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力等
在下午的活動課時間走進崇左市寧明縣民族中學(以下簡稱寧明民中),總能領略到各種富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校園活動。學校操場上,“三人板鞋”“兩人三足”“高桿繡球”“8字跳繩”等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精彩紛呈,令人眼花繚亂;歌舞教室里,少數民族合唱團、少數民族舞蹈隊載歌載舞,令人駐足欣賞;繪畫與手工教室里,少數民族繪畫與手工制作獨具匠心,令人拍手稱贊……近年來,寧明民中充分發(fā)揮民族學校的優(yōu)勢,深入開展民族文化教育,傳承和弘揚邊境少數民族優(yōu)秀文化,校園上下刮起了一股“最炫民族風”。
活動展示:成功舉辦首屆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
2014年12月29日早上,隨著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寧明民中首屆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拉開序幕。這屆藝術節(jié),以“展現青春風彩,傳承民族文化,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民族歌舞文藝匯演、民族體育項目比賽、地方民族特色美食創(chuàng)作及品嘗體驗等活動,點燃了全校2 000多名師生的熱情,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與、體驗和觀賞。
“客貴有遠遠腦鬧麻嘞,劉的布土正逢來嘞……”(諧音,大意為“遠方貴客喜來臨,壯人歡心笑臉迎”)在29日上午進行的民族歌舞文藝匯演上,一首熱情洋溢的《寧明迎客歌》把現場觀眾帶入了少數民族歌舞的天堂。這是一首寧明本土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山歌,曾多次在南寧民歌節(jié)上演唱。接著,該校學生舞蹈隊、各班代表隊分別表演了《壯鄉(xiāng)笠影》《竹竿舞》《歡樂瑤寨》等民族舞蹈;學校少年山歌隊表演了《壯族勸酒歌》《壯族送客歌》等壯族山歌;一位老師剛用笛子深情獨奏了一曲《滿懷深情望北京》,又有一位學生懷抱揚琴上臺,酣暢淋漓地彈奏了一曲《金蛇狂舞》……舞臺上,師生們盡情展示才藝,博得臺下觀眾陣陣喝彩和掌聲,許多人不禁一邊欣賞,一邊拿出手機、相機進行抓拍,有的觀眾還跟著臺上的節(jié)奏哼唱起來,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預備,跑!”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三人板鞋”火熱開賽,只見技術嫻熟的隊員們步伐統(tǒng)一、行動敏捷,伴隨著“啪啪啪”的板鞋聲,快速而有節(jié)奏地沖向終點……29日,民族體育項目比賽在緊張激烈的氣氛中開賽。這些體育項目,無不體現了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高桿繡球”是壯族的民俗運動,運動員們要瞄準空中的鐵圈,將一個個帶著長尾巴的彩色繡球從圓圈中拋過去,繡球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8字跳繩”和“鐵道圈”(滾鐵環(huán))接力以班級為單位,男女隊員混搭,講究團結協(xié)作、默契配合;“三人兩足”比賽則由兩人一組,把其中一人的左腳與另一人的右腳綁在一起,相互摟肩跑向終點……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該校瑤族班的班主任楊海琴說,“輸贏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傳承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學生們在比賽中學會了團結合作,鍛煉了體魄和毅力,體驗到了運動的快樂。”
這次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上,讓人嘴饞和回味的要數第三天開展的地方民族特色美食創(chuàng)作及品嘗體驗活動了。從31日早上8點30分開始,長長的校園林蔭道上就熱鬧起來。師生們在校道兩旁以班級為單位,擺設了各種特色美食攤點,每個攤點都“經營”著一種美食,有艾葉糍粑、三角粽、五色糯米、瑤家秘制香雞爪、炒田螺、千層糕、燒豬、炸膜、水果派……真是琳瑯滿目,香氣撲鼻,讓人直流口水。
“參與這樣的活動,讓我們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膽量,還品嘗到了這么多的美食,真是太有意思了!”該校九年級學生陸夢瑤說。確實,你看那長長的美食攤上,老師與學生儼然一個個大廚,有心靈手巧熟練包粽子的,有滿頭大汗親身體驗烤制燒豬的,有精心切制、擺設精美水果拼盤的,還有幾個同學正在一起合作、有模有樣舂糍粑的……負責看管攤點的學生則變身為“店小二”“小掌柜”,熱情地招呼大家來品嘗。一時間,叫賣聲、吆喝聲、品嘗到美味時驚喜的贊嘆聲融匯在一起,交織成一曲民族歡樂頌。
“舉辦首屆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是我校民族文化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與其把民族文化教育寫在紙面上,不如把它落實在各種具體行動中。事實證明,只有讓學生真正行動起來,民族文化的傳承才會變得看得見、摸得著,才會更具實效性。”回顧這次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寧明民中校長甘錦明這樣總結道。
再立目標:創(chuàng)建自治區(qū)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學校
2014年3月,自治區(qū)教育廳出臺文件,決定在全區(qū)開展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學校創(chuàng)建活動,重點扶持、指導100所學校創(chuàng)建自治區(qū)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學校。作為寧明縣唯一的民族中學,寧明民中抓住這一機會,走上了“示范校”的創(chuàng)建之路。
據甘錦明校長介紹,寧明民中具有傳揚少數民族優(yōu)秀文化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是學校所在地寧明縣擁有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積淀,以花山文化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是古駱越民族的根祖文化,體現了駱越先民豐富的生活風貌;二是作為一所民族學校,該校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傳承和弘揚寧明縣邊境少數民族優(yōu)秀文化,舉辦的少數民族運動會、藝術節(jié)等活動成效顯著,辦學特色不斷凸顯;三是該校的學生來自全縣13個鄉(xiāng)鎮(zhèn),涵蓋了壯族、苗族、瑤族、京族、侗族、土家族等15個少數民族,擁有堅實的少數民族學生根基。
自2009年起,寧明民中便開設了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訓練課程,建立了全縣中小學生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訓練基地,訓練出來的運動隊代表寧明縣參加崇左市歷屆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運動會及崇左市運動會,均取得不俗的成績。2012年,該校參加全縣第一屆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運動會,一舉摘下12金17銀15銅,勇奪團體第一名。此外,該校還成立了少年山歌隊、舞蹈隊,多次參加縣、市級演出或比賽,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2013年4月,該校少年山歌隊代表寧明縣參加崇左市“三月三駱越王節(jié)山歌擂臺賽”,獲得了青少年組三等獎。
“實際上,作為一所民族學校,我們一直都在開展有關民族文化傳承方面的教育教學活動。”甘錦明校長說。以此次“創(chuàng)建示范校”為契機,寧明民中在原有各項民族文化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各項舉措。
該校將壯族、瑤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體育、文化藝術、民族語言等引進校園,如“三人板鞋”“兩人三足”“負重接力”“大象拔河”“高桿繡球”“背簍繡球”“8字跳繩”“跳竹桿”等體育項目,山歌、情歌、敬酒歌、民族器樂演奏等傳統(tǒng)音樂。
為了有效開展民族文化教育,寧明民中制定了民族文化授課教師培訓計劃,將民族文化進校園師資培訓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每年集中培訓活動不少于兩次,并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資源,聘請相關民俗專家和民間藝人到校授課。該校還定期開展民族文化教育研討會和課題研究,組織教師結合本校實際編寫民族教育校本教材,把民族文化教育納入課程體系,每班每周開設一節(jié)以上民族文化課,大力普及民族知識、民族禮儀、民族傳統(tǒng)技藝教育。
2015年5月,寧明民中通過評審,被確定為自治區(qū)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學校。(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