳承型 通過傳承歷史文化帶動村莊發展。如寧河縣盆罐村村民們傳承了一項幾百年的老手藝,采用粘土制作陶工藝品,目前,這門手藝已經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薊縣的西井峪村,通過就地取材,傳承石頭文化,打造“石頭村”,使該村成為旅游名村。
1.2.6 生態保護型 通過保護生態自然景觀,使村莊成為游客休閑觀光的圣地,帶動村莊經濟發展。如武清區的后蒲棒村位于武清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中心地帶,葦塘濕地是村子得天獨厚的景觀,有320多種鳥類在此棲息,帶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進而拉動了村莊經濟發展。
1.2.7 環境整治型 通過改善村莊環境帶動村莊整體發展。如西青區王村以前是遠近聞名的窮村,90%的村民住著低矮的危陋平房,生活在臟、亂、差的環境里。十年來,在該村書記的帶領下,通過建房、修路,配套城鎮化基本設施,家家戶戶住進了別墅和公寓樓,并投入巨資徹底改造污水河對環境污染問題,使人們生活在干凈、文明的環境里。
1.2.8 漁業開發型 通過漁業帶動村莊發展。如寶坻區小辛碼頭村,是北方典型的魚米之鄉,通過突出“千年古渡”特色,以及開發“稻田養蟹”模式,發展漁業,同時帶動村莊旅游業發展。
2 天津美麗村莊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美麗村莊建設對于改善本市村莊人居環境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有一小部分村莊建成了美麗村莊,村莊環境整潔,人們生活比較富裕,實現了城鄉融合發展。但從調研來看,大部分村莊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2.1 村莊基礎設施還較薄弱,建設任務艱巨
全市有3 786個村,已創建的文明生態村和美麗村莊不足1/3,其余大部分村莊基礎設施還較薄弱,主要體現“六化”設施上。如,村莊道路方面,沒有任何道路硬化的村莊達1 302個,占總村數的42.3%;街道亮化方面,有2 218個村莊路燈設施很不完善,占總村數的72%;村莊綠化美化方面,村莊綠化率為15%,要達到35%的綠化目標,還需要完成2.3萬hm2的綠化任務。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還很艱巨。
2.2 村莊公共設施水平還不高,提升任務艱巨
雖然“六有”公共設施基本實現村莊全覆蓋,但與廣大農民日益提高的需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部分村莊的農家書屋、村活動室的利用率還不高,書籍的更新、設施水平不能滿足農民的需要;部分村衛生室用電、用水、冬季供暖、夏季防暑等經費沒有保障,村醫整體診療水平偏低;在購物方面,龍頭企業和連鎖企業的超市、便利店延伸到農村的數量很少,部分村莊為個體經營的小商店,這些小商店進貨不規范、渠道雜,商品質量沒有保證;在農民出行方面,農村的客運班線還達不到城市公交的班次和水平,乘車的舒適度和服務水平相對較低。
2.3 村莊環境問題突出,解決臟亂差問題任務艱巨
垃圾處理方面,大部分村莊還未得到根本改善。在全市3786個村中,環衛設施健全、保潔隊伍健全的村莊占38%,有環衛設施、無保潔隊伍的村莊占8%,施不健全或無設施、有隊伍的村莊占44%,無設施、無保潔隊伍的村莊占10%;污水處理方面,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的村莊占89%,建有村級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僅占1%,污水處理設施亟待提高。另外,老五縣大部分村莊柴草與炊事用火緊密相關,柴草隨處堆放比較普遍,部分村莊垃圾、污水、柴草亂堆亂放造成環境衛生問題仍很突出。
2.4 建設資金不足成為美麗村莊建設的主要瓶頸
美麗村莊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據初步測算,僅村莊道路硬化、垃圾、污水、綠化需要投資180多億元,而目前的財政配套資金與現實需要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天津大多數村莊集體經濟還相對薄弱,村集體經濟超過100萬元的村莊僅200多個村。隨著建筑材料及人工費用等建設成本不斷加大,在尊重農民意愿、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原則下,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瓶頸問題更顯突出。
2.5 缺乏特色產業支撐,村莊持續發展受到制約
目前,天津村莊的產業特色還不夠突出,部分村莊種植結構單一,農民增收渠道不寬。大力培育村莊特色主導產業,引導農民發展綠色、優質、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村莊生態經濟,加大放心菜、放心農產品的產業基地建設,發展綠色、安全的農產品,同時加快村莊二、三產業發展,促進村莊經濟持續發展、為農民創業增收創造條件的任務仍很艱巨。
3 加快推進天津美麗村莊建設的對策措施
針對當前天津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措施加快推進天津美麗村莊建設。
3.1 科學編制規劃,引領美麗村莊建設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新農村建設布局規劃,科學編制美麗村莊建設總體規劃、垃圾污水處理體系規劃,通過高水平的規劃引領美麗鄉村建設,謀劃村莊長遠發展。2015年,要完成150個美麗村莊規劃、1 360個清潔村莊行動方案,編制美麗村莊規劃建設導則、制定美麗村莊考核評價方法等文件,指導美麗鄉村建設和發展。
3.2 加大投資力度,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以遠郊五區縣為重點,適當兼顧環城四區和濱海新區,加強村莊基礎設“六化”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六有”完善提升。“六化”建設,即:道路硬化,通過改造路網結構,提升道路等級,村莊道路全部改造成為混凝土或瀝青路面,強化日常養護和維修;街道亮化,通過對村莊主干道、里巷和露天活動場所科學合理地設置路燈,采用節能新技術,注重節約和保持正常使用;垃圾污水處理無害化,通過建立適宜的處理模式,垃圾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鄉鎮運輸,區縣集中無害化處理”模式,倡導垃圾源頭分類,就地減量,資源化利用。污水處理采取建污水處理廠(站)或簡易處理模式處理村莊污水,不斷提高垃圾、污水處理無害化水平;能源清潔化,通過推廣應用太陽能、沼氣、秸稈等新型能源,推動農戶建設沼氣池和農村改廁,使用清潔化能源;村莊綠化美化,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對村莊周邊、道路兩側、房前屋后和河流兩岸、池塘周圍等植樹綠化,落實管護人員和責任,創新管護和受益機制;生活健康化,通過宣傳和引導農民樹立綠色、健康和低碳生活理念,增強節能和文明消費意識,普及健康知識,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六有”公共設施完善提升,通過提升“六有”公共服務設施功能,進一步提高建設標準和水平。通過“六化”、“六有”的建設和提升改造,大力推進美麗村莊建設。
3.3 開展清潔村莊行動,著力改善村莊整體環境
按照“美麗天津·一號工程”總體部署,在全市村莊范圍內開展清潔村莊行動。一是開展衛生集中清整活動,重點整治村莊街道環境、整治農戶庭院環境、清掃清理衛生死角三項內容,凈化村莊環境,改變村莊臟亂差現象;二是加強垃圾處理體系建設,根據區縣垃圾處理體系規劃,配備垃圾處理設施,形成完備的垃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三是加強污水治理工作,在旅游特色村、美麗鄉村中選擇有條件的村莊,建設污水管網,集中處理生活污水。其余村莊采用衛生廁所、戶用沼氣、生態塘等方式進行污水簡易處理;四是加強村莊綠化美化,重點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重點部位進行綠化,營造環村林、片林,村莊綠化6 000 hm2;五是加強長效管護制度建設,全市村莊都要制定村衛生保潔制度規章,并按照5‰的人口比例,規范設置村莊衛生保潔員,確保村莊一年四季干干凈凈。通過清潔村莊行動,從整體上提升村莊環境面貌。
3.4 培育特色產業,打造經濟綠色低碳新農村
大力發展綠色、優質、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無污染的特色產業,推進村莊產業“一村一品”[3]。一是開展生態基地建設。通過加強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施用有機農藥、化肥等措施,打造生態農業。二是培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深度挖掘農業與農村旅游資源,通過培育農業與農村休閑觀光景點、設計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體驗項目,大力培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4-6]。通過培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拉動我市村莊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三是加強二、三產業發展。特別是加強勞動密集型二、三產業發展,有序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
3.5 加強村莊精神文明建設,構建鄉風文明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和誠信教育。深入開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宣傳教育活動,增強農民生態意識、環境意識,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引導群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7]。積極開展共建美麗鄉村、共享美好生活等群眾活動,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文明程度。倡導移風易俗,完善村規民約,引導村民自覺抵制封建迷信,培育文明風尚,創建更多的“文明村”、“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廣泛開展農民群眾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大力提升村莊精神文明建設,構建鄉風文明的美麗新農村。
參考文獻:
[1] 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美麗天津建設綱要[EB/OL].(2013-08-06).http://www.docin.com/p-746573694.html.
[2] 作者不詳.天津市關于開展清潔村莊行動的實施方案[EB/OL].(2013-10-21).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3/10/21/011385655.shtml.
[3] 朱振亞,宴蘭萍.新農村建設“安吉模式”成功經驗探究[J].天津農業科學, 2012,18(6):100-104.
[4] 李瑾,孫國興,劉會想,等.科技引領與支撐天津市新農村建設的對策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3):1-5.
[5] 唐珂.關于建設美麗鄉村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鄉鎮企業,2014(6):68-75.
[6] 許經勇,黃愛東.寓生態文明建設于美麗鄉村建設之中[J]. 2014(8):146-151.
[7] 于法穩,李萍.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江西社會科學,2014(9):2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