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涵
嗨,博覽人!
□ 文/林涵

在中國的綠城南寧,提到會展中心,幾乎無人不知。11年來,這個屋頂猶如朱槿花盛開的會展中心,一次次傳遞出了中國—東盟合作的最強音;在這里,中國與東盟10國商機匯聚,年年涌動,年年收成;中國—東盟博覽會的11年,是中國—東盟合作拾階而上的11年,也是南寧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11年。
會展中心,已經成了這個對接東盟前沿城市的地標。
而就在會展中心后山的一側,雜花綠樹的斜坡下,有兩棟不起眼的建筑,這兩棟辦公樓與會展中心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息息相關。這里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在這里,有數百人在為東博會日夜忙碌。他們朝氣蓬勃,精神飽滿,奮發向上。
這群可愛的人,我們稱之為“博覽人”。
東博會11年的風生水起,博覽人的付出功不可沒。
辦公樓的燈光,是每一屆東博會的“節氣表”。樓下樹立的倒計時牌,急匆匆地翻轉,催促著博覽人不曾停歇的步伐;擁擠的停車場,通明的燈徹夜不眠時,會期便臨近了。
中國有句古話,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因為這是一場由中國和東盟10國共同參與,吸引世界40多個國家前來一赴的國際合作盛會。如同農人要付出三季的播種、耕耘、醞釀,才有一秋的收獲。博覽人就是這場收獲盛會的耕耘者。雖然每年東博會舉辦的時間僅有3-5天,但卻需要東博會背后的博覽人長達近一年的辛勤忙碌。
每一年,從前期的確立東博會的主題,各國領導人的邀約,要人采訪的安排,制定國內外招商招展的總體方案,設計宣傳圖錄,確定參展國家和單位;到會期期間的國家領導、企業商家的往來接待,各論壇的細節安排,溝通協調參展貨品的通關運輸、與布展工人溝通、布展等等;再到展會結束后的統籌安排撤展等工作,事無巨細,都有著博覽人忙碌的身影。
他們說,這是一種為東博會忙碌的滿足和自豪,非物質所能衡量。
當諸多國家領導人匯聚一堂共商國家大事,當企業商家握手舉杯達成合作,當人們徜徉在充滿異國風情的會展中心,滿載收獲時,博覽人在舞臺的帷幕之后,看著閃光燈下人們滿滿的欣喜,坐在角落的椅子上,已經累得睡著了。而即使在夢中,他們臉上舒心的笑容卻依舊像花兒一般綻放開來。此情此景無聲勝有聲地為“非物質所能衡量”做了一個完美的注釋。
可以說,11年來,東博會的發展壯大與博覽人的付出密不可分。博覽人也見證了東博會11年來如何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長成為一個意氣風發的俊朗少年。
最初,東博會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提出而落戶南寧,而在發展過程中,東博會憑借自身的發展成為了自貿區建設的有力推手:加速了2004年的早期收獲計劃的推進,助推了2010年自貿區的建成。

如今,隨著打造升級版中國—東盟自貿區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東博會又迎來了新的使命。
千年前,繁榮的絲綢之路衍生了門庭若市的博覽會。《舊唐書》有載,在唐天寶初年(公元782年),在長安的廣運潭舉行了一場展示,各地的商人展示了綾羅綢緞、茶葉瓷器、紙筆硯墨等等。就形式與規模而言,已有博覽會雛形。另據記載,隋大業5年,隋煬帝在張掖舉辦了由西域各國參加的“萬國博覽會”。
如今,時間跨越千年,絲綢之路薪火重燃。“一帶一路”的建設需要搭建更多的合作平臺,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現有的最佳平臺,東博會當仁不讓。這當仁不讓的背后,就要求博覽人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把握全局的能力。嚴謹、高效、創新是博覽人的準則,他們秉持而行,勇往直前,義無反顧。
稱博覽人是舉著聚光燈,照亮了這場國際盛會的登臺者,自己卻隱在帷幕之后的燈光師,一點都不為過。他們是渺小的?還是偉大的?相信日益發展壯大的東博會已經給出,并將繼續詮釋出最有力的答案。
南國綠城進入5月,木棉正開得如火如荼。離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召開而“僅有”4個多月的時間。服務自貿區升級版,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使命,賦予了博覽人更多艱巨的任務。
信心滿滿的博覽人相互支撐,奮發前行,鋒芒綻放。
黃 俊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 綜合協調部

2005年初,我入職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面對會展業這樣一個充滿朝氣的行業,對我來說,顯得既陌生又新鮮,我清楚地認識到,一切要從零學起。
在同事們的悉心幫助下,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鍛煉機會,包括第一次策劃方案,第一次參與現場工作,第一次出國推介,第一次獨立辦展,第一次邁入管理崗位,每段經歷既豐富了我的閱歷學識,也成了我在秘書處工作的美好回憶。
十年來,我與東博會相伴成長。正如有句名言說的:“真正的旅程,不是為了找尋全新的景色,而是為了擁有全新的眼光”。除了學會堅持,我還明白了“無限風光在險峰”,這份事業所激發的熱情和求知欲,讓我收獲了克服困難和完成工作后暢快淋漓的成就感。
如今,全球會展業已進入新業態,打造“升級版東博會”的過程中將面臨更多新機遇及新挑戰,回首當年,再看當下,發現自己對這份事業的熱愛不減、激情更加,相信這份熱愛和激情將伴著自己繼續前行。
陳潔瑩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 研究發展部


投身博覽事業以來,一直在研究發展部從事研究和寫作的工作。在這里,我揮灑汗水和淚水、經歷喜悅與挫折、釋放歡笑與悲傷,這些年來對博覽事業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從一篇一篇的領導講話稿到宏觀的東博會轉型升級發展規劃、從事務性的東博會總體方案到學術性的有關東博會課題、從信息高度集成的中國—東盟信息簡報到詳實全面的東博會發展報告、從嚴謹務實的工作會議到大氣恢宏的成就展,我不斷地接觸到新的工作內容、新的知識領域,形成了我不斷學習的推動力,伴隨著東博會的發展壯大,我也一步一步地成長。
不記得有多少個不眠之夜,不記得多少次面對當時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記得心中有博覽人奮力拼搏的堅定信念,只記得伙伴般的同事們的相互支持,攜手一次次吹響沖鋒的號角,一起翻越前行路上的一座座高山……
韋 嘉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 招商招展部


2006年,我進入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工作。投身東博會事業以來,我從一個剛剛進入社會的學生成長為今天的博覽人,品嘗了酸甜苦辣,經歷了東博會的成長,也收獲了一份由衷的自豪。
從第一次接觸東博會招商招展工作時的手足無措,到自己制定專業觀眾優惠方案和招商總體方案,再到統籌東博會林木展,伴隨著東博會的日益成長和壯大,我也在不斷接受新的任務和目標中學習和提升自己。
作為一個博覽人,我堅信東博會在所有博覽人奮力拼搏的堅定信念、相互支撐的團結精神和專業的工作態度共同推動下,必將不斷創新前行。
龐 雯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展覽管理部


我是展覽處龐雯,在博覽局工作了7年,負責東博會展館整體形象設計和搭建。他們稱我為“包工頭”。對于這個稱呼,我真的會皺眉。好在他們說,我是包工頭里最溫柔的。有人說,我的工作是為每年的會展中心著裝打扮,卻又在剎那間將一切歸零,周而復始。其實,一切的美好都是從零開始的,我熱愛我的工作,正如我身邊那些為東博會而默默奮斗中的同事,平凡中帶著韌性,追求著美好的夢想。
唐 海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 對外聯絡部


從2004年第1屆到今年即將舉辦的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回顧起來,我感慨萬千。這12年,我把自己職業生涯最黃金的時光交給了東博會事業,也見證了廣西對外開放的黃金時光。
第1屆東博會,廣西還從未舉辦過這樣的大規模、高規格的國際多邊外交盛會;現在,東博會已成為中國與東盟外交、經貿、文化等多領域最為重要的交流合作平臺之一,成為與夏季達沃斯論壇、博鰲亞洲論壇同等重要的一件國際盛事。
一路走來,我們經歷了無數的不眠之夜,灑下了無數的汗水,也收獲了無數的光榮和燦爛。
作為一個博覽人,我深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自豪。為了把東博會平臺做得更好,我們從未松懈。我們,一直在路上!
謝雨峰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 宣傳推介部


我做宣傳工作已有幾年,但是對于東博會來說,我還是個新人。做宣傳工作的圈子有句話:“外宣無小事”。這也是我們真實寫照。
“我們是做外宣工作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小問題,所以我們的工作不能出問題。”這是秘書處出現頻率最高的句子之一。嚴謹、高效、創新是這里每一個人的工作準則。
為了有機銜接和務實推進“一路一帶”,打造升級版東博會勢在必行。由此,我們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加班加點就成了工作的新常態。說實話,壓力不小。可是當我在看新聞報紙時看到各國各界對東博會的贊許時,壓力和疲倦一掃而光,心里充滿了成就感——這是由一個個平凡崗位上的努力匯聚而成的偉大事業。
非常榮幸的是,我是這其中的一個。
沈維娜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 會議接待部


正如東博會的獨一無二,博覽人也無先例可循。這個職業充滿了鮮活的吸引力,平凡的我也因這份吸引與東博會相戀10年。
10年,經歷了新鮮、激情、倦怠、迷茫與重生。每次會期國際論壇(會議)的籌辦,都是羽化成蝶的經歷,令人欲罷不能。經歷改變閱歷,閱歷成就人生。人生是一場修行,越感恩、越努力、越幸運。有幸已與東博會共修黃金10年,期待與其共歷鉆石征程。
我是博覽人!
楊璐源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 經營開發部


這是我與東博會結緣的第七年,從懵懂少女變身職場女性,從莽撞無知變得謙和謹慎,我在這個大家庭里收獲許多,溝通、責任、節約、互信、高效、協作、付出、積極、進取、創新、奉獻。當然還不止這些,猶如愛情的歸屬感,讓我對這份工作和事業充滿愛。
生命是沒有意義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識;所有的知識都是空虛的,除非有熱望;所有的熱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愛。七年,你會問“癢”嗎?有愛才會“癢”,有愛的工作才是生命的具體化,我將懷著愛為這份事業繼續奮斗!
陳 威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 人力資源部


2004年,我以警察的身份第一次參加第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安保執勤任務,當時東博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人多、車多、展品多。
光陰荏苒,時光如梭。11年時間轉瞬即過。眼下,即將迎來第12屆東博會。驀然回首,胸中感慨萬千,忍不住輕嘆:我的心路歷程已經與東博會的成長相交融,我們已經共同走過了11年的時光。
東博會創辦以來,得到了中國與東盟國家乃至世界各國的關注和支持。每年的展會都獨具創新,成為了中國—東盟合作的最佳平臺。作為一名博覽人,在這些喜人的成就面前,我將兢兢業業、不斷創新,為東博會今后的發展盡心盡力。
因為,我們共同渡過了11年。未來,還將繼續。
焦 衛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 財務會計部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了才知道其中滋味。
很多情感,只有自己深陷其中才體會到欲罷不能的百轉千回。
每年哨子吹響時,毫不猶豫地奔赴現會場。
從第2屆東博會到現在,我已經參與了九年。
從原來的借調幫忙,到現在成為一個博覽人。
至今記得,一位禮儀小姐,辛苦排練半個月,只因為開幕前摔了一跤弄臟了服裝而與東博會開幕式失之交臂。一位孩子在高強度排練了一周后因為生病發燒不能上臺……面對他們那失望的眼神和哭泣的臉,我想一一拭去他們的遺憾,只因我懂得他們為東博會付出了太多。
九年時間,我無數了太多被東博會吸引,并全身心投入時間精力和情感的可愛的人,他們對東博會有著深深的情愫。而我知道,我的事業,我的情感,也已經實實在在地跟東博會交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