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萍莉



[摘 要] 自2001年美國“高質量教師”標準出臺后,社區學院副學士學位層次的教師培養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的學歷層次、加強與四年制大學的合作是社區學院變革的兩大趨勢。其中,促進社區學院與四年制大學順利銜接的“2+2”聯合辦學模式成為多數社區學院的選擇。以美國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2014年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為例,對這一辦學模式下的社區學院教師培養作介紹。
[關鍵詞] 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特點
[中圖分類號] G65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5)04-0013-06
0 引言
美國的社區學院是具有多種教育職能的高等教育機構,自20世紀90年代以后,更是增添了教師教育的新職能,在美國中小學教師的培養與補充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當今時代的發展變化對社區學院參與教師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質量要求。2001年,美國聯邦政府出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ChildLeftBehind,2001,NCBL)的教育改革法案,明確了教師的質量要求,規定了中小學“高質量教師”標準:具有學士學位;獲得州正式資格證書(FullStateCertificate),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是“代用證書”(AlternativeCertificate);具有從事核心學科教學的學科知識能力[1]。此前,社區學院授予的大多為副學士學位,雖然也重視轉學教育的職能,在教師教育領域提供轉學性學分,致力于使畢業生順利進入四年制大學或學院繼續學習,但社區學院所設置的教育專業轉學學分仍不為大多數高層次的四年制大學或學院認可。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有關教師必須獲得學士學位的規定迫使社區學院實施變革。為了應對新形勢,各社區學院紛紛開辟出教師教育的各種新途徑,如“2+2”聯合辦學模式、學位教育模式、證書教育模式、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等等。其中,“2+2”聯合辦學模式是社區學院教師培養最為普遍的方式,經社區學院與傳統的學士學位授予學校達成銜接協定,由社區學院負責學生頭兩年的教師專業教育,學生經過兩年學習獲得副學士學位,后兩年可順利轉學至四年制大學繼續學習,提高學歷層次[2]。在新的“高質量教師”標準下,這種辦學模式無疑成為社區學院畢業生成為教師的最佳選擇。那么,這一模式下的社區學院的教師教育是如何進行的?小學教師培養模式又有何特點?從中可以獲得哪些有益借鑒?本文以美國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2014年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為例,就上述問題作初步探討。
1 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概況
始建于1961年的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坎伯蘭)(AlleganyCollegeofMaryland,Cumberland),位于美國馬里蘭州,是一所規模中等的兩年制公立社區學院。同多數社區學院一樣,學院入學門檻較低,16周歲及以上年齡的高中畢業生或持同等學力者均可申請入學。入學后,學生需參加入學分級考試,考核內容包括英語、數學、閱讀三個部分,校方根據考核成績為學生安排相應難度的學習課程[3]。
1.1 兩種培養方案:教學文科副學士與教學理科副學士
阿雷格尼學院的教師教育專業設在行為與社會科學學部,分為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和中等教育[4],其中,小學教育專業包括教學文科副學士(TheAssociateOfArtsInTeaching,AAT)和教學理科副學士(TheAssociateOfScienceInTeaching,AST)兩種培養方案,同屬于“2+2”聯合辦學模式,根據不同的轉學目標區分培養方案(見表1)。該專業培養目標有兩個:一是使學生完成兩年制社區學院向四年制大學或學院轉學的轉換課程,順利轉學;二是使畢業生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業。由于教師標準的不斷拔高,畢業生目標選擇以前者居多。
其中,教學文科副學士培養方案是美國社區學院在教師培養上的一種獨特方式,馬里蘭州是美國第一個實行并在全州范圍內實施這一計劃的地區,因此,阿雷格尼學院也參與其中。這個方案是針對之前對接學分存在的不認可情況實施的。在具體操作層面,它承認在社區學院的學習可與四年制大學的前兩年課程相抵,學生畢業后即可進入馬里蘭州的任意一所四年制大學繼續學習三、四年級的課程。而教學理科副學士培養方案是該學院教師教育的傳統培養方案,在兩年的課程學習完成后,畢業生可以申請至弗羅斯特堡州立大學繼續學習三、四年級的課程。
畢業生若不愿轉學,經過兩年學習后即可畢業,就業去向通常為在公立學校系統擔任專業輔助人員,或是在私立學校擔任助教等。
1.2 兩種培養方案:教學文科副學士與教學理科副學士
由于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上的差異,每一所四年制大學的轉學要求也有所差別,在阿雷格尼學院,學生選擇轉學性的副學士學位課程一般需要經過以下流程:第一,咨詢教學顧問,確定所學專業;第二,選擇轉學的目標大學,確定針對性的修學課程,確保轉學成功;第三,制定個人課程學習計劃;第四,查看學位審核情況與畢業要求;第五,向目標大學提交轉學申請;第六,完成轉學[3]。
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提供教學文科副學士和教學理科副學士兩種轉學學位,分別設置不同的培養方案。首先,參照表2所示,二者在選修課程上有些許區別,具體的針對個人的課程計劃由指導老師根據轉學目標學校的要求為學生制定;其次,轉學的學校不同,獲得教學文科副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可以不必經過審查,直接轉學至馬里蘭州的任意一所四年制學院或大學的大三年級繼續完成教師教育課程,轉學范圍較廣。而教學理科副學士只能與弗羅斯特堡州立大學對接,轉學過程也與教學文科副學士計劃相似,但只有轉入定點學校才能完全實現學分轉移,因此,相較于教學文科副學士培養方案,可選擇的大學較為局限。
2 阿雷格尼學院兩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
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兩個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上大同小異,都由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教育輔助三部分組成。課程結構如表2所示。
2.1 通識教育課程
如表2所示,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通識教育課程在教學文科副學士和教學理科副學士兩種培養方案里是一樣的,設置有十門課程,36個學分,課程內容包括五個領域:藝術與人文、英語寫作、社會和行為科學、數學、生物和物理科學,其目的是為接受高等教育者提供基礎性的文理知識,想要獲得教學文科或理科副學士學位的學生必須在這五個領域中至少修滿30個學時的課程。在課程結構中上,通識教育課程的比重占全部課程的50%左右,學分比重高達55%,可見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十分看重學生的通識教育(見表3)。
阿雷格尼學院的通識課程門類較為豐富,其中,人文科學有大學英語(一)、言語交際、文學概述或英語選修、藝術;自然科學有物理科學、生物科學、數學與統計;社會科學有二十世紀的世界或歷史選修、文化地理學等,還有綜合健康和體育教育,門類豐富的通識課程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既能保證未來的小學教師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具備廣闊的學科視野。
2.2 專業教育課程
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教育課程主要以教育類基礎性課程為主。其中,教育學領域課程包括教育職業生涯分析、基礎教育、哲學和實踐、職前教育培訓或選修、特殊與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學領域課程有普通心理學或人體生長發育、心理學的教與學;課程與教學領域課程有數學基礎教育、早期讀寫技能介紹、閱讀的過程與獲得;針對小學教師的音樂與創意互動。由于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提供的仍是以通識教育為主的課程,主要目標是為轉學學生夯實基礎,雖然也有一定量的專業課程,但僅提供基礎性的專業學習,較少涉及具體學科領域的學習。
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既滿足了學生的轉學要求,也為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夯實了知識與技能,人性化且職業色彩濃厚,其中有兩門特色課程。
1)教育職業生涯分析課程。這門課程主要介紹和分析美國的教育現狀及教育在社會中發揮的潛在作用,并為學生提供自我興趣、能力與教育職業需求匹配程度的初步評估,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明確未來的升學目標與就業方向。開課時間是每年的秋季和春季兩個學期,以每周一個小時的講座為形式,課程目標包括完成規定課時、學會思考與觀察、學會自我評估三個方面。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入學第一學期便可修習這門課程,它既是教育學的基礎課程,也是許多教育類課程修習的規定前提課程[3]。
2)職前教育培訓課程。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強烈的職業教育色彩,相當于教師資格考試培訓課程,旨在使學生熟悉職前教育評估系列的要求,考核只劃分合格和不合格兩個評定等級。課程目標包括使學生了解教師專業技能測試(PRAXIS系列)在教師培訓項目中的作用、國家分數線、教師專業技能測試的注冊與測試順序。課程內容有:通過職前技能測試、PRAXISⅠ考核形式和應試熟練程度三個方面對學生能力和技能進行評估[3]。課程形式包括講座和實踐。馬里蘭州教育部明確規定了轉入馬里蘭州四年制大學的學生除了修滿規定學分,還需達到州教育部設定的PRAXISⅠ的分數線,即閱讀:177,寫作:173;數學:177,總分達到527算作合格[5]。這門課程的特殊之處還在于實現學分與測試相抵,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生,可被認定為通過PRAXISⅠ的測試,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免除第二次測試的浪費。
2.3 教育輔助
基于轉學為主的培養目標,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以基礎教育課程為主,旨在為學生接受四年制大學教育作一個基礎性鋪墊,因此,較之綜合性大學,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實踐略顯簡單,稱為教育輔助(EducationAssistantship),課程性質與教育實習類似,是一門教育實踐類課程,旨在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論。但這并不影響該畢業生的實際教學質量,因為伴隨著高層次專業課程的推進,大量而集中的教育實踐也將轉移至在四年制大學的后兩年學習中進行。
在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教學輔助雖然未被納入到學期課程計劃之中,但是根據轉學至四年制大學的要求,學生必須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實踐,這是轉入四年制大學的先決條件。修習這門課程,需要具備一些前提條件,即完成教育職業生涯分析、基礎教育、哲學和實踐這兩門課的學習要求,或是經過教學指導老師的許可,才能選修這門課程。每年的秋季和春季學期開課,建議與心理學的教與學課程同時修習,內容包括講座和實地體驗兩部分,考核只劃分合格和不合格兩個評定等級,目的是使學生學以致用。在參與實踐之前,學生首先被分配到指定的學校,在指定學校的指導下,學習教學策略的運用和校本資源的使用。之后,學生將為指定學校提供為期13周,每周3小時的服務,在此期間,還要求學生以日記的形式做好計劃和反思的記錄。根據不同的轉學目標,所要求的教育實踐課時也不同。
3 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特點與啟示
阿雷格尼學院位于美國第一個推行教學文科副學士(AAT)學位的馬里蘭州,在“2+2”教師培養模式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展較為成熟,該學院培養的學生在質量上既迎合了美國新的中小學“高質量教師”標準,同時也提高了馬里蘭州基礎教育質量。自1998年我國本科學歷小學教師教育正式進入實施階段以來已有17個年頭,但我國的小學教師本科培養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如何處理好學科知識與教育類知識、知識與技能的關系,大學培養中應以綜合素質還是教師素質訓練為主等問題至今還未完全解決。如今,我國的學前教育專業正處于大力建設階段,國家和社會需求要求學前教師學歷的提升,而我國的學前教師層次大多仍處于專科水平,學前教育本科化成為新時期的發展訴求。現在許多高校設置的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中都存在兩種教育模式:四年一貫制與“專升本”模式,而后者與美國的“2+2”模式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在學前教育本科化的探索進程中,除了借鑒國內小學教師教育本科化的經驗教訓,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一些有益經驗同樣值得我國學前教師教育改革學習和借鑒。

3.1 教師培養堅持“寬進嚴出”,保障教師教育質量
美國的社區學院入學條件一般比較簡單,門檻較低,阿雷格尼學院同樣如此,只要是年滿16周歲的高中畢業生、持有同等學歷證明或持有相關能力證明的人,均可申請入學,這為由于種種原因無法進入傳統四年制高等教育機構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實行的是副學士學位制度,雖然入學門檻較低,但在兩年制的培養方案中可以看出,該學院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把關較為嚴格,學生需要修滿至少60個學分且平均學分成績需達到2.0以上(達到“C”級)才可申請副學士學位,持續四個學期的課程內容豐富,學科設計領域較廣,而且有些專業教育課程需要以其他課程的完成為前提,以此形成了一套較為嚴格的學位制度,有效保障了教師教育質量。在由社區學院過渡到四年制大學的入學要求上,四年制大學也有相應的課程與學分要求,并且只能轉入相應對口的專業進行學習,這個限制較好地實現了對教師培養質量的把控。
目前,我國專科院校培養的學前教師,仍以“寬入寬出”居多。在專科階段,學生入學門檻低,畢業要求也相對寬松;而在“專升本”階段,招生對象的寬泛性與學前教育突出的專業性產生矛盾,大大阻礙了學前教師教育質量的提升。在“專升本”模式下,專科學生需要經過“專升本”考試方可進入本科學習,而全日制“專升本”教育模式的招生對象是在校的全日制應屆專科畢業生,寬泛的招生要求使專業性較強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更難兼顧到每個學生,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由于招生對象不限,許多在專科學習中缺乏學前教育專業素養甚至與教育專業相距甚遠的學生進入本科階段的學習,教育素養培養的參差不齊,完全沒有聲樂、舞蹈和繪畫等技能功底的學習基礎更是加大了本科教學的難度,同時也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因此,專科向本科過渡的“嚴進”把關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專升本”階段實現專業一貫,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師教育質量的提高。
3.2 課程設置與轉學目標緊密銜接,確保階段順利過渡
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兩種學位培養方案都屬于美國社區學院教師教育項目中的“2+2”計劃,因此,課程的設置與轉學的大學前兩年課程一致。該專業所授予的教學文科副學士學位和教學理科副學士學位都屬于轉學性的副學士學位,主要在文理學科背景上有所區別,教學文科副學士學位側重人文學科,為學生繼續修習文科學士學位提供基礎;教學理科副學士學位側重數學和科學領域,為學生日后進入理工科性質的工作領域或是修習理科學士學位提供基礎。兩種學位方案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學生在社區學院打好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有利于盡快適應轉學后的學習。
而在學前教育“專升本”中,專科階段與本科階段課程脫節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其中科目的重復和缺失問題較為突出。“專升本”學生即使在專科階段所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與大學課程相同或相近,但由于他們的入學基礎、培養目標以及教學質量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專業發展方向以及教學要求不盡相同,入學之后,仍被要求繼續學習這些課程,造成了時間與資源上的浪費。因此,提升專科院校教學質量,尤其要加強理論課程建設,設置與本科層次內容相同、教學水平相近的課程是十分必要的,實現專科對本科層次定點人才的培養,提高專科階段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可以使專科階段培養方案更加適應學生專升本后的發展。
3.3 注重通識課程學習,重視綜合素質培養
社區學院的轉學性課程通常以“寬”而非“專”為主,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旨在為四年制大學輸送有著扎實和廣博知識基礎的學生。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小學教育專業也具有這一特點,該學院的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比重相當,專業教育課程也屬于基礎性的教育類課程,這種課程體系使學生在經過兩年的教育培養后擁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寬的知識面,無論學生選擇繼續升學還是直接就業,都能在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中具有較大的擇業自由與機會。
教師專業應具備的專業職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專業知識[6]。長久以來,社會上仍存在著這樣的思想誤區:只要富有愛心、活潑開朗,會唱歌、跳舞和繪畫就可以擔任學前教師。院校培養上,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也更多側重于學科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往往容易忽視了普通文化知識的教育。而現代教育科學研究證明,對幼兒的早期教育更需要專業的教育,學前教師在這一階擔任重要的教育角色。而且基礎教育的目的原本就是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合格公民,尤其是培養基礎教育階段的師資,只有接受良好的通識教育,成為合格的公民,才能確保對學生實施積極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知識傳授方面應該更加注意均衡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三者的關系。除了學科知識與專業技能學習,更需要在課程設置上重視學生普通文化知識教育,建設好通識教育體系,在專科階段使學生擁有扎實和廣博的知識背景,為升入本科后的專業學習打好基礎,使學生日后在教學工作中能夠發展地更加長遠。
3.4 明確學生專業興趣,加強職前考試培訓
馬里蘭阿雷格尼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開設有兩門特色課程,一是教育職業生涯分析,為學生提供能力評估,使學生明確自我興趣以及自我能力與教育職業的匹配程度,為學生明確教師職業,為未來從事教育事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二是職前教育培訓,修習這門課程可以抵消美國教師資格考試PRAXISⅠ的測試,通過這門課程,學生可以學習關于教師資格考試的相關知識并進行實踐訓練,提高學生教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實用色彩,這兩門課程的開設十分值得學習和借鑒。
近幾年來,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全國各地增建多所幼兒園,就業市場需求擴大,使本專科的學前教育專業越發炙手可熱,學生基于容易就業的導向盲目選擇熱門專業,而非從本身興趣出發。而長年的幼兒教學工作要求學前教師富有愛心與耐心,倘若對學前教育專業毫無興趣,在日后教學工作中學生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可能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招生階段或課程學習之前,明確學生專業興趣,使學生為日后從事教育工作做好規劃。對學生進行職前教育培訓,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借鑒類似方式,對學生進行專升本考試訓練或教師資格考試培訓。如今,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經改革后,已統一為非師范與師范生必考,師范教育院校針對此項改革,可以對師范生在入學期間進行資格證考試培訓,提高資格證考試通過率,以增加師范生優勢。
參考文獻
[1]趙勇,王安琳,楊文中.美國中小學教師[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45.
[2]郭丹.美國社區學院教師教育項目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3]AlleganyCollegeofMaryland2013~2014Catalog[EB/OL].(2013-03)[2015-04-14].http://www.allegany.edu/Documents/Future%20Students/ACM%20Catalog%202014_15_Final.pdf#page=86.pdf.
[4]TeacherEducationofACM[EB/OL].[2015-04-14].http://www.allegany.edu/x223.xml.
[5]AcademicSkillsAssessments[EB/OL].[2015-04-14].http://www.marylandpublicschools.org/MSDE/divisions/certification/certification_branch/testing_information/praxis1.html.
[6]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67.