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羽佳
【摘 要】 探究是幼兒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必要途徑。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索的能力,能豐富幼兒的生活和積累各種知識,也能鍛煉幼兒的意志、發展幼兒的特長,更能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關鍵詞】 幼兒 科學 探究能力 培養
探究能力即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培養目標,幼兒是天生的探究者,從一出生開始就在不斷地探究周圍世界,建構自己的知識,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幼兒營造探究的氛圍,及時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形式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一、提問中創設適宜問題,讓幼兒大膽思考問題
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只有真正了解幼兒的想法才能提出有效的問題,不同問題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探索中教師提問技術很重要。
1.發散思維,促進發展
每個幼兒由于生活的環境不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于是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出現了個體差異,在組織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就有關知識先向幼兒提問,針對不同層次的幼兒進行不同層次的詢問,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將它的行動轉換為語言。如在科學活動“救救小動物”中教師出示凍在冰塊中的小動物提問:“怎樣才能救出小動物呢?”有的說把冰塊放在冷水水里,有的說放到熱水里,有的說放在手心里等冰塊融化,有的說把冰塊放在火上,這一問題促使幼兒積極思考產生主動探索的欲望,通過發散性的提問更好地促進了幼兒思維想象的發展。
2.由淺至深,層層深入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否則,只有充當發展的尾巴。”由此可以看出提問需要層次性,先從幼兒已有經驗入手,再層層遞進,拓展內容,如在觀察蝸?;顒又?,當孩子們用各種方法將蝸牛捉回來準備在植物角喂養時,教師提出問題:“蝸牛吃什么呢?”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猜想不斷從家里帶來各種食物喂蝸牛,在喂養的過程中他們對蝸牛的食性有了基本的了解。為了把孩子們對蝸牛食性的探究引向深處,教師又進一步提出問題:“蝸牛最喜歡吃什么?”最后通過分組喂食實驗,孩子們知道了蝸牛最喜歡吃甜的東西。這兩個問題在幼兒原有水平上一步步加深,體現了問題的層次性。隨著問題的層層深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尋找答案,加深學習,充分體現了提問的層次性,在幼兒原有的水平上步步深入,擴展了幼兒的充分想象。
二、材料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對科學探究有興趣
材料是物質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活動的物質支柱,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可獲得多種經驗,使身心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1.投放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
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激發、保持幼兒探索欲望。在科學活動應中提供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感知過的或觸摸過的材料,引發幼兒對材料的探索欲望。如:在益智區,教師提供空瓶子以及豆子,幼兒剛開始時探索興趣很高,將豆子裝在瓶內搖來搖去,但很快幼兒對空瓶子失去了興趣,他們對活動室玩具柜里各式各樣的盒子、瓶子所吸引,這時請他們利用這些材料操作,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將相同的物品放入不同的瓶罐中發出的響聲不一樣,新材料的添加,使幼兒的探索興趣更加深入。
2.投放幼兒感興趣的材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為幼兒提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感興趣的材料,是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前提,在科學活動“運水寶寶回家”中,教師提供了大小不同的杯子、勺子、碗等器具,給予幼兒選擇的機會,請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幫助水寶寶從小水桶送到大水桶中,幼兒在活動中各自的想法不同,有的用勺子、有的用碗,在運水寶寶的過程中探索發現,原來用碗、杯子運水寶寶回家又快又好。
三、操作中提供幫助指導,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究者和發現者,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操作各種材料,最大限度的地促進幼兒對科學活動進行深入和持久的探索。
1.創造適宜環境,支持幼兒探究
“教育是一種環境,是人類有組織、有計劃地傳遞社會經驗、發展技能的方式”。要在幼兒園里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必須為幼兒創設豐富寬松的探索環境,為幼兒的科學活動配置充足的物質條件,隨時滿足幼兒求知欲的需要,并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幼兒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大膽想象和創造,是孩子主動學習和大膽探索的基本前提和條件。有時,孩子的觀點和興趣常常與教師不同,接納和支持孩子的觀點和興趣會使他們有安全感。如果總是說“別動”“不對”就會挫傷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在進行科學活動時,教師要尊重并努力尋求幼兒的真實認識及其來源,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究。
2.注意指導方法,促進幼兒探究
在科學活動中,他們主動探索、研究、發現,從而獲得知識經驗,在幼兒探究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做個“袖手旁觀”的教師,給予他們空間時間,通過實踐讓他們發現問題,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做資源的整合者,創造性地協助幼兒主動去獲得知識與自我發展,幼兒需要幫助時參與到活動中去,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問題,既幫助幼兒解決了困難,同時也使幼兒建立了自信心,使活動走向深入,激發出幼兒更大的求知欲望,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3.幫助總結歸納,體驗探究樂趣
在科學活動中我們大多會分組進行探究,但在過程中,幼兒只能對自己小組的探究有所了解,對于其他小組的探究過程、方法以及成果了解的很少,這就需要教師抓住教育契機,將各組的探究成果、方式進行交流,探討,這樣一來將通過進程簡報、成果交流、工作樣品展示等方式,及時展示各組在探究中好的方法、途徑和成果,并安排小組間的互相交流,真誠傾聽、彼此欣賞,對幼兒創新、探索、嘗試及小組團結合作起到了鼓勵與強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