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涵
重推標志性工程,打造經濟區全面開花格局
□ 文/林涵

在傳統裝備制造業以及打造新型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全新經濟格局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通過摸索和嘗試適合自身發展的開放型經濟道路,逐漸形成了獨有的經濟影響力。
為繼續發揮北部灣經濟區龍頭帶動作用,使經濟區成為引領全區經濟發展、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排頭兵,實現升級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表示,2015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把握重點方向,找出優先
領域和項目,抓好關鍵標志性工程,集中資源,聯合推進一些標志性工程,讓龍頭項目帶動后續項目的發展,最后實現全面開花的格局。
從經濟區的14個重點產業園區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來看,各園區穩增長的壓力不小,而越是這樣的關鍵時刻,轉方式調結構就越顯得重要而且必要。所以,務實推進標志性產業項目,是北部灣經濟區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頭任務。本刊記者從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獲悉,2015年經濟區重點推進的重大產業項目將涉及傳統優勢產業以及新型高新技術項目等方面。
裝備制造業是北部灣經濟區的傳統優勢產業,傳統的優勢產業即要保“穩”,也要穩中有突破,才能與時俱進,謀求新一輪的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表示,在2015年,經濟區將堅持海陸空并舉,實現“船舶、汽車、飛機”產業布局,完成欽州中船修造船一期車間、浮船塢建設并啟動造船;南寧首臺全鋁車身新能源汽車年底下線;推進欽州水上飛機基地水上飛機制造項目前期工作。
憑借著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電子信息產業正在快速成長并迅速崛起,逐漸成為影響中國新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而在北部灣經濟區的“產業序列”中,電子信息產業也不可或缺。在經濟區,北海的電子信息產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績,這為2015年突破千億元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介紹,2015年,經濟區還將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圍繞芯片、移動終端、智能制造、3D打印機、集成電路、北斗衛星及應用等高端產業,大力引進國際品牌公司和代工巨頭。另外,還將推進欽州高新區鯤炎LED外延芯片生產研發基地和防城港“北斗數谷·數字廣西”項目建設。
除了實現裝備制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的突破發展,2015年經濟區還將在延長石化產業鏈和冶金產業鏈、生物制藥、能源建設,以及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上實現破局發展。
合理的產業布局以及群情激昂的建設力度固然讓人看到發展的潛力和動力,但還要清醒地認識到,2015年已過半,要完成設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經濟區仍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的挑戰。唯有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才能推動經濟區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發展。

北部灣經濟區是廣西重要的經濟核心區,集中了廣西主要的優勢資源和生產力,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交通運輸優勢突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是廣西發展的龍頭地帶。而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奠定了經濟區在多區域合作中的戰略地位,但是有“地位”還須有“作為”。如何才能大有作為?打造區域國際航運中心被譽為是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全面開放開發的號角。
8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要在位于北部灣經濟區的欽州建設中國“南方第二大港”。如今,在加快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熱潮的推動下,欽州已經離孫中山先生的構想越來越近。在2015年,經濟區將建設欽州30萬噸級進港支航道,推進欽州2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前期工作。除了欽州港,防城港40萬噸級碼頭及航道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進當中。
支撐起北部灣經濟區打造區域國際航運中心這一“雄心”的,不僅局限于港口的建設規劃,“完善海鐵聯運網絡”是一盤更大的棋局。關于海鐵聯運這一目標,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介紹道,這包括建設欽州保稅港區鐵路集裝箱辦理站,完善港區內的鐵路集疏運系統,實現北部灣港進出港貨物“同距同網同價”。而編制“無水港”布局規劃,擴大“無水港”在中國西南、中南腹地覆蓋面,開通北部灣港到中國西南、中南省會城市的集裝箱班列也是重要的布局之一。
除了海鐵聯運,強化港航合作也是2015年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發力的方向。雖然經濟區有著獨特的先天港口優勢,但因各種原因,后天的發展相對于中國東部其他港口還存有一定的差距,這就亟須引進和借鑒其他優秀企業的成功經驗。為此,2015年北部灣經濟區將引進全球最大集運公司馬士基航運等著名國際集裝箱運輸公司,開通和加密通往東盟國家的班輪航線。而且還將繼續推動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和新加坡太平船務成立合資公司,運營管理欽州大欖坪3-6號泊位,與新加坡太平船務合作建設集裝箱貨運場站。再加上與中國香港招商局集團合作建設“龍港新城·香港產業園”等,進一步強化港航合作。
此外,圍繞打造區域國際航運中心這一目標,2015年北部灣經濟區在港區建設方面,將重點建設公共碼頭連片開發區,打造核心港區。根據中國沿海港口郵輪碼頭布局規劃方案,規劃建設北海郵輪始發港。而在陸路互聯互通方面,將構建南寧綜合交通樞紐,建立中國—東盟信息港基地和南寧綜合信息中心。完善北部灣空港體系,實施江海聯動,建設智能物流網等工作也正在持續推進中。
從2013年10月上海一地試點,到2015年4月廣東、天津、福建三地自貿區脫穎而出,中國沿海地區正在形成全新的“自貿區集群”。在這波熱潮當中,北部灣經濟區作為中國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的“黃金地帶”,也將迎來更多的機遇。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透露,“爭取中國(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報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已經被列為經濟區2015年的重點工作之一。若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報成功,對北部灣經濟區乃至廣西的制造業轉型、專業服務升級以及金融領域擴大開放等方面的影響和作用將不言而喻。
除了極力推進中國(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報工作,2015年,北部灣經濟區還將搭建更多的開放合作平臺。如在中馬“兩國雙園”基礎上規劃建設“馬來西亞城”;推動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共同總體方案獲得批準;與中國香港招商國際集團合作,加快道路、航道、碼頭等集疏運體系建設,加快啟動園區產業落地;規劃建設中國—東盟海洋合作試驗區,在南寧規劃建設中國—新加坡園區等。
開放合作平臺的搭建意義重大,體制機制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表示,經濟區將推廣復制上海自貿區經驗,深入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推進產業一體化,進行重點園區改革,全面推進同城化發展,進一步實現口岸通關便利化等。

要實現北部灣經濟區騰飛的宏偉藍圖,除了要梳理并準確定位產業布局,加快互聯互通建設,搭建更多開放合作平臺之外,還要解決創新“動力源”的關鍵問題,這就需要經濟區考慮如何調動政府、企業、科研機構三方的力量,形成連鎖的創新效應,這樣才能為“筑巢引鳳”的城市吸引力再加“軟籌碼”。
CHINA-ASEAN PANO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