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翔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泰州 225300)
我國自清末民初西風東漸后,改造傳統的舊式教育和仿照西方創辦新教育就成為教育界一項重要的任務。周予同先生認為:“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完全為外鑠的而非內發的。”職業教育也概莫能外。伴隨著“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職業教育更是面臨著創新和轉型的需要。縱觀近代我國職業教育思想的除舊立新過程,基本遵循了兩項原則:一是借鑒和移植西方發達國家已有的成功經驗,二是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不斷的探索和試驗。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當時職業教育界對于職業教育的理念、目標、方法、保障措施乃至于學校的分類、課程的設置等等并未顯示出很強的原創性,而對西方先進職業教育思想的學習和傳播倒是使得帶有傳統痕跡的實業教育與世界職業教育逐步接軌。秉承著兼收并蓄的學習態度,當時的知識分子學習的對象可謂廣博,這其中既有歐美老牌的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也有后起之秀如蘇聯、日本,甚至于還有土耳其和菲律賓這種相對落后的國家。鑒于美國強大的國力和先進的職業教育制度,民國時期對于該國職業教育情況進行介紹的論文相對較多,從實踐情況來看,民國初期我國職業教育制度基本來自近鄰日本,但上世紀20年代后這種情況有了變化。1918年有部分職業教育家對菲律賓進行了考察,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在這次考察后,中國職業教育實踐開始更多以美國為藍本。1923年公布的“六三三制”新學制就基本全盤照搬美國,職業教育也概莫能外。因此,筆者擬以美國為研究視角,探討民國時期西方職業教育思想在我國傳播的情況。
職業教育作為一項公共產品,對社會發展具有正外部性。職業教育的特性又使其花費超過普通教育,根據鐘魯齋1929年的統計,在我國中等教育中,中學生的經費支出為126元,師范生為110元,而職業教育學生達到155元,這是因為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沒有一定的經費支撐是無法實現的。從這兩點看,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美國的做法是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職業教育經費。職業學校的教員工資及師資機關之經費統由中央財政負責,且這一資助具有獎勵性質。地方各州按照領取到的補助款進行同等數額的配套,且必須專款專用,如果所撥經費用作他途,款項將被追回。在地方設立委員會推廣職業教育的同時,還指定經濟稽核員稽核補助費用的使用情況,想申請補助的學校必須履行自己所提出的申請方案。到1918年,美國中央財政補助費用達到7 472 221美元,州政府及地方政府撥款達到19 778 370美元,這還不包括各個城市獨立經營的職業學校的經費投入。
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政府的統籌協調和科學指導。鐘魯齋認為,民國中央政府雖然竭力提倡職業教育,但在行政系統上缺乏強有力的推進機關,導致大家要么互相推諉,要么只在表面上例行公事。反觀美國,自1862年通過《莫利爾法案》后,規定每個州設立一所工業或農業專門學校,從而奠定了職業教育的基礎。1906年后,從馬薩諸塞州開始,全美各地的職業學校逐漸興辦,1917年,美國組建起聯邦職業教育局,在州的層面則由教育委員會會同聯邦職業教育局處理推行職業教育相關事宜。中央和地方層面的職業教育管理機構互相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基于此,鐘道贊主張在我國設立職業教育司,因為專門管理機構的設立有利于吸收專門人才從事這項工作,盡管行政費用因此將有增加,但是與帶來的收益相比較還是值得的。
錢智修在其譯文中有如是介紹:“(美國)小學校之生徒能再入中學完成其課程者,不過八分之一”,而其他八分之七的小學畢業生將成為“面向社會:競傭金而謀生者”。因此,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美國職業學校是與中等學校平行的,一共分為三種類別:一是全日制學校,二是部分時間也即非全日制學校,三是夜學校。全日制職業學校有三種,一是預備職業者學校,普通修業期為兩年,除星期六上課半天外,每天上課8小時,通常稱為日間工業學校。第二種為設置農工商家事等職業科的學校,可以只設一科,也可并設至十幾科,另外兼設普通科者,稱為混成中學,如果只設農工商家事四科中之一科者,就以該科的名稱命名,如波士頓工業中學等。半日制的職業學校或職業科的學習者為14歲以上、18歲以下已經有職業的人。學生半天讀書,半天工作,全年用于教學授課的時間可以達到144小時。當時美國開設這種補習學校的州達27個之多。第三種是專門為年長并且已有工作的人補習知識而設置的夜校,學生年齡至少達到16歲,學校地點多設于各中小學和職業學校之內,開設的課程根據學習者的需要而定,對于職業水平較高的工人,教學目的主要是增加他們職業的效率,因此開設的課程包括職業數學、職業繪圖和科學原理之類;對于那些剛剛參加工作,僅有一點實際經驗的工人,教學目的是使其掌握使用工具和建造方法的常識。美國分層次的職業教育機構使得文化程度不同、學習需求各異的職業者都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教育。而當時我國國內盡管也有規定在初級小學修完后必須接受相當年限的補習教育,然而這些規定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即便是在補習學校中,也是以補習文字和常識居多,補習職業教育的學校少之又少。
當時,我國學者一般認為職業學校的課程內容可分為職業學科和非職業學科兩種,前者是未來從事職業應該具備的智識,后者為普通應有的常識。除此二者以外,還包括學生的實習。但在實踐中,學生學非所用是飽受詬病的一個問題,因此,如何設置課程內容就成為能否培養合格職業人才的關鍵。鐘魯齋在其文中介紹了美國職業課程編制時的職務分析法,也就是把一個職業分為幾種基本工作,每種工作又細化為一個機械的過程。例如,制銀職業可以分為40種工作,司賬可以分為46種工作,等等,每種工作要列出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制定出相對應的工作表,作為教學目標并且寫出教案。
除了對專業技能課的強調之外,當時的我國學者也注意到了美國學校中對公民教育的重視。由此認為“一國之興盛,必其男女國民,有健全之身體,及公民之道德而后可。故國民教育當與工業教育相輔行。”為達此目的,學生除了學習專業技能課外,還應學習公民學、衛生學、道德學等等。鐘魯齋曾以慕尼克繼續學校為例,對此加以介紹,即“每一兒童,每一星期必有一點鐘習公民學、衛生學、修身學、社會法律等科。至四年而后畢業焉”。
職業教育的教師必須具有專門學識和職業經驗,而且必須通曉教育原理和方法,我國學者對照本國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現狀,認為大多均與普通中學無異,這種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只能照本宣科。如果延請職業界技術人員擔任講授,這些人士對于教學方法又不熟悉,以致完全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師資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肯定缺乏實用的知識和技能。美國對于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則有嚴格的要求,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必須職業學識與教學經驗并重,甚至在工業學校中,如果缺乏特殊技能就不能擔任教師。但僅有優良技能也不行,還必須參加專業訓練。加利福尼亞州規定,教師必須有具備七年實際工作經驗的證明,在通過嚴格的考試后,如果英文水平、公民及政治常識均合格,品行優良,體格健全,才能成為教師。
從民國時期期刊刊發的文章來看,對美國職業教育的情況介紹是全面和系統的。其中既有宏觀層面的,如對職業教育重要性、職業教育立法、職業教育分類等內容的涉獵,也有中觀層面的,如對美國職業教育管理機構、資金來源、學校機構等內容的介紹,還有微觀層面的,如對職業教育師資、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的闡述。這些內容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美國職業教育的各個方面,使得國內教育界和實務界得以全面深入地了解美國職業教育的現狀。
民國時期的學者在介紹美國先進的職業教育思想時,幾乎都會進行中美對比,指出在相同領域內我國的種種不足,并期冀所介紹的內容能給我國提供有益的借鑒。鐘魯齋在其文中說:“作者取將美國辦理職業教育的制度或方法做一簡要的介紹,以為改進吾國職業教育的參考”。劉湛恩在進行中美對比時說:“歐美各國各業,皆患人滿,故急思發現新市場,并推廣殖民地,竭力獎勵南北極探險,并海外移民,如美國富甲天下,仍努力發展實業,反視我國各業,皆無振刷精神。”又如,在論述企業興辦學校時,他同樣進行了中美對比:“所謂在職業內辦職業教育,如美國汽車大王福特,于工廠內設立福特專門學校,以應其需要,我國上海銀行近倡辦銀行業傳習所,即是此意”。
當時,國內學者充分意識到了我國職業教育各方面的相對滯后性,在引進美國職業教育思想時均擇其精華,劉湛恩在談及對于職業教育的認識時,曾說“歐美先進國職業平等之觀念甚發達,注重發展個性以應社會需要,美前總統柯立芝之子,現在鐵路服務,英國政治競爭,工黨競爭勝利,皆其明證”。反觀我國的青年則“做官欲念亦熾烈,大都看輕普通職業,傾向于政治工作,此種心理,急于糾正”。作者通過揭示職業教育在中美兩國的不同地位,表達了希望我國盡快糾正錯誤觀念的急迫心情。對于一些即使在當時的美國而言也是相當前沿的問題作者亦有論及,如職業教育與文化教育的協調問題,他說:“歐美教育家,對于職業教育與文化教育之爭辯,目前雖未止息,但有統一之趨勢,職業學校應多添文化課程,普通學校亦應有實用學科,歐美教育家之進步教育派,主張頭腦與手同時訓練。”應該說,這些先進職業教育思想的引進對于指導我國當時職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打破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錯誤觀念。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歐美各國對于職業教育的認識就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即使是前總統之子,也一樣會從事鐵路服務工作。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不強,接受職業教育往往淪為學習能力較弱學生的選擇,這種狀況既不利于我國發展實體經濟,增強綜合國力,也有礙于促進全社會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全社會都應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章之汶在演講中說:“全美之職業類別,約有六百四十五種,每一種職業,都是需要一種專門的技能,同時,美國又是一個工業的國家,技能方面,更是需要專門才行。因為具有專門的技能以后,然后始能就專門的職業。”在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今天,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于促進就業和普惠民生,以及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應用技能型工作在一個國家工作種類中往往占據主體,根據美國當時的調查結果,八分之七的小學生畢業后往往需要面對社會,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謀生技能。鑒于此,美國從小學階段就非常注重職業教育,“美國自職業教育大倡以后,即有無數小學循此主義努力進行。不及數年,而為效已大著。”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可以分為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學生要想接受職業教育,必須在初中畢業之后,而職業教育的最高層次又只是專科,專科層次的高職學生如果想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就必須轉入普通本科院校,但是本科院校的教學理念、內容和方法與職業教育相比區別很大,因此,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既沒有像當年美國那樣在小學就開展豐富的職業教育,也沒有在本科或是研究生層面構建與高職教育前后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從而使得職業教育形成一種“掐頭去尾”的局面。鑒于此,在我國構建平行于普通教育體系的職業教育體系就顯得尤為迫切。
職業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其課程內容的開發和講授都必須參照職業資格的要求進行。正如鐘魯齋在其文中介紹的那樣,美國教師在分析工作任務時采取五個步驟:第一,對任務困難或職責的分析;第二,將困難用問句的形式表達;第三,與專業人士交談請教如何解決這些困難;第四,將交談的結果一一記錄;第五,將應付困難的方法編輯起來,作為講授的資料。可以看出,這種講授內容的開發完全植根于工作過程,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和可操作性,對于今天的職業教育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通過企業直接參與課程開發、設計和評價,不僅可以增強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前沿性,還可以提高職業教育對技術進步的反應速度。
職業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其教師在準入條件、資格標準、晉升要求等方面都應與普通教育有所區別,教師的實踐技能應該作為重要的考核依據。20世紀上半葉,美國職業教育的師資曾經從職業學校畢業生當中選拔。例如,美國規定“高級職業學校得設師資培訓班,畢業后經過職業界服務兩年以上”或是“高級職業學校畢業生,服務職業界兩年以上,并入師范專修科加修一年”,這兩種情況下選拔出的合格人才可以擔任職業教育教師。這個規定與我國當前的實踐有兩點不同:其一,我國現階段職業院校的教師大多畢業于本科院校,即便是學歷較高的研究生,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職業教育;其二,從普通高校畢業即擔任職業院校教師的畢業生基本上沒有如美國那樣需要“服務職業界”若干年的強制性規定,所以職業技能的培養和提升也無法得以實現。因此,未來在構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兩套并行不悖的教育體系時,如果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綜合素質普遍提高,我國完全可以參考美國的做法,從職業院校中挑選優秀學生,在加以師范訓練和從業歷練的雙重培訓后,使其充實到職業教師隊伍中,這不失為解決職業教育教師理論有余、技能不足困境的有效途徑。
[1]周予同.中國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89.
[2]鐘魯齋.參考美國職業教育來討論吾國職業教育幾個重要問題[J].福建教育周刊,1934(184/185):6-13.
[3]劉湛恩.參觀歐美職業學校與其專家討論職業教育問題后之感想[J].中華教育界,1929,5(20):1395-1399.
[4]章之汶.美國職業教育概況[J].廣西普及國民基礎教育研究院日刊,第172號:2-3.
[5](美)哈斯金.美國小學校之職業教育[J].陳霆銳,譯.中華教育界,19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