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連友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改革中的廣泛運用,為學科之間的相互整合提供了可能。優美動聽的音樂,使人心情愉悅,心曠神怡,情趣高漲,如果將它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之中,必將給整個體育課堂增添幾分生機與活力,從而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促進學生心身的健康發展。
一、音樂對體育教學的作用
1.音樂有助于渲染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如果加以音樂的輔助,不但可以打破沉悶的課堂氛圍,而且還可以消除動作練習中的枯燥感、緊張感和疲勞感,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較快掌握運動技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優美悅耳的旋律和節奏可以激發人體的生理機能,促使大腦產生興奮,促進大腦皮質對人體的控制,心率變慢,血壓下降,肌肉得到放松,能量得到釋放,進而情緒高漲,提升學習興趣和運動的興奮性。
2.音樂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
音樂以它獨有的旋律、節奏、節拍對人體發生作用,旋律是具有空間性的高低流動形態,節奏在時間上與刻度有關,音樂把空間變成旋律,把時空變成節奏,形成有序的節拍。體育運動項目的特點之一,就是自身具有內在的節奏性,而這些內在的節奏性恰恰是中學生最難以掌握的環節。比如中長跑項目中的呼吸節奏有三步一呼、兩步一吸,一步一吸等。如果將音樂與體育巧妙地結合起來,即在中長跑運動之前利用音樂的節奏感進行學習和訓練,就很容易引導學生正確、迅速的掌握呼吸要領,從而降低運動過程中的緊張感和焦慮感,讓動作更加的舒展協調,教學效果會更好。同時,音樂也有助于激發機體潛能,加強和鞏固條件反射弧,提高“重現”和“再認識”的功能,起到強化學生動作記憶的作用。
3.音樂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音樂有助于調節學生心理,消除運動中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使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這對處于身體發育期的中學生來講具有重要意義。例如三級跳遠世界記錄保持者威力·幫克斯提出:如果不讓他在競技比賽中聽音樂,他將退出一切比賽。究其原因,音樂通過人的聽覺系統和神經系統刺激大腦,誘導大腦調控人體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和運動系統等,使人體各個系統的生理活動協調統一,從而提高運動中心臟、肌肉的工作效率,增強自信心,或者降低運動后心率、恢復呼吸頻率,肌肉放松,注意力集中等。因此,合理利用音樂,對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4.音樂有利于培養學生節奏感
音樂節奏是指音樂在時空上的輕重緩急,是人對音的長短、強弱、快慢、停頓等的感受能力,是人的聽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的綜合反映。體育節奏是指動力在時空上的分配方式,是一種對速度、力量變化的動力感覺。實踐證明音樂節奏能改善和提高神經反應的節律性規律,正確感知動作的不同階段的不同動作節奏和速度。通過音樂伴奏下的嚴格反復訓練,就會形成良好的動力節奏感,使肌肉的緊張和放松能合理交替,實現用力經濟的最大化去完成最大難度的技術動作。所以,在體育課堂的不同環節聽不同節奏的音樂,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動力節奏感具有重要意義。
二、策略
1.根據教材內容選取合適的音樂
中學體育教材包含了田徑、籃球、足球、排球、體操、武術等教學內容,每一種教材又涵蓋了不同類型的小項內容,比如田徑教材中有跑、跳、投;體操教材中有隊列隊形、技巧、支持跳躍等內容,又如跑中包含了快速跑、耐久跑、障礙跑、接力跑等,隊列隊形中有原地轉法,行進間轉法等。因此,針對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及不同的學生水平和層次等,選取合適的音樂既是學習內容特點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的需要,它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最終實現。比如在跳躍類運動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如《兔子舞》這種具有明顯節奏感的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節拍進行練習,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在武術《健身長拳》練習中可以選取《中國人》、《男兒當自強》等類型的音樂,太極拳則應選用輕緩的音樂相匹配,切不可千篇一律。
2.針對教學環節選取合適的音樂
根據教學環節的先后順序,準備階段的目的在于達到身心預熱,為基本部分的學習做好準備。因此,這一階段音樂的選擇應當是活潑歡快、節奏鮮明的音樂,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從而達到身心預熱的效果,節奏上通常以每10秒22~24拍為宜。基本部分的目的在于實現教學目標,達到鍛煉的效果。因此,音樂的選取應與主教材、學生年齡特點等相符合的,節奏鮮明、旋律優美的音樂。結束部分的目的在于學生心理和生理的放松,因此音樂的選取應當是選取旋律優美的輕音樂為主,以此消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和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