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婷
摘要:對于高中物理這一學科而言,由于其具有著較強的抽象性、緊密性,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時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難題,對有效學習的實現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至此,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保障教學活動得以有序、順利地實施下去。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其的滲透路徑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化元素;滲透策略
前言:物理的規律、理論都是來源自生活和實踐的,至此,身為一名高中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也應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效用,抓住這一學科特點等,將生活化元素巧妙地運用其中,有助于有效教學的實現。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可以進一步地拉近學生與知識間的距離,有利于提升其的學習趣味、學習自信、學習效果等,將學科價值發揮到最大,為其后續的深入性學習打下基礎。
一、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生活化元素的價值
1.有助于新課導入[1]。在一節課中,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導入效果的好壞與否,將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高中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注重于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就可以增強課堂導入的趣味性,集中學生們的專注力,促使其主動、積極地投入到知識的研究、探索中,使最終學習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物理教學最終的目的,就是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物理知識、物理概念等,使其可以從物理的角度,來解釋一些生活現象,達到一個學以致用的目的。至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就有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將物理學科的內涵、價值等展現出來,促使學生們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
3.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強化。高中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滲透生活化元素,可以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現象、生活情景中,來運用到所學的物理知識、物理技能等,使其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得以全方位地強化,促使三維目標得以逐步地落實。
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生活化元素的路徑
(一)注重課前導入,滲透生活元素
在物理教學中,教學導入的好壞與否,是至關重要的,其將對最終的教學成效產生直接的影響[2]。至此,高中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也應對這一環節加以注重,并要側重于生活元素的滲透,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促使高效課堂得以真正的構建。
例如,在講解《自由落體運動》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課前導入這一環節中,以此來集中學生的專注力,為后續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比如“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當你們抓一些細小的事物時,會不會發生抓不住這一情況呢,那這一現象應該叫做什么呢?”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分析,繼而引入課題。在這樣的導入模式下,可以有效地拉近學生與生活間的距離,使其在獲取完知識后,可以運用物理的角度,來對一些生活現象加以解釋,真正地實現學以致用,將物理學科的內涵、價值、效用等一一展現出來。
(二)創設生活情景,優化教學流程
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大多數的知識都是來源自生活的,與生活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至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將生活化元素有目的、有計劃地融入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這其中,教師也可以借助于創設生活情景的方式,來對教學流程進行優化,促使學生們發現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間的聯系,使其在解決物理問題時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
例如,在講解“圓周運動”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由于其具有著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對此現象也非常陌生,導致教學活動開展的困難重重,難以達到預期中的教學效果。至此,針對于此現象,教師就可以致力于生活化教學的創設,使學生們的學習難度得以降低,保障教學活動得以持續、穩定地開展下去。譬如,“同學們的家里都有洗衣機吧,你們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嗎?它是怎么做到讓衣服脫水的?”促使學生思考、討論,并引導其投入到知識點的學習中,使最終的教學效果得以增強。借助于這樣的情境創設,來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趣味,也能使其實現學以致用,將物理學科的價值展現出來。
(三)融入生活案例,實現有效教學
在物理教學中,在融入生活化元素的過程中,教師也應從理論、實踐等兩個方面作為入手點,這樣的切入方式是高效、直接的,易于學生們的學習、接受,為有效教學的實現提供保障。對于物理學科而言,其的內容豐富,與生活的關聯較為密切,至此,教師就可以以實際生活為切入點,融入一些生活案例,促使最終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3]。
例如,在講解《摩擦力》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突破傳統思維的限制,不再使用小木塊在平面滑動這一常見實例,而是以生活實際為出發點,引入一些生活中走路、推車、物體運動等例子,以達到一個激趣的效果,使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學習趣味得以進一步地強化。在這樣的授課模式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能夠使其獲取到更多的生活常識,這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將有著較為重大的意義。另外,借助于這一方式來開展教學,也能夠強化學生的物理思維,使其的思維得以更高層次的發展,將生活化教學的作用展現出來。
結論:綜上所述,高中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將生活化元素有目的、有意識的融入其中,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僅可以達到一個激趣的效果,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以提升,也有助于其物理思維的發展,為其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雖然,從目前的現狀上看,部分教師在此方面的意識還比較淡薄,但我確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使這些問題得以解決,為我國物理教育的總體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云玲.淺析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J].中國高新區,2013(07):94
[2]宋錫麗.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J].現代交際,2014(17):245
[3]李玉斌.高中物理學習中生活化元素探析[J].科技風,2013(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