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高航
曹健林:中國—東盟科技合作前景廣闊
——訪中國科技部副部長 曹健林
□ 本刊記者/高航
“相對于東盟國家,中國在科技領域具有優勢。在農業、能源等方面,中國與東盟國家已經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合作,高鐵和北斗衛星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也正在談判中。”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5月25日在接受中國多家媒體聯合采訪時對記者如是說。
“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中國—東盟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這是曹健林對東博會的高度評價。通過東博會,中國—東盟科技部長會議、 “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為日益深化的中國—東盟科技合作提供機制保障。
2015年是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東博會也將以“海洋合作”為主題,搭建海洋合作的國際合作平臺。
曹健林說:“讓中國的先進技術走出去,是中國—東盟技術轉移的核心,對中國和東盟來說都是好事。東盟國家對中國的農業、生物、能源等領域的科技有迫切的合作需求,而這些正是中國的強項。”目前通過東博會、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中國已經和越南、柬埔寨、緬甸等東盟國家在高產稻、橡膠等農業領域展開了合作。另外,東盟國家日照充沛,中國在東盟的太陽能企業,在滿足東盟國家人民生產生活需要的同時,自身也得到很好的發展。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 曹健林
“中國技術走出去時間不長,相對于西方國家而言,我們是后來者。”曹健林對此并不諱言,“以前中國沒有錢,我們的注意力在自身發展方面。現在中國有錢了,并且愿意幫助周邊國家發展科技,決定了做這些事,那速度是非常快的。”
關于曹健林所說的“非常快的速度”,中國高鐵的發展是有利佐證。2008年,中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高鐵,而早在1964年,日本的高鐵新干線已經飛馳在東京到大阪之間。而且,在援外方面,日本和德國也一直走在前面。中國在擁有高鐵的短短數年時間里,已經有了可以和世界上最強的技術大國爭奪市場的能力,這源自中國科技的巨大進步。曹健林說:“科學技術是靠實力說話的,我們并不追求一定要拿下多少訂單,我們在宣傳和銷售方面還有很多要做。”
除了高鐵,北斗衛星是中國近年來的又一項技術創舉。曹健林表示,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開始為一些東盟國家服務,在地質勘測、民用導航、防災救災等方面發揮作用。“北斗正在提升技術水平,力爭將北斗導航的分辨能力達到厘米級。”中國科技部正在和東盟國家的科技部門合作,對東盟國家科技人員進行培訓,使之能夠熟練應用北斗系統,服務本國人民。同時,在一些東盟國家,北斗衛星系統的信號接收站也在快速建設中。目前,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已經或即將引入北斗系統。
曹健林在回答記者關于科學技術如何助力海洋合作時表示,科技在海洋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海洋合作是綜合的合作,科技將為深海漁業、遠洋技術、海上搜救、海洋勘測、航行定位、防災減災等諸多方面的海洋合作提供重要保障。
“以深海漁業為例,以前我們沒有裝備的時候,打漁只能在近海,在深海打漁只能迅速的賣掉,因為我們儲存不了。很多漁獲需要速凍至零下35度,才能保證正常的運回來,現在我們有了相關的技術,我們的漁民可以走得更遠。再比如,捕魚用的聲吶,漁民有了聲吶,就可以掌握魚群去了哪里,而這些是漁民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的。”曹健林說,“東盟國家對中國的漁業技術抱有濃厚的興趣,如近海養殖,中國甚至希望減少一些,但是東盟國家對近海養殖技術需求旺盛,雙方在此領域也可以多進行一些合作。”
“海洋合作是中國—東盟非常重要的合作領域,中國科技部將盡力推動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相關項目。”曹健林表示,在海洋合作的七個領域,科技部都有參與研究、協助和實施,東盟國家的一些海洋局和相關部門還希望到中國的科技部門來學習和交流,這些合作和交流也將為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增添濃墨重彩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