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尚藍 夏亮 宋流東等
摘要:綜述了近年來植物陽荷的栽培現狀、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其他相關方面的研究進展,指出其研究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展望其開發前景。
關鍵詞:陽荷;栽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綜述
中圖分類號:R2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5-0111-03
陽荷(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為姜科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野姜、猴姜、瓣姜等[1]。我省主要分布在西疇、祿豐、昆明、安寧、麗江等地區。同屬植物我國還有姜、梭穗姜 、川東姜 、匙苞姜 、珊瑚姜 、桂姜等14種,產西南部至東南部[2]。陽荷在食用和藥用兩方面皆有較大價值,引起學者們的密切關注。各科研機構競相在陽荷的栽培、化學成分提取和功能以及產品加工等方面展開研究。本文對陽荷研究進展作一綜述,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陽荷的栽培
1.1栽培方式陽荷喜溫暖、陰濕環境和微酸性、肥沃的砂質土壤,較耐陰,不耐高溫與強光。1次栽培多年生長,1年又多次采收。1年中春季采食嫩芽,夏季采收花莖,冬季可采收地下莖供食。大面積種植陽荷,最好選擇降雨充沛、云霧較多、夏季涼爽、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高山地區;低山規模化種植陽荷,可與豆科作物間作套種,既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增加收入。栽培當年不宜采收,否則根莖生機受阻,花蕾小;而3 a后宿根生長漸衰,產量減少,需要更新繁殖[3~5]。另有學者從栽培基質和施肥方式兩方面對陽荷筍軟化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以河沙基質為對照,河沙加有機肥產量提高53.8%,土壤基質產量提高30.9%;軟化栽培使鮮筍中可溶性糖提高3.57倍,維生素含量提高7.55倍,但軟化栽培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比大田種植的低。以沙為基質,改善根系的通氣狀況,對促使植物良好生長和產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議用疏松、保濕性好的基質;陽荷筍軟化過程中,建議多施有機肥,有利于提高陽荷筍產量[6]。
1.2病害防治隨著陽荷人工種植面積的擴大,病害防治是陽荷栽培的重要研究內容。陽荷的主要病害之一是莖和地下肉質根的腐爛病[7]。該病發病期長,在適宜的條件下蔓延迅速,可多次侵染,病菌的傳播途徑也多,因而防治比較困難。最近有學者采用常規植物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手段,鑒定出另一種嚴重危害陽荷葉部的稱為莖點霉(Phoma sp.)的新病害,定名該病害為陽荷葉枯病[8]。上述2種病害嚴重削弱陽荷的長勢,降低產量和品質。目前尚沒有理想的殺菌藥劑,主要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切斷傳播根源,盡可能控制病害發生和蔓延。這部分研究工作為開展對陽荷病害的防治技術提供重要的基礎理論依據。
2化學成分
2.1陽荷紅色素花色苷為天然紅色素的一種,是以黃酮核為基礎的能呈現顏色的一類糖苷,天然花色苷配糖體的基本結構為3,5,7-三羥基-2-苯基苯并吡喃。大量研究表明,紫紅色花色苷類色素是一類無毒無害的食用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強免疫和預防腫瘤等保健功能,是一類值得開發的天然食用色素[9~12]。朱玉昌[13]與解成駿[14]發現陽荷紅色素溶液在紫外光區215 nm處和可見光區531 nm處有強烈吸收峰,初步判定其為花色苷類色素。陳仕學等[15]對梵凈山野生陽荷紅色素研究中進一步證實,陽荷花色苷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芍藥色素-3-鼠李糖苷、錦葵色素-3-半乳糖苷。理化性質研究提示,陽荷紅色素在酸性條件下較穩定,糖類對陽荷色素穩定性基本沒有影響;防腐劑檸檬酸、pH值和金屬離子Fe3+、Fe2+、Ca2+、Al3+則對陽荷紅色素穩定性影響較大[16~17]。
2.2揮發油王軍民等[18]采用GC-MS聯用技術從陽荷揮發油中檢測出59 個化學成分,鑒定了其中55個化學成分,占總提物的95.54%。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醇類、少量的酮類、醛類、酚類、酯類、氧化物、烷類成分;含量較豐富的有 α-側柏烯、β-側柏烯、檸檬烯+β-水芹烯、4-異丙基-2-環己烯-1-酮、紫蘇醛、α-石竹烯、律草烯氧化物、磷酸三丁酯等。其中香檜烯、α-蒎烯、β-石竹烯、桃金娘烯醇和檸檬烯具有較高的香氣活性值,是陽荷揮發油中主要有效成分。由根莖提取的陽荷芳香油,可用于低級皂用香精中。另外,該實驗還檢測到檸檬烯在陽荷揮發油中的含量高達27%,而檸檬烯是處方藥檸檬烯膠囊的主要成分,檸檬烯膠囊為利膽藥,具有利膽、溶石、理氣開胃、消炎、止痛等作用,這為陽荷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一定基礎。
2.3蛋白質羅興武等[19]對產自湖北恩施的陽荷果實中蛋白質的提取工藝進行了優化,同時對陽荷中鋅賦存狀態進行研究,表明陽荷中存在酸溶性蛋白和堿溶性蛋白兩大類蛋白質,鋅在陽荷中以有機態為主,占總鋅含量80%以上;陽荷中蛋白鋅占有機鋅65%以上,其余則存在于其他大分子中。但蛋白質具體分類有待深入研究。
2.4微量元素胡國海等[20]對云南硯山產陽荷微量元素研究發現,陽荷中含有錳、鋅、鐵、銅、鈷、鎳元素,其中錳、鋅、鐵元素含量較高,而未檢出有害金屬鉻、鎘、鉛等元素。
2.5纖維素膳食纖維被營養學家稱為“第七營養素”。陽荷所含的纖維素是一種不產生熱能的多糖營養物質,包括水溶性膳食纖維和水不溶性膳食纖維2種[21~23]。經常食用,有利于保持消化道通暢,對便秘、糖尿病等有特殊功效。
2.6其它郝南明等[24]從陽荷花苞醇提物中分離到胡蘿卜甙、β-谷甾醇和蔗糖3個成分。胡志明等[25]也從陽荷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到β-谷甾醇和硬脂酸。馬佶等[26]預試驗結果顯示陽荷藥材含有皂苷類、酚類、生物堿和氨基酸類物質的化學成分。
3加工現狀
陽荷每100 g嫩莖和花軸含蛋白質約12.4 g,脂肪2.2 g,纖維素28.1 g,維生素C和維生素A共約95.8mg[27]。其食用方法較多,煮、燒、炒、燉、涼拌、腌制均可。在1994年廣州舉辦的中國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上陽荷獲銀獎,在1998年文山州“一慶雙節”時被評為金獎產品。具有“中國陽荷之鄉”之稱的文山西疇縣,現已開發的陽荷有麻辣味、糖醋味、魚香味、鮮味蔬菜罐頭、泡菜及陽荷汁飲料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日本、港臺、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各地消費者的青睞。
4藥理作用
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陽荷具有活血調經、鎮咳祛痰、消腫解毒、消積健胃等藥用功效。
4.1抗菌作用馬建蘋等[28]首次對陽荷根莖的乙醇提取物進行體外抗菌活性研究,發現該提取物及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物具有廣譜的抗菌活性,提示陽荷根莖具有很好的開發利用價值。另外,已有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自主研究和開發的“荷芩止癢搽劑”。該搽劑主要由陽荷、黃芩等藥組成,具有解毒、消腫、止癢的作用,主要用于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以及服用抗病毒藥后患者皮膚出現的癢癥及皮疹等的對癥治療[29]。
4.2抗氧化作用抗氧化劑是一種可以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的活性物質,它可以避免過氧化脂質對生物體的損傷。自由基學說認為自由基是引起機體衰老的根本原因,適當地從生命機體外引入自由基清除劑能夠抵抗疾病、延長壽命。陳仕學等[30]用POV值測定法得出陽荷紅色素具有減慢豬油抗氧化速度的作用;并且在相同條件下,陽荷紅色素的抗氧化作用比維生素E要強。再用Fenton反應研究陽荷紅色素的抗氧化性,·OH的清除率顯示陽荷紅色素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
5結語
近年來,科研工作者在陽荷栽培和食用方面有較大進展,有關陽荷紅色素提取工藝和理化性質研究多見報道[13~15,28~30],但開發利用很不充分。已開發產品結構單一,深加工方面需要加強。其次,在藥用和化學成分分析方面還比較薄弱,具有抗菌活性的具體成分還不清楚。盡管有學者對陽荷根莖的安全性做了相關考察,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了一定依據[31],但有關醫藥等深加工的研究還相對較少,這些方向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吳德鄰.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16,(2):1.
[2]云南植物志[M].昆明:科技出版社,1997,8:538-539.
[3]徐仁蔚.陽荷的栽培[J].云南農業,2005,5:9.
[4]徐雪云.高山特色蔬菜陽荷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1:22.
[5]王紅霞,李花云,魏新田.味美特別的無公害蔬菜陽荷的栽培及利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11:118-119.
[6]吳金平,陳磊夫.高山陽荷筍軟化栽培基質配方試驗[J].中國園藝文摘,2014,9:1-2.
[7]彭鳳玲.陽荷腐爛病的發病規律與防治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07,1:64.
[8]吳金平,張靜柏,郭鳳領,等.陽荷新病害—葉枯病病原菌鑒定[J].中國植保導刊,2014,7:18-20.
[9]高彥祥,李媛媛.天然色素抗氧化性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05,26(1):18-21.
[10]崔文新,耿越,王鳳芹,等.幾種天然食用色素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科學,2008,29(4):401-404.
[11]趙海軍,汪朝陽.天然紅色素的提取研究進展[J].廣州化學,2008,33(3):32-39.
[12]夏明,杜琪珍.天然紅色素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2,23(6):38-41.
[13]朱玉昌,周大寨,彭輝.陽荷紅色素的提取及穩定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8,9(8):293-297.
[14]解成駿,劉鄰渭.不同溫度處理下陽荷紅色素提取工藝探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2,33(4):69-71.
[15]陳仕學,陳美航.梵凈山野生陽荷紅色素成分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763-764.
[16]陳仕學,郁建平.梵凈山野生陽荷紅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質研究[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10,29(5):432-439.
[17]秦玉芝,黃瑋.湖南武陵山區野生陽荷紅色素的理化性質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2,(19):41-43.
[18]王軍民,周凡蕊.GC-MS 法測定陽荷花揮發油的成分[J].天然產物研究與發,2012,24:916-919.
[19]羅興武,周大寨.陽荷蛋白質提取工藝優化及鋅賦存狀態研究[J].食品科學,2010,31(2):98-101.
[20]胡國海,宋建平.云南硯山產陽荷微量元素研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2,25(6):27-29.
[21]陳仕學,郁建平.響應面法優化微波提取陽荷水溶性膳食纖維工藝[J].食品科學,2014,35(18):57-62.
[22]陳仕學,楊俊,唐紅,等.梵凈山野生陽荷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提取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3,34(8):266-269.
[23]陳仕學,胡明念.野生陽荷水不溶性膳食纖維的提取及性能測定[J].食品與發酵工藝,2014,40(1):250-253.
[24]郝南明,趙保發.陽荷的化學成分的研究[J].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7(4):379.
[25]胡志明.三種藥用植物抗菌活性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6]馬佶,王彧.陽荷藥材化學成分的預試驗[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2,33(4):66-67.
[27]顧元龍,黃丹楓.花色蔬菜栽培和食用方法[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28]馬建蘋,胡志明.陽荷提取物體外抗菌作用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8):206-209.
[29]趙景云,馬克堅.中藥荷芩止癢搽劑提取工藝研究[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10):61-62.
[30]陳仕學,郁建平.梵凈山野生陽荷紅色素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2,9:272-280.
[31]王麗娜,郭世民,高敏.植物藥陽荷根的急性毒性研究[J].云南中醫中藥志,2010,31(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