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
[摘 要] 教學暗示藝術是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從激發學生心理潛能的角度出發,實施教學的一種藝術形式。小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身心特點,每個階段實施教學暗示的手段各有側重:低年級的教學暗示側重于興趣的培養,中年級的教學暗示著意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高年級的教學暗示強調身心放松后的潛能激發。
[關鍵詞] 教學暗示;年齡階段;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 G6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4634(2015)04-0113-04
教學暗示藝術是指“教師有意識地、自覺地運用暗示原理,以多種多樣含蓄間接的方式影響學生的心理和行為”[1]的一種教學藝術形式,它綜合運用了教育學、心理治療學、腦神經科學等的相關知識和原理,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環境,借助表情、言語、手勢等暗示手段,間接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使學生的情感、意志發生變化,從而調動他們的內在潛力,提高學習行動力。由于教學暗示藝術“通過刺激無意識心理活動使學生在感覺、知覺、記憶、表象、思維、情感、意志等方面受到暗示,為接受環境信息服務”[2],所以它能激活學生的心理潛能,讓學生產生積極心理傾向,從而創造強烈學習動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暗示藝術能引起學生注意、提高學習興趣;能傳遞期望、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能放松身體、提升學生潛能。教學暗示藝術通過作用于學生的潛意識,提高個人的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為學習創造條件。因此,它的最終目的是調動學生知情意的積極性,使個人的智慧潛力轉化為現實的巨大心理活動能力,即“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個人的潛能,使之達到充分的自我發展”[3]。
小學生的年齡跨度較大,不同學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點,每一階段都有特殊的受暗示性,這就決定了教學暗示藝術在小學課堂上具有極強的可為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遵循小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心理特點(如表1所示),巧妙地運用暗示手段對他們的情感、情緒產生影響,就能激起小學生探究的強烈愿望,喚起創新的潛能,激活小學生個體內在的成長潛能,使他們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從而幫助學生加速學習進程、提升學習效率。
1 教學暗示藝術在小學低年級的運用策略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幼兒園過渡而來,幼兒園生活的主要內容是游戲,小學生活的主要內容轉向了學習,相對于有趣的游戲,學習顯得單調和枯燥。因此,在小學低年級實施教學暗示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表現和情緒比較外露,教學暗示藝術的實施要從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入手。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于外部,主要依賴于外在的鼓勵與獎勵,即獲得老師和家長的肯定和贊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運用評價性暗示,充分發揮暗示的積極作用,盡量避免消極作用。多用表揚、肯定,少用批評和訓斥,懂得將贊許的態度通過各種隱性或顯性的暗示手段傳遞給學生,如語言的表揚、身體的擁抱、溫柔的輕撫、眼神的關注等喚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往往易于掌握具體、形象、可感知的概念,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應盡量具體直觀,如內容的呈現可以是實物、畫面、掛圖、視頻、板書、模型等,它們能直接訴諸于學生的視覺,可以運用直觀形象進行信息滲透。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轉移,只注意有趣的、吸引人的事物和學習材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巧妙地采用藝術暗示,因為藝術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暗示,它借助色彩、音樂、空間等手段,發揮非理性直覺的作用,通過顏色、形狀、聲音、圖像等的變化引起學生注意,觸動學生的情感和心理。這一階段學生好動、善問、模仿力強,教學暗示的手段可以為開展活動,也可以做游戲,形式盡量活潑有趣。針對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難于集中、好動的特點,教師還可以充分地利用距離暗示,用不同座位形式和空間位置呈現師生間不同暗示關系,教師可定期將教室空間做調整[4],見圖1,通過環境空間的改變,給學生新奇感,以激發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多走進學生身邊,尤其是注意力難于集中的學生身邊,通過近距離接觸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
圖1 教室座位空間示意圖
低年級學生情感外露,情緒調控力差,依賴他控來調節自我。因此小學低年級教學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課堂覺察力。覺察力是“教師對外在世界本身以及自我如何與這一世界進行接觸并展開行動的覺察”[5]的能力,這一能力要求教師要尤為觀察處于情緒兩端的學生,繼而用有效的方法加以暗示提醒。情緒過于沉悶的學生要用眼神、表情、手勢激發他們的熱情,當課堂情緒發生變化、學生顯得異常興奮時要借助肢體動作暗示(手勢、頭部、身體、腿腳等),如擊掌、跺腳、轉身等,讓學生平靜。
此外,小學低段學生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善于模仿周邊的事物,尤其是教師的言行舉止,因此教師榜樣暗示的作用非常重要。
2 教學暗示藝術在小學中年級的運用策略
小學中年級學生已經能適應小學生活,學習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由于學生的學習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出現了分化,且學習狀態直接影響自信心的形成。因此,這一階段教師實施教學暗示藝術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形成對自我的積極認識。中年級學生的學習動機既有來自外部的,也有來自內部的。課堂中的教學暗示作用在于從調動外在學習動機入手,逐步幫助學生找到自信心,轉向通過內部動機促進學習。
小學中年級學生形成了抽象思維能力,能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教學過程中語言暗示(包括言語內容、聲音的高低長短、語氣的輕重變化等)、肢體動作暗示和藝術暗示(音樂、舞蹈、表演、游戲活動等)可以結合進行。這一階段的學生會根據任務分配注意力,并能迅速地轉移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教學語言暗示,通過聲音高低、長短的變化提醒學生的注意,用語言的輕重緩急給予學生突出和強調,隨時引導他們注意力的變化。這一階段學生觀察事物的持久性、目的性和包容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他們會目標性地觀察教師的表情變化,試圖從教師的面部表情上得到有用信息,以確定自己應做出何種反應,所以教師表情暗示(眼睛、眉目、面頰、嘴唇、舌頭等)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作用。這一階段的學生喜歡與伙伴共同游戲和學習,形成了一定的同伴圈,同齡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使得同伴暗示的作用異常明顯。教師在實施教學暗示藝術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同伴效應,將低年級的直接肯定的暗示變為間接肯定的暗示,即通過表揚、獎勵表現良好的同學,從而做出間接地對課堂表現不良行為學生的暗示。中年級學生不太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處于陌生的、嚴肅的、恐懼的、約束的情況下,容易緊張,不會釋放心理壓力,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情緒表現善用積極暗示,通過各種激勵手段營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教師的情緒、眼神和手勢,誘導學生的情感變化,形成主動進取的積極心態。同時,這一階段也是小學生意志發展的關鍵期,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及困難的解決會影響意志力的發展,教師要對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包容心,用目光的關注、眼神的鼓勵給予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中年級學生雖然不再主要依靠外在的控制來支配行動,但內心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沒有完全發展起來,還沒法有效地調控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規范,教師言語內容含蓄間接的引導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只有采用多種暗示手段,將學生的各種心智能力調動起來,投入到學習中,他們才能逐步提高自我效能感,形成積極、健康的自我概念,同時反過來促進學習和發展。
3 教學暗示藝術在小學高年級的運用策略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明顯的學習壓力,生活內容被考試和升學充斥,他們有很多內心的復雜情緒,但又不輕易表露。因此,小學高年級實施教學暗示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他們放松身心,減輕壓力,提升潛能。這一階段學生的情感表現比較內斂,不容易察覺,教學暗示實施的前提在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高年級學生“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以后逐漸對學習的內容、對需要獨立思考的作業更感興趣”[6],學習興趣由不分化逐漸變為對不同的學科內容感興趣的初步分化,所以他們的學習動機更多的來自于內部,即來自于學習本身,來自于學習帶來的快樂和樂趣。
小學高年級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獨立思考能力開始發展,教學暗示藝術的重要作用在于教師要重視和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將教學內容和表演藝術、語言藝術相結合,通過巧妙的心理暗示,對學生不施加任何壓力,不強求他們接受,只為其營構良好的課堂氛圍,使他們的腦神經和身體各種官能都放松,產生一種“假消極狀態”,繼而進入真學習的境界,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發揮豐富的想象,產生超強的記憶和思維,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這一階段學生的獨立性已經建立,能夠全面的評價自己的行為,教師要將自我積極暗示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學會個體自身的自我暗示。同時也可以借助于權威暗示,即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利用偉人的力量、名人的效應或著名科學家的名言及論斷,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的潛能。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需要一個寬松自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時可以采用環境暗示,“環境暗示是一種無形的、卻又經常存在的‘熏陶方式,它主要是利用客觀具體的設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7]。環境暗示的手段可以是布置溫馨的教室,讓學生感受到舒適,也可以是在學生寫作業時播放一些輕松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放松。環境創設能給學生營構一種無壓力的學習氛圍,身處其中,他們能減輕心理負擔,減少師生間的角色差異,打開思維之門,提高接受信息的靈敏度。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逐漸懂得調控和支配自己的情感,他們的情緒自控能力顯著提高,情感不外露,不會因為環境的改變或外在的刺激迅速改變自己的情緒,教師無法單一地從學生的外在表現揣摩他們的內心感受,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感,教師需要觀其言、察其行,與學生進行深度交流。因此,教學暗示需要通過課堂外的交流協商,展開課堂內的暗示教學。
小學高年級學生并不會無條件的服從、完全的信任老師,只有受尊敬的教師才值得他們信賴。因此,教師的人格暗示能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師人格魅力是教師多種素養的全面表現,是教師嚴謹的治學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積極健康的精神面貌的呈現,這些都會潛移默化的給予學生積極暗示。
總之,小學教師應該潛心研究暗示藝術,通過對教學暗示的了解,智慧地運用課堂暗示藝術,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多元智能和心理潛能,成功實施教學。
參考文獻
[1]李如密.教學藝術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76.
[2]孫建芳.讓潛能在暗示中升華[J].教育研究,2006,(12):34-38.
[3]黃桂林.于永正老師課堂教學藝術研究——暗示教學藝術的研究[J].福建教育,2001,(11):22
[4]李政濤.表演:解讀教育活動的新視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59.
[5]于澤元,田慧生.覺察力對教師教育智慧生成之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1,(3):61-64.
[6]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57.
[7]馬德炎.暗示藝術在教學中的作用[J].教書育人,2003,(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