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捷 姚德蛟 肖沖等
關鍵詞:中醫腫瘤;邪正變化;臨證攻補
中圖分類號:R27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5-0023-02
任何一種邪氣侵犯人體,正氣必然與之抗爭,以祛除疾病和維護健康。腫瘤的形成和發展也取決于正邪的斗爭,“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強盛,邪不能入侵,腫瘤不會發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正氣虛弱時,邪氣入侵,腫瘤則可趁虛而生[1]。邪正斗爭結果是直接影響著腫瘤形成與發展。
1正邪與腫瘤發生
正氣是對人體生命物質基礎即氣血津精與人體正常機能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對外環境的適應能力(包括自我調節、抗病祛邪、康復自愈等)的高度概括。氣、血、津、精的充沛,臟腑功能正常,如脾之升清胃之降濁,肺之宣發肅降,脾之運化,腎之生化等等是“正氣存內”的重要反應。正氣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起決定作用。腫瘤患者氣、血、津、精強弱同時決定其愈后轉歸。腫瘤患者一定要認清氣、血、津、精強弱及臟腑功能正常與否,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腫瘤之生成,乃因正氣不足,邪氣踞之,“積之成也”。邪氣,泛指多種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或機體內產生的種種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失宜、厲氣、外傷、蟲獸傷、寄生蟲、痰飲、瘀血、結石等均屬中醫邪氣的范疇,可促使疾病發生、發展。腫瘤之發病不外正虛與邪侵,腫瘤發生后本身就是邪,破壞性生長;而腫瘤的相關西醫治療手段如手術、化療、放療等也是對機體的損害,手術如同“外傷”,化療、放療如同“癘氣”。腫瘤邪之特點如《靈樞·百病始生》云:“……虛邪之中人,始于皮膚,……留而不去,傳舍于經,留而不去,傳舍于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著于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這與現代醫學認識有部分相近。
因此,腫瘤患者正氣如前所述指人體的物質基礎與正常的功能,而邪氣就包括腫瘤本身以及相應的治療手段。明確腫瘤是邪,化療、放療亦屬邪氣,正虛是腫瘤發生的根本原因,腫瘤發生與發展取決于邪正斗爭,才能進一步指導臨床。
2正邪斗爭與腫瘤發展
腫瘤早期及癌前病變時期,正氣虛弱的表現往往是輕微的,并且邪氣表現也不十分顯著。隨著邪氣聚集,正氣雖虛但不嚴重,正邪交爭變得劇烈,腫瘤逐步發展,并且出現眾多的癥狀、體征,從臨床癥候而言,常以邪盛為主。腫瘤繼續發展,病邪深入愈烈而正氣更為衰弱,這時不但有邪盛的癥候,正虛也很突出,表現為正虛邪盛。病邪再進一步深入,正氣極度虛弱,而此時,邪盛的征侯已不可見,病勢急迫,往往已屬現代醫學的晚期。因此,據腫瘤發展與正邪斗爭的關系,可分幾個階段:腫瘤早期及癌前病變是輕微正虛,繼之發展到邪盛為主,邪實與正虛共存,再至正虛邪實,最后為正氣極度虛弱。然而,對于放療、化療之邪要正確認識,明確其邪之性質,明辨其損害人體氣血津精的程度與性質。分清不同的階段,明確正邪的強弱進行辨證,認清臟腑功能尤重臟腑虛實。虛是抓住氣、血、津、精之不足及臟腑功能失調,順應四時不濟,實是抓住“腫瘤”邪毒之氣滯、血瘀、痰濕、藥毒(化療藥)、熱毒(包括放射線)及機體升降浮沉失制等[2]。
3扶正祛邪與腫瘤辨治
腫瘤治療必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病是疾病過程中的基本矛盾,有突出的臨床特點,有預后可測,以突出的臨床特點作為診斷依據,確定病名。證是疾病階段的主要矛盾,是疾病發生、發展與轉歸中的病因、病性,病位和病勢以及邪正雙方力量對比的概括。辨證施治是中醫腫瘤治療的基本法則。“有是證,用是方”,抓住了辨證就抓住了疾病治療中主要矛盾。扶正包括補氣、補血、生津、填精等,據虛而選擇,這在腫瘤治療中使用并不難;腫瘤群體中,有無瘤可尋者,扶正就在于調,調臟腑之升降,四時之平和,使邪不留,從而使瘤不發[3]。祛邪針對氣滯、血瘀、痰濕、藥毒(化療藥)、熱毒等給予相應的治則,同時勿忘調理四時之氣。有瘤時扶正與祛邪孰輕孰重,輕微正虛以扶正為主,佐以祛邪,邪實與正虛共存以扶正與祛邪并重,正虛邪實,扶正勿忘祛邪,正氣極度虛弱只予扶正固脫。扶正不是一謂的用人參、黃芪、當歸、阿膠等等,而應是注重臟腑的生理,調節其升降屬性,潤燥喜惡,性味體用,隨四運之氣,順應天時。祛邪也不是一味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山慈菇等清熱解毒,而是要在掌握“抗癌”類藥的功效、藥性的基礎上相應配伍運用,氣滯應以理氣藥為主,血瘀以祛瘀活血藥為主,痰濕以化痰除濕藥為主,藥毒(化療藥)以固護排毒為主、熱毒以清熱解毒藥為主,注意邪之孰輕孰重,隨證用藥,辨病用藥,臟腑歸經用藥,三焦用藥,表里先后用藥等相互參照,避免一方一藥而治諸病。
綜上所述,腫瘤患者一般帶病來診治,防治時間長,臨證理清治療思路,弄清正邪斗爭與腫瘤發生、發展與轉歸的關系,辨證與辨病結合,可提高治療效果,使腫瘤患者生存質量進一步改善。
參考文獻:
[1]周計春,邢風舉,顏新.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治療癌毒五法及辨病應用經驗[J].中華中醫藥,2014,29(3):1-3.
[2]唐武軍,王笑民,郁仁存.治療腫瘤“內虛學說”初探[J].北京中醫藥,2011,30(3):186-188.
[3]劉瑞,花寶金,侯煒.從氣機升降學說論腫瘤病機[J].中醫雜志,2014,55(7):1-4. 18382284625
(收稿日期: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