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寶
【內容摘要】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所謂創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給予革新,或是創出前所不曾出現過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對老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語文學科也毫不例外。
【關鍵詞】語文 教學 滲透 創新 教育
有了創新,才能推動歷史,促進社會發展,它就是使歷史前進,社會發展的動力,新世紀對教育的要求就是要創新,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創新教育。那么,什么是創新,創新就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東西。創新要滲入到各學科,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入創新教育呢?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本人有以下幾點體會,僅供大家參考和交流。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創新之門
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提倡“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和諧的教學課堂,努力的創造出一個師生平等對話的課堂、輕松的課堂,把學生不知不覺的帶入一個活躍的課堂,自由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說出自己獨特的想法,這就有利于學生創新。教師要尊重學生,和學生進行真誠的交流,努力使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融為一體,對于學生不合理的說法,應該加以指正和引導,而不是一味的批評甚至諷刺;對于學生的合理說法或比較創新的說法,應加以表揚或鼓勵。如果你在堂課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那么,這就意味著,你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調動了某個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就你有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創新,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所創新,也就是說打開了他的創新之門。
二、改進教學方法,把創新滲透到教學中
傳統的語文教學,沒有把學生的認知規律放在第一位,教師就像醫生用的注射器,學生就病人,發現了問題,教師就以灌輸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學習,感覺很乏味,從而厭倦,慢慢失去學習這門課興趣。無興趣何談創新、所以教法必須改進。
1.教師應努力的創造和諧課堂,鼓勵學生在思維上,語言上,得以創新
對于一個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就是課堂,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是緊密聯系在這一個課堂上的。就像俗話中說的:“教師和學生是一條線上的螞蚱。”教離不開學,學也離不開教,有了好的教法,學生就會感興趣,學習有了興趣,對于這門課學習起來就輕松了,水平也就提高了,這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會緩和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好了,學生也就會大膽的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教師聽,教師就可以在交談的過程中指點學生,從而鼓勵學生多動口、多動腦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使整個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可以在輕松的學習中有所創新。
2.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想創新,必須調動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只要有了興趣,學生就喜歡鉆研這門課,這樣知識積累就越來越多,看的書多了,觀點就多了,慢慢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就給創新奠定了基礎,就像古代的人們用的摩擦起火,慢慢到人們使用火柴,在后來人們使用電石打火機,現在人們使用電子打火機,這就是人們不斷創新的一種現象,他推動了歷史的前進和社會的發展。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提出疑問,然后思考,就會進步。有了疑問,同學之間或師生之間就要展開討論,通過討論,思考,就可以激發學生進行創新,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向學生提問,或營造一個提問的環境,培養學生善問、想問、敢問的能力,從而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
3.科學的傳授知識,為創新奠定基礎
對知識點的傳授要科學,尤其是語文,教師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首先教師知識面要廣。對于一個知識面比較窄或知識貧瘠的人來說,就無法做到創新。只有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在此基礎上創新。如果教師不是長流水,一些新的東西就無法掌握,這樣學生在掌握前人的知識點時,質和量上就都會受到影響,這樣就影響了學生今后的發展。知識的應用為創新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如果離開了現實活動,創新能力的體現就無從談起,也就是說沒有知識的運用過程做鋪墊,創新無從談起。
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為創新插上翅膀
教師在講一篇課文時,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內容的理解,對字、詞、句的解釋,可以更上一層,可以針對課文提出一些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去欣賞,體會這篇文章,使學生獲得情趣上的升華,可以讓學生從美學的角度進行欣賞課文,教師給學生可以適當的講一些美學知識,讓學生把每篇文章的理解能力提升到美學層次,從對一篇文章的理解中能夠認識的一種具體的美。也可以從德育方面進行分析,有了思想政治課的幫助,語文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應該不難,從課文中出現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